黎城望乡会发源于黎城广志山一带,并在黎城和襄垣两县广为流传。迄今为止,是上党乃至华北地区唯一以庙会形式而形成的两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地方民俗风情世代流传。
黎城望乡会起源于清嘉庆年间,距今约二百年左右。说的是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襄垣北关街年轻美貌女子王雪梅爱上了黎城北方村的一个小伙子,由于思夫心切,便尾随父母到黎城广志山拜神,没想到在广志山化为神。从此,两县人民为其建庙奉祀,深受两县人民的敬重,每年四月十八和十月初一举行两度庙会来纪念她。
由此演变到后来,黎城与襄垣人民便有了“亲家”关系,黎襄人民相见,无论认识不认识,不分男女老幼,年龄大小,都会互相帮助,亲如一家,彼此亲切的互称为“亲家”,这种亲情在打闹嘻戏中愈演愈浓,在抗日战争时期,两县人民曾携手多次击溃日军,为太行山抗日斗争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此后的文化交流中,两县人民也有多次合作,以独特的方式流传至今,这一悠久的民俗深深地蕴涵着质朴和谐的民俗文化内涵。
历史渊源:
黎城的西北部有一座高山,拔地而起,直插去宵。登临其上,飘飘然有开胸广志之感,因名:“广志山”,广志山又称中阳山和王至山。当地人叫它广志垴。是太行山的高峰之一,素以山势高耸、风景美丽而驰名。当地人形容说:“上了广志垴,离天一得脑。”古有一学者,登上峰顶,俯瞰四周,命笔题词曰:“观漳水一条纤似发,望屏峰几叠小于拳。”真乃一览群山小,试与天比高。当你站在山顶,朵朵浮云在脚下深邃的山谷中飘忽,腾云驾雾,如同登天,云雾迷离似临仙境。
山中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片浩瀚,飞禽走兽比比皆是,遍及山间。夏令时节,树木葱郁,鸟语花香,风景十分迷人。清人李浩登峰后赋诗赞叹曰:“归途还需银蟾接,带的天香下慕烟。”
清喜庆节间,襄垣北关王家夫妇上黎城广志山奶奶庙上香拜祭,其女王雪梅年方一十八,不顾礼教之约尾随其后。待夫妇跪拜毕,一回首见女儿站在身后,便随口骂曰:“我的小奶奶呀,你可死呀,谁教你来这里嘞?”雪梅应声而倒,及扶之,已气绝身亡。时社首乡老,无以处置,遂声称老奶奶(女娲神)抬其双侍,已入仙藉,而事始息。后渐演为两县共同民俗至今。
黎城望乡会的基本内容以广志山奶奶庙会为主。
广志建筑群中,列圣林立,襄垣小奶奶只是娲皇圣母驾前的一位使者,神位最俾,但由于她是黎襄关系的奠基人,深受黎襄两县人民敬重,每年四月十八和十月初一为她举行两度庙会,四月十八是她成婚的日子,十月初一是她的生日。其中十月初一的规模最大。
十月初一庙会的主要内容是小奶奶望家乡。每年九月二十六日,襄垣北关小奶奶娘家的人就提前上了广志山,请油匠把小奶奶塑像抬到位于现在梳妆楼北面小奶奶梳妆楼上重新彩画小奶奶的面部。襄垣娘家的女人要认真地为小奶奶进行梳理。之后要将小奶奶凤冠霞披全部更新。而广志山每年要付出四石米的代价招待襄垣亲家。
广志山十月初一会一定要唱梆子剧团,而且必须能唱《黄鹤楼》和《打金枝》两本戏。除剧团助兴之外,还要请黎城、襄垣、潞城、长子、武乡邻近县内最好的音乐团前来吹奏。因为看戏听音乐是小奶奶王雪梅生前之所好。
九月三十日晚上开始唱戏,这场戏必唱《黄鹤楼》。这天晚上附近百姓前来看戏,四方香客前来进香,还有不少远方客人为了亲眼目睹“小奶奶望家乡”这一盛举,不辞辛苦,连夜爬上广志山。他们要在山上露天住宿,等到天明。
十月初一凌晨,襄垣娘家人便把小奶奶塑像从梳妆楼上抬下,由请来的所有音乐团吹奏着,缓缓走出二道山门,上望乡台望家乡。各家音乐团围绕四周扎下场子拼命地吹奏,襄垣娘家的人按照辈份依次跪下,据说从小奶奶的表情中可以知道下年的年景如何,如果她笑容可掬,下年一定是丰收年,围观者也都笑逐颜开。如果她愁容满面,有人说她甚至会掉眼泪呢。那就预示着来年必定多灾多难。娘家人就会伤心地痛哭零涕,围观群众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也会跟着哭泣,整个山头哭声震天。人们再也不去品味音乐团吹奏的美妙动人的音乐,这些音乐被哭声所淹没。
