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久亮:妙合自然 浑厚灵动

2019-09-04 08:36 16174人阅读 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刘久亮:妙合自然 浑厚灵动

[复制链接]
法制与新闻洛阳 发表于 2019-9-4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刘久亮:妙合自然 浑厚灵动法制与新闻客户端讯(文/韩伟荣 郭跃铮)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靠的是一代代艺术家不懈追求、传承出新,从而在艺术史上留下精彩纷呈的画卷。在十三朝帝都洛阳,刘久亮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者,追慕传统境界,钟情古典美感,又秉持“笔墨当随时代”的绘画理念,在山水画的世界里,让笔下的高山、流水、云烟、幽谷、林泉、草堂、凉亭等意象,营造出妙合自然,浑厚灵动的艺术境界。




绘画之于久亮,是一种生活,他喜欢,他热爱,他学习,他实践,儿时在与连环画的对话中注定了他这一生与绘画的缘分。




观赏他的作品,总能给人一种别有的意趣。我们来看《空寂流水声》,留白占了画面的近二分之一,以地平线分割,上半部分是天空,画家在旷远、辽阔、苍凉的背景之下,为观者描绘了世间的“大美”景象,天空用淡墨铺就,混沌一片,灰蒙蒙的。




现代构成的加入,让传统中国画增添了鲜活性,装饰性,不能不说这也是久亮山水画的另一个特点。




在小品《岭上白云》中,横向落款与画面中的水平线平行,这种布局方式,确实有点奇思妙想,给观者以新鲜感,更具装饰效果,同样画面留下三分之一的空白。




刘久亮认为,中国画是离不开想象的,如果没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作品就会失去生动性,就难打动观赏者。留白既是画面的需要,也给观赏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每个观赏者都会从自己的欣赏角度去理解,去解读。




每个人的作品都有其个性特征,如何从传统中来,又传承出新,这是每个画家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刘久亮在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后,吸收其精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一直在探索中求变化,在传承中求新意,从早期的闲适浓淡,到不断变化中表现清新韵味,以适合自我表达的笔墨方式,实现尽可能完美的艺术效果。




在刘久亮的山水画中,他往往会加入成排的中景树,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而房舍、茅屋的出现,又让画作充满灵性和生机。其利用“留白”技法而达到“空山无人,流水花开”之意境,令人折服。






他画笔之下,描绘的是对大自然的理解,表现自然的宏伟气象和精神面貌,山水作品布局合理,笔法自如;所营造的幽谷密林,层峦叠嶂,气象万千,妙合自然;不论是线与面的衔接,黑与白的对比,或是实与虚的关系,都是围绕画作主题来巧妙构成,其气脉流畅,气象宽博,表现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照与深厚涵养。




人物名片:
刘久亮,男,1964年11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画院画家,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洛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洛阳市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金谷印社副社长,中原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洛阳民进开明书画院副院长。作品曾获全国第四届、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创新奖;山水画作品参加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在洛阳“国花神韵”征画活动中,牡丹画作品获一等奖;河南省2003年书画名家交流展获优秀奖,河南省第二届、第五届、第六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河南省中国画艺术展览获优秀奖;河南省第十届美展获银奖、河南省第十一届美展获一等奖、河南省第十二届美展获一等奖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山水画作品参加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参加“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大展,被授予“新世纪中国书画四百强”称号,多幅作品曾在全国诸多报刊及专业美术丛书上发表。(责编 路学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