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这个时候子思把老师的老师举出来了,说明“中庸”是有来历的,祖师爷这么讲嘛。前面讲过了,是那个喜怒哀乐还没有来的时候,那么什么是庸呢?甲骨文这个“庸”的象形字,广这个部首是个屋盖子,遮风挡雨的,一个人屋盖子下面在用桶打水。庸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人群居住的地方,所以后来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叫做市井,市,交换物品的地方;井,取水的地方。还是不好理解,再参考参考,庄子在《大宗师》里面也用了这个“庸”。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好了,这下意思明白了,这个“庸”原来是藏在那里的,喜来了,喜用;怒来了,怒用;哀来了,哀用,“知通为一”就是“中”用。河南话讲“中不中?中!”君子,庄子说“达者”,君子对于中庸是努力实践的,是念念不忘的,所以要“时中”中,是时时都要“中”的,用禅宗的话讲,叫绵密观照,无有间断。所以用起来就比较“通”,比较方便。 该喜就用喜,该怒就用怒,该哀就用哀,该乐就用乐,因为时中,用的就恰倒好处,差不多就得道了。不为情所用,而用情。你看君子就是不简单,翻身做了主人嘛。小人就不同了,小人没有“中”,不该哭的时候哭,不该闹的时候闹,不该上吊他上吊,结果是乱七八糟,做了情的奴隶,做了“喜、怒、哀、乐”的奴隶,当然就是“四”无忌惮了。后来荀子加上了“好恶”,“喜、怒、哀、乐、好、恶”称之为六情。 所以,君子的中庸是明“中”这个大本后的自觉,小人的庸是情感私欲的泛滥。
19#
2018-3-11 20:51
评论(0)
收起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