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曲《打金枝》说家风家教 刘育章 2018年4月8日 近日,从旧书摊上淘到一盘豫剧《打金枝》的光碟,闲来没事,偶尔听听,以解疲劳,但是听得次数多了,我便有了启迪,这不是古时候家风家教一个典型的缩影吗? 这部戏的情节很简单,人物主角是郭暧、金枝、唐皇、国母沈皇后和重臣郭子仪。叙述的是唐朝代宗年间,公主君蕊(升平公主)嫁给功臣郭子仪的幼子郭暧为妻。她自恃是皇家的金枝玉叶,对郭暧及公婆都很傲慢,要郭暧对她行君臣大礼。少年气盛的郭暧,因公主拒不为郭子仪的七十(又说八十)寿诞庆贺,触发了积蓄已久的愤懑,回到宫中,打碎宫门红灯,不行君臣大礼,并打了公主。从未受过半点委屈的公主索性自己撕破宝衣,哭哭啼啼跑到皇宫哭诉。唐皇与沈皇后识破了女儿的谎言,不肯追究。但公主定要父皇降罪于郭暧,唐皇假意要处死郭暧,公主信以为真,反而为郭暧求情。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皇为了笼络功臣,不但赦免郭暧乏罪,取消宫门红灯,免去君臣礼仪,而且还将郭暧的官职连升三级,并规劝小夫妻和好。 特别让我受教育的是剧中国母沈皇后在后花园劝郭暧及公主的一段唱词,国母劝郭暧:常言道当面教训子,背地里无有人呐再劝妻;夫妻之间平日里,有事相商慢慢提;你欺她来她压你,谁也不肯把头低;你让她来她让你,知热知冷是夫妻;人人见了都欢喜,也免的父母费心机;愿你们相亲相爱做一对好夫妻。劝公主:丫头你不知理,敢把你公爹欺;你父王寿诞到,他不来你依不依;你虽是个帝王女,嫁民间是民妻;你怎敢把公爹看不起,快回去赔礼莫迟疑。从今向后要留意,赔情认错不为低。国母我嘱咐你牢牢谨记,从今后夫妻二人和和美美。数说闺女劝女婿,尘世上家家户户是一样的。让他们施个和睦礼,哪有个国母不爱女婿。听后让人酣畅淋漓,这正是古代家教的典型事例。 优良的家教家风就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家风,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从《孔子家语》到《颜氏家训》,再到《朱子家训》无不体现家教家风的重要。无论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还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优良的家风往往都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形成了家庭言传身教的习惯,固定为一代又一代的处世风格。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教育。父母的道德素养、举手投足等无不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是非标准、思维模式和处事的方式方法。因此,《说文解字》云:“育,养子使之善也。”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中国人对儿孙的责任除了“养”,还有“教”。家风家教都呈现出了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整体风貌和思想境界。 好家风是好社风的基础。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因此,在大力倡导家风建设的今天,我们要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典型学习,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家风,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以好的家风为好的社会风气提供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