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索易记录
也许大家要问了,洛阳白马寺里不是明确写着:“大唐狄梁公墓”吗?难道有问题吗?
狄仁杰死于公元700年的洛阳尚贤坊私邸,终年70岁,但他被埋在哪里呢?首先,狄仁杰不可能葬在白马寺。白马寺山门外东侧、齐云塔院西南处现存一小坟丘,坟前立碑两通,一为元碑,一为明碑。元碑较小,高约1.5米,明碑较大,高2.5米,上刻“有唐忠臣狄梁公墓”,为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重立。唐代武周时期被封为“梁国公”的白马寺住持薛怀义墓,他死于城内,“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史料确凿记载薛怀义是埋在白马寺的,没有任何一条史料说狄仁杰葬在白马寺,据此,白马寺的梁国公墓应是薛怀义墓。但是,宋代以来,有人认为这个“梁国公”是狄仁杰,不加考察,以讹传讹。其二:狄仁杰对佛教是敌视态度的,还对武则天崇佛的举动多有劝阻,埋在白马寺不合道理。
近日,在新310国道妯娌新村附近,找到了两通并立的唐碑。两碑面朝南,东西并列相距4米。西碑现在仅剩半截碑,半截碑身还没有麦子高,查有关记录原来是20世纪90年代,有人用炸药炸碎碑身,盗走碑首。1998年碑首由香港返豫,在洛阳古代艺术馆保存。以前碑座以上高3.65米、宽1.18米、厚0.37米,覆斗形座高0.7米、宽1.5米、厚1米;碑首篆额3行,每行4字:大唐故邛州刺史狄府君之碑。此碑楷书31行,满行61字。碑上半部有字,下半部约1/3碑面因风化剥蚀而失字。东碑高3.5米、宽1.18米、厚0.3米,碑额字漫漶已久,碑身满布自然风化裂缝。
前些年,在两碑附近修路时发现一碑,其碑文对狄仁杰的记述是:“曾叔祖囗囗囗辅梁,文惠公仁杰,天锡大忠,独遏鸣牝,续皇纲于既绝,复明辟于已废,振耀今古,联辉囗书。”对狄仁杰高度褒奖,并引以为傲。最重要的是,此墓志记载狄兼谟“葬于河南府洛阳县金镛乡双洛村,祔梁公之茔”。 所谓“祔”是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也就是说狄兼谟的神位是附于狄仁杰墓茔之旁。所谓金镛乡,即汉代金镛城遗址周围,历史上曾设立过金镛乡,双碑正处在金镛城遗址范围。因此可以大体确认:狄仁杰最后的归宿就在唐双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