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好这一生,仅有数理化这些有用的东西还不够。
好的教育是要望子**。成什么人?真正的人。有标准吗?有,八个字,第一真实,第二善良,第三健康,第四快乐。
真实善良,孩子们都在践行,至少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但要健康快乐,我们还要有一些在我们平时看来,相对于高考而言,是所谓的无用的东西,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过去因为我们脱不了“应付考试”这个俗,但缺了课,欠了帐,到后来这些“无用的东西”都要补起来。
首先要补的课是阅读
劝大家读书,自然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林林总总,见仁见智,在我看来有个说法最有意思。
有人问一位智者:“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既然这样,那阅读的还有什么意义?智者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清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血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高中三年我们读的大多是教科书,刷的是高考题,以此对付了无穷无尽的考试。
用北大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的话来说,应付考试与读书不能说了无关系,却也实在是关系不大。读大学了,我们考试压力小了,闲暇时间多了,我们要补好这一课,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记住一句话:终身学习是现代人的践行法则。而读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和另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诗人里尔克说过,灵魂没有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读书,让人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从而建设自己精神的庙宇,获得真知灼见和经久不变的人生温暖。
如何读书?这是一门大学问,清代著名学者王恺运说,张之洞是看书人,曾国藩是读书人。所谓读书人,能通经以致用;看书人则书是书,人是人。我想这些恐怕不失为好的回答。
第二门要补的课是旅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这是许巍的歌,是词曲作者高晓声的妈妈对子女说过的话。不苟且的生活不仅仅有诗,远方一定不能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缺一不可。3年前,河南一位女教师留下的一封只有10个字的辞职信,以迅雷之势火遍网络、风靡全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入选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的“颇具文艺”的话,令无数人热泪盈眶。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我们也要去看看。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人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俯瞰云卷云舒的时候,他跟坐在厨房的锅台边想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当然,我们要的旅行不是那种“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回家睡觉,第二天一问什么都不知道”的养眼式的游山玩水,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游学,诗人余光中说的好: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
这种改变是我们要通过旅行来了解世界、思考世界和提升自己。在辽阔的世界面前,我们将学会谦卑、包容、开阔、有召唤、不气馁、爱自由,这些都是人生行囊里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渴望有大海一样的胸怀、有了解多元文化后而拥有的巨大包容心,有对这个世界元气充沛的爱,那么,就让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第三门要补的课是健身
诗和远方好比鱼和熊掌皆我们所欲也。我们要读好书,行好路,需有一个好的前提,一个倍儿棒的载体,这个好的前提,倍儿棒的载体就是一个健康的身体。运动健身其本质就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重要的是,运动真的会让人从内到外变得更健康更好看。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人儒雅,锻炼让人好看,锻炼还让人不断蓄力,为“十年磨一剑”的人生高峰做体魄储备。
第四门要补好艺术课
艺术到底有什么用?我说不清,我知道的是,缺少艺术的人生是枯燥的,缺少情趣的人生,因此也是不完美的人生。
古代先贤对于艺术的热爱,往往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子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没想到音乐能美到这个地步。
黑格尔更甚,他说:“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
当然音乐只是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绘画、雕塑、戏剧、舞蹈、电影、摄影,任何一种艺术,只要我们喜爱,我们就要接触,欣赏,甚至亲手操练。我们经常接受高尚艺术的熏陶,就会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就会提升了人生境界,我们就会觉得原来世界美得不可思议,一起值得我们去努力去期待。
“无用的东西”还有交友、写诗、下棋、爬山、养花等等,这些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欣赏过的音乐,交过的朋友,就是你的格局!
当你们向未来奔跑,在生命的长河中作乾坤一掷时,这些无用的东西,将将助力你们打造一颗既柔软又坚韧的心,将助力你们气势壮阔地可持续性发展,这些无用的东西将教会你们面对自我,对自己的大脑和心灵招兵买马,积蓄能量,到达精神明亮的人生之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