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伊川鸣皋镇中溪村北有宋天章阁侍制、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吕诲墓园。 邵雍当年曾选定伊川卧龙山为风水宝地,写有“陆海卧龍收爪甲,云山胜处追寻偏。春雷惊起千年蛰,笔下苍龍自往返”。“伊川往复过龙山,每过龙山意且闲”。“吾家职分是云山,不见云山不解颜。游兴亦难拘日限,梦魂都不到人间。”“只恐身闲心未闲,心闲何必住云山。”“山河天下从来广,日月林间长自明。幸有园林供笑傲,岂无诗酒乐升平。如何更得烟霞侣,好向伊川老此生”,“安得先人旧槎在,伊川云水乐无穷。”“洛人爱种花,唯我好种竹。所好虽不同,其心亦自足。花只十日红,竹能经岁绿。同沾雨露恩,独无霜雪辱。”“谁能同此志,相伴老伊川?”的诗句。 与邵雍志同道合的好友有程珦(二程的父亲)、司马光、文彦博、王拱辰、富弼、吕公著、吕诲、祖无择等。 邵雍认为从洛阳龙门到伊川卧龙山,是龙脉风水宝地。他将自己的墓地安樂佳城选定在天然石龙正东方的卧龙沟之阳,南面照直伊尹祠墓、马回永庆寺。沿着这条“龙脉”,邵雍为几位好友也选定了风水宝地作为“栖真地”墓园。 天然石龙位于平等乡上元村西龍头沟。 一是程珦的墓园选在龙脉线上的“玄望山之阳”。今城关府店街西山 二是文彦博的墓园选在龙脉线上的“邥陲山之阳不老泉之旁”。今城关罗村北山。 三是王拱辰的墓园选在龙脉线上的“双龙山之阳”。今城关瑶地村西山。 四是吕诲的墓园选在龙脉线上的“海峰山之阳”。今鸣皋镇中溪村北。
程珦的墓园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A级“程林文化园”。 邵雍的墓园如今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樂佳城“邵雍文化园”。 文彦博的墓园在罗村,如今是伊川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拱辰的墓园千年以来不知位置,1978年在城关瑶地村发现《王拱辰墓志铭》。 吕诲墓千年以来不知位置,1991年在中溪当地砖场起土制砖时,挖出吕诲墓葬的石牌坊,与平等乡邵雍墓园的石牌坊相似,还挖出有石马、石羊、石兽等,惜全被人盗走不存。 伊尹墓园在平等村西,如今是伊川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庆寺在平等乡马回村,属洛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溪吕氏十世祖吕诲
栖溪吕氏家谱载有吕诲传: 诲字献可,开封人,登进士第,调浮梁尉,不之官。历旌德,扶风主簿,迁云阳令,改著作佐郎,知翼城县,徙签书定国军节度判官,通判梓州事,未至官,迁母丧。服除,知大通监兼交城县,召入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无所避。嘉佑六年出知江州。复召为侍御史。英宗即位,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治平二年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改工部员外郎,知蕲州。神宗立,徙知晋州,加集贤殿修撰,知河中府,未几召为刑部郎中,充盐铁副使。上数闻其强,直擢为天章阁侍制。复知谏院,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出知邓州。改知河南,命未下,会有疾,乞闲官归乡里。朝旨未许,乃乞致仕。诏提举西京崇福宫,到官又乞致仕,许之。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熙宁四年五月甲午卒于家,享年五十有八。本年八月二十日,葬于伊阙县神荫乡中费里。 尚书左仆射司马光志其墓。 至元佑初范纯仁;吕大防;刘挚表其忠,诏赠通议大夫。娶张氏,继娶时氏,封同安县君。 诲生四子,长由庚,太常寺太祝,金水县主簿;次由圣,将作监主簿;三由礼;四由诚。
《宋史》卷三二一有吕诲传: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 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御药供奉官四人遥领团练使,御前忠佐当汰复留,诲劾枢密使宋庠阴求援助,徇私紊法。诏罢庠而用陈升之为副使,诲又论之。升之既去,诲亦出知江州,时嘉佑六年也。
上疏请蚤建皇嗣,曰:“窃闻中外臣僚,以圣嗣未立,屡有密疏请择宗人。唯陛下思忠言,奋独断,以遏未然之乱。又闻太史奏,彗躔心宿,请备西北。按《天文志》,心为天王正位,前星为太子,直则失势,明则见祥。今既直且暗,而妖彗乘之,臣恐咎证不独在西北也。自夏及秋,雨淫地震,阴盛之沴,固有冥符。近者宗室之中,讹言事露,流传四方,人心骇惑,窥觎之志,可不防其渐哉!愿为社稷宗庙计,审择亲贤,稽合天意,宸谋已定,当使天下共知。万一有奸臣附会其间,阳为忠实,以缓上心,此为患最大,不可不察也。”仁宗以诲章付中书韩琦,由此定议。
