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的态度

2017-10-19 19:43 48353人阅读 19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论辩的态度

[复制链接]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9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常在微信群里围观各种辩论,大多数感觉还是比较温和的,不过一旦有人开始起劲,当然只是个别人,各种激烈的语言就脱口而出了。前两天,在一个打坐养生的群里,就是这样。因为生死轮回的问题,学佛的和修道的几个群友争论得不可开交,刚开始还是各说各的理,说着说着就激烈了起来,愚昧、无知、二货等不雅的词就出来了。养生静心为主的人群不能平心静气的讨论,竟然有人辩论出这么大的火气,实在也是让人呵呵了。
        说到论辩,前提自然是在同一的时间内,同一的层面内,认同同一的条件,如果自说自话,胡搅蛮缠,偷换概念,人身攻击, 这样的交流非打起架不可。有人说,鸡蛋里有毛,你当着他的面磕开一个鸡蛋说,明明没有毛,是不是说错了?那人便说:“如果没有毛,那孵出的小鸡身上的毛来自哪里?”这样的回答,一般人的智慧还真说不过人家。
        上面的例子那是诡辩,而论辩,我觉得就要有论辩的样子,要态度端正,就事论事,你摆你的道理,我说我的意见,一、二、三、四,孔子遇到的两小儿辩日便是如此。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9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他观察到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像个盘子,依据的是远小近的大的道理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他感觉到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依据的而是近热远凉道理
        各说各有理,就连博学的孔子一时也无法判断。

沙发 2017-10-19 19:4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9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群里的辩论总是不在一个频道上,各自说着自己的那一套理论,动不动就是你一副不懂的样子。许多人根本就不去听一听他人的观点,别人对也罢,错也罢,你首先要知道他人说的是什么吧,可就不去听,不只是不愿听,还是不屑听。
        究其原因,还是固执己见,只一味的从自己经验去推理结论,听进去符合自己观念的,而不同意见直接就过滤掉了,也就是思想倾向的问题。这个思想倾向是基于个人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等在长时间的熏习下形成的。我们总是依着自己的思想倾向去做事、讲话,有时候甚至钻牛角尖,论辩更是如此,要说改变,可以说比去别人的兜里头掏钱还难。
         不好改变,我们就不去改变了吗?想想我们论辩的的目的,就是实事求是,把理辨明,把事说清。不端正自己的态度,不去了解对方的观点和理论,不进行符合逻辑规则的分析及推导,理是辨不明的,事是说不清的。

板凳 2017-10-19 19:4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9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头疙瘩 于 2017-10-19 19:47 编辑

        这就有赖于个人的态度,态度端正了,才能不固执己见,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地了解,从而表达出自身对事物的认知。北宋的宰相张商英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张宰相的有疑有学,张夫人的不辩而辩,最后有了张商英思想倾向的转变。
        一次,张商英在佛寺游玩,看到藏经阁内藏经,书写工整,庄严精美。他一向以捍卫儒学自居,非常愤慨。回家后,就想要学韩愈、欧阳修,准备写无佛论来辟佛。但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句话来。张夫人问他情况,张商英就告诉她因由。张夫人一听,笑着说:“既然无佛,那又有什么可论的呢?如果真的想对佛教提出论议,应该写有佛论才对啊!”张夫人这么一说,张商英心中的疑惑油然而生,久久难解。
        后来张商英在朋友处,看到《维摩诘所说经》。张商英阅读此经,感到书中对人生道理的见解博大精深,于是将经书借回去仔细阅读。张夫人见他专心读书,就又说,“明白经义后,可撰写无佛论啊。”虽然张夫人只是清描淡写地说,张商英却听得惊心动魄,蓦然有悟,后著《护法论》,被收录在《大藏经》中。
地板 2017-10-19 19:4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9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辟佛或者护法,可贵的是张商英能够暂时地放下自己的执念,认真地研究不同思想的态度。你想,堂堂的大宰相,不说学富五车,那也是满腹经纶,人家都能有如此的态度。再想想打坐养生的群里的众多群友,不知谁能够开放自己的思维,静下心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认真地了解一下对方的思想和学说,再说出自己的见解,知己知彼,才能百“辩”不败。
      群里的论辩持续了两天,最终是因为一个群友的留言而划上了句号。他写道:“在此感谢参加辩论,发言的群友们。细细思量,你们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心性,见地的不足,见识,学养的欠缺。存下的疑问,坚定了我探寻的方向。”
         我想,这样的态度,才是端正的态度,让人赞赏的态度。认真反思,不拒绝思想的改变,不轻易下结论,是非、对错、有无之间,其实也就是捅破一层窗户纸,论辩如是,成长如也是。

5# 2017-10-19 19:4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9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96473043.jpg


55962281.jpg

6# 2017-10-19 19:51 评论 收起评论
大平@ 发表于 2017-10-19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
7# 2017-10-19 21:30 评论 收起评论
老玉米 发表于 2017-10-2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8# 2017-10-20 09:47 评论 收起评论
城市啄木鸟 发表于 2017-10-20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楼主。
9# 2017-10-20 10:22 评论 收起评论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20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平和淡远 于 2017-10-20 13:49 编辑

没有包容,什么也学不好,更罔修行、修道。
10# 2017-10-20 12:01 评论 收起评论
无缺 发表于 2017-10-20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11# 2017-10-20 12:23 评论 收起评论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20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12# 2017-10-20 12:49 评论 收起评论
@伊人 发表于 2017-10-20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13# 2017-10-20 20:47 评论 收起评论
水盈盈 发表于 2017-10-2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好文章,受教。
14# 2017-10-21 11:53 评论 收起评论
孙长同 发表于 2017-10-2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长同 于 2017-10-22 10:02 编辑

鸡蛋里有毛,鸡蛋里挑骨头,这都是现实中有的。主要是鸡蛋是在哪个阶段里了。这就需要科学的分解时空界限。在没有孵出小鸡以前正在孵化着的鸡蛋,正常孵鸡时间是二十一天,如果在二十天之前,十五天以后,尤其实是十八,九天时,你打开鸡蛋看看,鸡蛋里是既有毛,也有骨头。这时候称为【窝圈鸡】。煮熟了去皮后过油炸了再放上各种佐料加汤一炖,是很好的酒肴,这同吃乳猪乳羊一样没多少区别。
15# 2017-10-22 09:59 评论 收起评论
又是一个春天 发表于 2017-10-2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辩需要有涵养,涵养建立在学识之上。张口你不懂,闭口你浅薄,这样的人多是没什么学识的人。所以,对于这些人不要计较,计较了就是你的不是了。
好文章。
16# 2017-10-23 16:22 评论 收起评论
伐木工 发表于 2017-10-25 1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辩首重心平气和,否则多半会变成争吵。双方要在共同认可的概念与逻辑下进行讨论,不然就是鸡跟狗识。
17# 2017-10-25 17:30 评论 收起评论
弹弓 发表于 2017-10-2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转变成争吵,多半是想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18# 2017-10-26 21:22 评论 收起评论
剑非音 发表于 2017-10-27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19# 2017-10-27 16:09 评论 收起评论
小叶儿 发表于 2024-7-4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鸡蛋里有毛,还不如说鸡蛋是树上结的。
20# 2024-7-4 08:59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