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王铎
3月10日偃师一行研学踏青游,寻访王铎陵一站心情突然就沉下来!
如果不是有人引导真是难以寻踪觅迹,从龙海铁路下一个涵洞旁边手脚并用爬上去,铁路边一块残留的碑基和一对高大的石马显示这里曾经是个规模不小的墓冢,除此之外再无其它。下来顺着小路走上几百米,路口一边散落一块碑冠一边散落一块赑屃,看风格和气势与前面所见石雕非常吻合,应该也是陵墓之物。接着寻游到附近的九公庙,一进庙门在右边的墙角下竟然发现一石像,显然又是王铎陵墓之物,只能从一路上这些遗散零落之物想象王铎陵园之貌,也真是不知该何为道了!
顺治二年(1645年),豫亲王多铎克扬州,福王走芜湖,留王铎守江宁,铎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文武数百员出城迎豫亲王,奉表降,寻至京候用。福王走了,而此时的王铎,成为清军诏安时的“榜样”,百姓唾之。后被清朝当作教化民众之“二臣”,当局唾之,从此名裂天下。政治、舆论无情地碾压着他的一切。
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尽知“跪降”的王铎曾经多么挣扎与彷徨的内心世界,他多么想以名节殉国,但是,屠城还是保命?一人的家好当,身后有千千万万民众,又该如何?生逢乱世一人之为好作为,身系众生难自全。同样是身处乱世之秋,如果说杜甫是悲情的,那么王铎就是悲壮的,无奈做了二臣,余生也许忍辱负重了,死了还得提防被人挖坟掘墓。有学者称,王铎墓不一定在我们寻访的地方,据传出殡那天是四门出棺。有言葬偃师、有言葬拟山园、有言葬双槐,还有言真棺就没有出门,葬于王家后花园。但是防不胜防,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陇海线硬是把王铎压在身下。王铎应该是把前后事情看得很明白,背负千古骂名换万千民众得救,此后只潜心修炼书画再无其它,据说《 拟山园帖》是王铎晚年汇聚自己的得意作品而编就的。他曾嘱咐儿孙说:“我一生别无所成,唯有书法一道小有所成。待我死后,可寻觅良工,将这些作品一一刻石镶置于中室四壁,传留后世。倘子孙后代有衣食不足时,亦可拓卖字帖,以济温饱。”王家后世子孙果然可以此道谋生,可见王铎本人对自己书法的自信及对后世子孙的担忧多么具有前瞻性:这一跪无怨无悔,这一跪从此难做人,这一跪后世子孙皆蒙尘,这一跪……即便如此王铎也是先国后家,跪的时候想的是民众,死后才为的是家,此举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诫家人:为国为民蒙羞无怨无悔,子孙后代也要做好默默承受的准备,一旦得人诟病难以度日也好卖字过活,不可抱屈喊冤,做人做事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自己良心即可!
在王铎心里,也许真的是:哪有什么风华绝代,只是跪着也要把字写绝。
蓝洁儿2019-03-11
101#
2019-3-12 12:34
评论(0)
收起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