召为侍御史,改同知谏院。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关白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内臣王昭明等为陕西四路钤辖,专主蕃部。诲言:“自唐以来,举兵不利,未有不自监军者。今走马承受官品至卑,一路已不胜其害,况钤辖乎?”卒罢之。
治平二年,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台谏者,人主之耳目,期补益聪明,以防壅蔽。旧三院御史,常有二十员,而后益衰减,盖执政者不欲主上闻中外之阙失。今台阙中丞,御吏五员,惟三人在职,封章十上,报闻者八九。谏官二人,一他迁,一出使,言路壅塞,未有如今日之甚者。窃为陛下羞之。”帝览奏,即命邵必知谏院。
于是濮议起,侍从请称王为皇伯,中书不以为然,诲引义固争。会秋大水,诲言:“陛下有过举而灾沴遽作,惟濮王一事失中,此简宗庙之罚也。”郊庙礼毕,复申前议,七上章,不听;乞解台职,亦不听。遂劾宰相韩琦不忠五罪,曰:“昭陵之土未干,遽欲追崇濮王,使陛下厚所生而薄所继,隆小宗而绝大宗。言者论辨累月,琦犹遂非,不为改正,中外愤郁,万口一词。愿黜居外藩,以慰士论。” 又与御史范纯仁、吕大防共劾欧阳修“首开邪议,以枉道说人主,以近利负先帝,陷陛下于过举”。皆不报。已而诏濮王称亲,诲等知言不用,即上还告敕,居家待罪,且言与辅臣势难两立。帝以问执政,修曰:“御史以为理难并立,若臣等有罪,当留御史。”帝犹豫久之,命出御史,既而曰:“不宜责之太重。”乃下迁诲工部员外郎、知蕲州。
神宗立,徙晋州,加集贤殿修撰、知河中府。召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复知谏院,拜御史中丞。 初,中旨下京东买金数万两,又令广东市真珠,传云将备宫中十阁用度。诲言:“陛下春秋富盛,然聪明睿智,以天下为心,必不留神于此,愿亟罢之。”
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著作佐郎章辟光上言,岐王颢宜迁居外邸。皇太后怒,帝令治其离间之罪。安石谓无罪。诲请下辟光吏,不从,遂上疏劾安石曰:“大奸似忠,大佞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辟光之谋,本安石及吕惠卿所导。辟光扬言:‘朝廷若深罪我,我终不置此二人。’故力加营救。愿察于隐伏,质之士论,然后知臣言之当否。”帝方注倚(倚重)安石,还其章。诲求去,帝谓曾公亮曰:“若出诲,恐安石不自安。”安石曰:“臣以身许国,陛下处之有义,臣何敢以形迹自嫌,苟为去就。”乃出诲知邓州。苏颂当制,公亮谓之曰:“辟光治平四年上书时,安石在金陵,惠卿监杭州酒税,安得而教之?”故制词云:“党小人交谮之言,肆罔上无根之语。”制出,帝以咎颂,以公亮之言告,乃知辟光治平时自言他事,非此也。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司马)光由则服诲之先见,自以为不及也。
明年,改知河南,命未下而寝疾矣。旋提举崇福宫,以疾表求致仕曰:“臣本无宿疾,医者用术乖方,妄投汤剂,率任情意,差之指下,祸延四支。一身之微,固无足恤,奈九族之托何!”盖以身疾谕朝政也。
诲三居言责(按:此指任朝廷言官),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
元佑初,吕大防、范纯仁、刘挚表其忠,诏赠通议大夫,以其子由庚为太常寺太祝。
吕诲与司马光善。司马光曾以吕诲“一不爱富贵,二重借名节,三晓知治礼,四不畏强暴”之优点,举荐他为知谏院。神宗赵顼信而用之,并迁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吕诲逝世后司马光又为他写墓志铭曰:
诲“前後三逐,皆以迕犯大臣,所与敌者,莫非秉大权,天子所信向,气势轧天下,献可视之若无睹,正色直辞,指数其非,不去不已,旁侧为之股栗,而献可处之自如。平居容貌语言,恂恂和易,使之不得位於朝,人不过以谨厚长者名之而已矣。及遇事,苟义所当为,疾趋径前,如救焚溺,所不当为,畏避远去,如顾陷阱,惟恐坠焉。” 当时经过一百多年中央集权的大宋王朝,确需要整顿和振兴,而吕诲弹劾王安石:“天下本无事,但庸人扰之。”可知其政见是保守的。但吕诲不计较官位的得失,不做苟合取容的事,敢於直率地表述政见,是足可称道的,其所作所为,体现了儒家倡导的名节。
吕诲的续娶夫人时氏是北宋户部侍郎时旦的三孙女。祖父吕端曾辅弼太宗、真宗,是北宋一代名相。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 吕诲与司马光却为至交,司马光撰《吕中丞诲墓志铭》说:“献可以熙宁四年五月丙午终于家,年五十有八”。又说,“献可始娶张氏,……后娶时氏,故侍御史旦之孙,封同安郡君”。 吕诲是北宋一朝著名敢谏之臣。 《宋史·艺文志》七中载有他所著的《郡斋读书志》,《吕诲集》15卷。
邵雍《伊川击壤集》有《代书寄南阳太守吕献可谏议》
一别星霜二纪中,升沉音问不相通。林间谈笑须归我,天下安危宜系公。
万乘几前尝蹇谔,百花洲上略从容。不知月白风清夜,能忆伊川旧钓翁?
