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求医不是“买医” 一语道破本质

2018-03-11 17:23 7394人阅读 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京报:求医不是“买医” 一语道破本质

[复制链接]
中国人 发表于 2018-3-1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求医不是“买医”,一语道破本质

医患之间不只是经济来往,还应靠责任和信任去维系关系。

据新京报报道,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委员通道”再次开启,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求医不是“买医”,医患关系不是供需关系,而是信任与救护的关系。

求医不是“买医”,道出了问题本质:医疗过程很复杂,医患关系维护,要靠情感投入和互信互敬,而不是经济人理性或“我付了费我有理”的冰冷认知。

供需关系是一个纯商业性的理论,即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是相互联系、制约的。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落;求大于供,价格就上升。医患关系不是供需关系,是因为医生所掌握的技术或医院所具备的医疗条件,不是以商品形式待价而沽或定价销售的,更不是在患者患病时随行就市的,而是在秉持“医者仁心”等道义基础上为公众提供的有偿救助服务。有偿救助服务,看起来是一种商品供给形式,但如果把患者求医错误地理解为“买医”,就等同于生命处于危险状态的患者完全是在拿钱买命,医生也能有钱则治、没钱则弃。在正常情况下,患者与医生的目的是相通的——他们都希望疾病得到及时救治。但很多时候,尽管患者有保全身体或生命的愿望,医生们也会竭尽全力,可这未必能如愿以偿。
这不是医院和医生推卸责任,而是生老病死规律与医学技术之间,仍横亘着某些沟堑。在应对疾病问题上,尽管人类已经攻克了无数难关,但囿于个体患者或医院、医生的具体情况,有些遗憾很难避免。这是患者之痛,也是医生的痛苦。
对此,医患之间也该多些理解和信任,不宜因患者的意愿没达成就去为难医生,别凭恃着弱势群体的自我想象去渲染医患矛盾。医疗救治难保万无一失,可以通过医疗责任保险和意外保险等商业化路径多些保障。但诚如凌锋委员所说,医患关系的确不只是供需关系,还是信任与救护的关系。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