望家乡仪式必须在日出前结束。所以悲也好,喜也罢,他们都必须听由山上主持的号令,按时将小奶奶塑象重新安坐在开山殿内她原来的位置上。
吃过早饭,剧团开始唱戏,全天反反复复只唱《打金枝》一本戏,演员替换吃饭和休息,台上不能停了锣鼓声。其余音乐团则分散到老君殿,梳妆楼、玉皇殿、碧霞宫去演奏。
广志山要支起大锅熬绿豆米汤,无偿施舍给前来赶会的人们。而来这里做生意的人也都怀着施舍的心情十分便宜地出卖自己的商品。因而,想买便宜货也是人们愿赶广志山会的一个重要原因。
组织这次庙会的财力完全由大社支付,这个大社由古寺头、行槽、后庄、中庄、前庄、渠村、石板、东坡、岚沟,下庄十村组成,名曰“十村管社”,社首从清初到民国一段时间内,大部分由石板杨家和前庄李家担任。尤其是石板杨暄家十一代人主持过广志山的社事。社里拥有大量的土地,管社诸村或多或少都租种有老奶奶的土地。到民国时期,老奶奶还拥有二百余亩地,所收租金足以应付社内开支。因而,广志山下至今仍有“老奶奶是个富奶奶”的传说。当然这与主持社事的人们经营有道也是分不开的。
广志山每年四月十八日举行庙会,庙会时要在这个戏楼上给广志诸神连唱三天大戏。但有一条山规,就是不允许未婚女子上山。道理很简单,由于老奶奶承载着造人生子的神圣职责,所以求婚女子没有必要上山。时间久了,便成为一条山规。
这是开山殿,也叫黎襄殿。小奶奶是与黎城相邻的襄垣县人。为什么襄垣小奶奶会跑到黎城广志山,进而又在这里升仙的呢?
听小*讲一个民间传说大家就清楚了。
传说清雍正十三年间,襄垣北关有一对夫妇成婚二十余载而无后,经上广志山圣母殿烧香求子,回家后王氏果然生了一女。小女聪明伶俐,俊秀妩媚,王氏把她视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待小女长到十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时值广志山十月初一庙会,王氏欲和村人一同到广志山还愿。其女得知后也要同去,王氏执意不肯。为什么呢?因为在前一天的夜里,王氏做了一个不祥的梦,梦见其女在广志山做了小奶奶,醒来后王氏十分害怕,所以不管女儿怎么求就是不答应。为防止意外,王氏出门时用锁把其女锁在家里。可是,其女决心已定是非去不可。所以,王氏头脚刚走,其女便从墙头上爬了出来悄悄跟在后面。行路途中,王氏向村人讲起夜里梦见其女做了广志山小奶奶的事,村人都要以为那只不过是一个梦而已,也就没有当成一回事。当王氏到了广志山烧罢香叩罢头正准备祷告时,感觉有点不大对头,向后扭头一看,发现女儿也跪在一旁,大惊失色,惊呼一声道:“我的小奶奶,你怎么跟来了?”其女一听“小奶奶”三个字便立刻倒地气绝身亡。众人甚觉奇怪,围而视之,议论纷纷。基中一位香客对王氏说:“此非凡事,令嫒已被老奶奶选中,归天成神了。”王氏闻听之后也倒地身亡。这时村人才想起王氏在途中讲她梦见其女做了广志山小奶奶的事情,于是庙里主持就把其女埋在庙的旁边,用木头为“小奶奶”塑了三尺神像置于开山殿内,神名就叫小奶奶。又将王氏和看庙的一个孤绝庙公合葬埋在广志山上。打那以后,每逢初一、十五,襄垣北关的“娘家人”要来广志山赶庙会,给小奶奶梳洗更衣,将神像抬上望乡台,让小奶奶展望家乡,并到王氏坟上焚香祭奠。因为小奶奶在黎城得道升天,所以黎城和襄垣就结成了特殊的亲家关系,结亲者甚多。两县人见了面后,如果想文雅一点,就称对方一声“亲家”。不想装“文雅”,不论老少,一见面就相互打骂,黎城人喊襄垣人“小侄儿”、 “小舅子”,襄垣人叫黎城人“干儿子”、“小外甥”,不管打骂到什么程度也从不恼火。若遇天灾人祸,生涯无计时,便相互投奔,相互照顾。几百年来,两县人民世代友好,这一风俗世代相传,一直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