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育太鸡太卷,西方教育轻松快乐?

2024-08-09 08:54 51652人阅读 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教育太鸡太卷,西方教育轻松快乐?

[复制链接]
清雅小居 发表于 2024-8-9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教育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谈及国际教育,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高昂的学费,令人眼花缭乱的课程体系和加诸国际教育之上的多元、全面发展等光环。
该如何看待国际教育?什么样的家庭适合国际教育呢?本期国际教育面面观邀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陈志文老师和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郑金连老师一起探讨。
国际教育面面观:我们常说的国际教育,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指多语言教育,国际化的教育体系,还是说是面向出国留学的教育?
陈志文:国际教育的概念实际是比较大的,单纯解释概念对普通受众意义不大,所以我想把它微观化,简单从留学角度来讲,它只是国际教育交流的一种,有出国留学,也有来华留学,对任何国家都是双向的。这种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还有中外合作办学,有大学,还有中学,有长期的,有短期的。比如说来华留学,就会分成有读学位的和不读学位,还有短期的研学。
郑金连:家长们可能更关注中学层面的国际学校和国际教育,特别是那些未来可能需要出国留学的情况。一般来说,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人才的这些措施都可以被称为国际教育。这些年国家对培养国际化人才非常重视。例如,从2010年到2022年,在教育规划中提到了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微信图片_20240809082141.png


国际教育面面观:家长们往往更关注的是中学阶段的国际教育。部分家长可能对国内的教育体系不太满意,因此希望孩子能进入国际学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当前国内的国际教育学校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
陈志文:首先,选择国际教育并不只是为了逃避国内的应试教育。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国内的应试教育是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西方教育就一定好。例如,所谓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不代表国内教育完全缺乏这种能力。西方教育也不一定能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就是绝不能标签化。我们往往把西方教育就标签化为尊重,快乐,幸福,没有负担,实际上西方教育,特别是精英教育,其要求也非常高,就连日常行为规范都受到严格甚至严酷的管束。我们存在一个简单化标签化理解和西方教育的问题。举个例子,伊顿公学到80年代末才废除鞭刑,严重违纪的同学要被抽鞭子,被大家围观的。在一些正式场合,伊顿公学不同荣誉的学生需要穿不同的衣服以示区别。还比如只有校监到场后,学生才能坐下来吃饭。截至2024年,美国的17个州在法律上仍允许体罚。这些规定也许被许多人认为是“落后”或“野蛮”的教育。但事实上,至今仍然存在于西方的私立教育体系。在西方精英教育严苛的管束下的同时,学生们学习也都很努力发奋。我看过一个中学他们的成绩单,如果只是依据成绩录取的话,三分之一的孩子上牛剑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不是我们理解的,国内的应试教育残害了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去国际学校就会没有负担,快乐幸福着,就有了独立思考,有了创造力,然后成龙成凤上名校。坦率地讲,这样的理解是错位理解,是白日做梦。
微信图片_20240804100006.png
我承认,我们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于是很多家长选择国际教育,但家长是否真正完整地了解西方的教育?西方的教育显然是分两个轨道的,一个就是以公立学校为代表的普罗大众的道路,一个就是以私立学校为代表的精英教育。美国的公办学校往往对成绩与各方面的管理要求很松,你几乎可以理解为我们的薄弱校,但如果想成为精英,往往是以私立学校为代表的教育轨迹,仍然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接受严格的管理与训练。这个道理适用于全世界,无论哪种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或是招生制度下。所以我想就这个事澄清一下。

我经常讲一个故事。有一个著名的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两度获得普利策奖。他写了一本书,叫《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么炼成的》,其中讲述了全美最好的公立中学之一惠尼中学(Whitney High School)的成长过程。书的第一章描述了一个高三女生(相当于中国高二)的一天,标题就是魔鬼数字4,喝四杯咖啡,睡四小时,得4.0的GPA。惠特尼中学是旧金山最好的公立中学。我相信至少99%的中国学生都会觉得这位外国女生的学习负担更重。不同的是,这种负担是主动选择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千万不要简单化、标签化地选择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不要认为我们的教育就是万恶的,而西方教育就是轻松快乐的成功路径。我再说一遍,这种理解是白日做梦。
所以坦率地讲,国内的国际学校实际上就是换了个赛道。家长选择国际学校,无非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申请结果,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上名校,变成“洋高考”了。比如,他们关注的是申请结果和能否考入顶尖学校。在这个圈子里,一些国际学校,或者某些公办中学的国际部中,确实存在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A Level、IB、托福、SAT还是AP[1],最终的结果都是要竞争成绩,甚至有些还存在作假的情况。因此,我想说的是,家长是否真正考虑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虽然你可能想的是“轻松幸福”,“没有负担”,但实际上,你可能只是换了赛道,但最终的目标还是相同的:获取好成绩。即便在国外,尤其是在旧金山,华人和韩国人办的培训班在学校门口随处可见,这说明即使在美国,华人家庭依然会追求补习和提高成绩。显然,这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制度的问题,是文化观念的问题。我们对东西方教育的认知往往过于简单和标签化,实际上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因此,我想要提醒大家,不必过于简单化地对待东西方教育的差异,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郑金连:我的总体看法跟陈老师比较接近,不过我的视角主要是从国内的国际中学与普通基础教育的区别来看待这个问题。从总体来看,国际教育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都更偏重于对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国际课程体系不仅重视学科知识,还更注重问题解决、项目式学习方式,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可能是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国际教育确实也不简单,不轻松。我们也做了很多对国际学校学生的跟踪研究,发现优秀的孩子无论在哪都表现出色,家长的付出也非常多。特别是如果要进入顶尖的国际学校或面向海外留学比如说爬藤,需要付出非常多。
当然国内的教育体系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对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在不断加强。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家对教育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尽管仍然重视分数,但也因家庭和个人而异。
陈志文:补充一点,我认为独立思考不仅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更是教育方法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西方教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我认为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抓手——从小学开始写paper。你需要对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写出论述性的文章。无论什么教育理念,如果从小这样培养孩子,孩子很难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并不认为是各种伟大的教育制度或者理念造成了差异。


tk9219 发表于 2024-8-10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对于外国教育,仅仅是皮毛的了解:小学就是快乐教育,一、二年级没有家廷作业,没有统编教材,而且从头到期末没有分数,最终学期评语,只有三个档次,超过预期,符合预期,不及预期。而且几个学期,都是有两门不及预期,有两门超过预期。实际只是表明学生在某些课程好一些,在某些课程差一些。而它们好的大学里的教育,除天才外,所有学生为完成为学业都要加班加点。硕士、博士,达不到标准,只能毕业,不给学位。而且从小学到大学,他们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发言,如果某学生一个学期没有课堂提问,则认为这个学生学习有问题了,很可能什么都没听懂。
沙发 2024-8-10 07:5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清雅小居 发表于 2024-8-11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教改喊了很多年
没有任何改变
学了很多没用的东西
补了不少似是而非习
白浪费精力和银子
最终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
板凳 2024-8-11 09:56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