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后的中秋夜,李源如约抵达杭州会晤圆观,只见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满川,却不见故人踪影。徘徊之际,忽然听见川畔有牧童歌唱《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片刻之间,这位牧童乘牛叩角,双髻短衣,来到寺前,原来他就是圆观。 李源上前打探:“观公健否?”牧童对他说:“真信士!与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缘未尽,但愿勤修不堕,即遂相见。”李源因为僧俗殊途,只有望着他潸然泪下的份儿。 圆观于是又唱《竹枝词》:“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随著圆观的一步步离去,“山长水远,尚闻歌声,词切韵高,莫知所诣”。 过了三年,李源“拜谏议大夫,一年亡”。 这个故事后来流传很广,北宋苏轼据此创作《僧圆泽传》,清代吴墨浪子《西湖佳话·三生石迹》,亦脱胎于此。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来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三生石,三生有幸,其实就是人的三次轮回,石头,比喻为“坚固”,坚定的信念。 关于“三生石”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和真性不朽的观点,正是透过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人们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乃至于宇宙永恒发展变化的理念。这种理念对我们的思想意识,乃至于日常生活影响至深。
16#
2017-11-7 14:54
评论(0)
收起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