(吕晦《答尧夫见寄》:冥冥鸿羽在云天,邈阻风音已十年。不谓圣皇求治理,
尚容遗逸卧林泉。羡君身散岁时乐,顾我官闲饱昼眠。应笑无成三黜后,
病衰方始赋归田。) 《全宋诗》则载有吕诲以下几首诗: 和邵尧夫见寄 冥冥鸿羽在云天,邈阻风音已十年。
不谓圣朝求治理,尚容遗逸卧林泉。
羡君自有随时乐,顾我官閒饱昼眠。
应笑无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赋归田。 寄尧夫三首之一 江头五日舣轻舟,欲去迟迟更自留。
目断旌旗暮天阔,龙峰峰上倚层楼。 寄尧夫三首之二 去年同作南迁客,今日更持刺史权。
推挽试知民吏意,无因谈会向尊前。 寄尧夫三首之三 碧草茸茸照绿波,暮春归客兴如何。
沧浪应有清浑处,羞见渔人鼓枻歌。 句 我今从帝为司纠,更有何人植柏台。 句 料峭东风不易禁。 吕诲的这句“料峭东风不易禁”曾倾倒过后来的无数诗人与骚客。
附录: 关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神宗熙宁年间两次拜相。熙宁元年(1068),神宗即位,立即命王安石知江宁府。不久,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王安石感到实现宏图大志的机会来了。果然入朝不到一年,王安石已成为决定一切的人物。 神宗问他:朝政当务之急是什么? 王安石回答:“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神宗深以为然。不久,王安石官拜相位。一场史称“王安石变法”的浩劫,便颁行天下,席卷神州。新法的推行,造成农民饥寒交迫,路有饿殍,商业萧条,商品匮乏,民不聊生,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反对变法。王安石却一意孤行。御史中丞吕诲上疏弹劾王安石:“大奸似忠,大佞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蹇惘上,阴贼害物……究(王)安石之迹,固无远略,唯务改作,之异于人,徒文言而饰非,将惘上而欺下。……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吕诲被革职,一场排除异己的整肃,由此而始。 王安石的好友吕公著,曾助王安石登上相位。王安石“投桃报李”,让吕公著任御史中丞。神宗诏示直言国事。吕公著上疏曰:“陛下临朝愿治,为日已久,而前后左右,莫敢正言。使陛下有欲治之心,而无致治之实,此任事之臣负陛下也。”王安石大怒,他亲自执笔,写罢黜吕公著的诏书。 仁宗朝曾任宰相的富弼见朝中小人当道,忠臣贤士遭贬罢官,就对神宗说:“新法,臣所不晓,不可以治郡。愿归洛养疾。” 忠厚诚笃的老臣富弼辞职归隐,对朝廷震动很大。司马光、欧阳修、韩琦、张方平、曾公亮、范镇等一批重臣显宦,也都因反对变法而辞职退隐山林。朝廷之上,人人自危,一片混乱。 朝廷百官,只有王安石、韩绛、吕惠卿三人拥护新法。 司马光向神宗痛陈变法之祸: “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 官职低微的宫廷门吏郑侠,初因王安石赏识而就此职。郑侠把在京城看见流民的悲苦情况绘成图画,呈送神宗。神宗反复观图,夜不能寐。内宫后妃,观图之后,也痛斥安石变法。神宗终于认识到,安石新法为祸之烈。于是,神宗罢黜王安石相位,终止新法的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