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雷电:品鉴普洱话茶文化 法制与新闻客户端讯(文图/韩伟荣 郭跃铮)“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相传神农尝百草后中毒,遇茶而解,此后便发现了茶。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几十年从不喝茶的雷电先生,花甲之后,短短几年,茶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说起茶文化来也能娓娓道来。 茶,是怎样悄悄走进他的生活的? 雷先生说,与茶结缘纯属偶然,一次邂逅便不能自拔。从此迷上茶,迷上普洱茶。 杯体通透,茶汤红亮,透明有光泽,入口温润,感觉爽滑。这茶是雷先生经过鲜叶采摘、鲜叶萎凋、铁锅杀青、手工揉捻、自然摊晾等一些列制作工艺,又亲手泡制的普洱茶。 “喝着这样的茶,你是怎样的感觉?” 雷先生接过话题说:爽呀!这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到。 说起普洱茶,雷先生兴趣甚浓:“山头决定了茶叶的口感,树龄决定了茶的品质。名山、古树一定出好茶,但好茶未必在名山。我每年至少要去普洱茶区一趟,到农家聊茶、寻茶、摘茶、炒茶、品茶,享受这个过程,遇到自认为合适的茶就买下,或自饮,或推荐给朋友。” 有关资料显示,普洱茶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普洱地先民汉代的种茶制茶,兴盛于唐宋明清,并成为了朝中贡品。清代乾隆皇帝喝了由云南进贡的普洱,顿感耳清目明,轻松不已,据传忍不住还作了一首诗:“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从此“金茎露”就成了普洱茶的雅号。 小小一杯茶,如何从汤色、口感、余津、香型、气蕴、力度等方面品出杯中滋味,也许并不仅仅是技巧层面的品茗,更有着对生活的感悟。 经过这些年的磨练,如今,雷先生品一款普洱茶,就能知树龄、品质、味道等。他说,好的普洱茶,香高气昂,回感快,滑润饱满,喝后背发热,渗汗,感到气血运行,身体通泰,品茶者是忘不掉的。 “普洱茶茶性温和,养胃护胃、解油腻、助消化等。由此想到当年的茶马古道,从普洱府出发的长路,国内大多通向蔬菜很少的边缘地区。法国、英国先后在云南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如今,普洱茶马古道已成为文物遗迹。”雷先生说。 “茶如人生,无欲则刚。听听音乐,看看书,写写读书笔记,喝喝茶,与朋友聊聊天,生活应该丰富多彩。”雷先生说的正是他退休后的人生写照。 雷先生认为,茶是一种文化传承,喝茶是一种享受,喝的是一种心境。一个能与你饮茶的人,他(她)懂你、欣赏你。人无高低,茶无高下,喝茶人内在的风雅和自有的格调才是最重要的。 在退休后的几年间,雷先生把研究茶当作功课来作,特别是对普洱茶的研究更加深入,于是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他告诉我们,普洱茶的历史悠久,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才研制出普洱熟茶。当前茶市场普洱茶门类繁多,个性化的茶数不胜数,但都离不开普洱茶生和熟两大类:生饼是晒青毛茶压制的,熟饼(砖)是经过人工渥堆发酵后压制的。 普洱茶及茶文化是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马古道见证了普洱茶久盛不衰、延绵不断的辉煌历史,架起了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成就了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 雷先生说,退休后的生活无法将就的,除了爱情还有茶。欢迎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到他那里作客,喝茶、交流、聊茶文化。(本文部分图片由雷电先生提供) 内容来源:法制与新闻,转载请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