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高祖刘邦洛阳南宫“论三杰” 谈用人艺术 刘育章 (2018年8月1日)
被毛泽东同志评价为“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摆酒设宴,与群臣讨论其所以取天下之道。原文是,高祖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擒)也。”群臣悦服。(《史记·高祖本纪》) 汉高祖刘邦洛阳南宫“论三杰”,见解之精辟,令人叹服,成为佳话而千古流传。老子《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刘邦正是由于有“三不如”的自知之明,才有了他“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的历史功绩,其用人的智慧和用人艺术确实值得深思和借鉴。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要想有所成就,创造辉煌的业绩,用人的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有“识人”的慧眼。古人讲: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想用好人、用对人就一定要具有伯乐的本领,在芸芸众生中慧眼识人。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齐宣王让大夫淳于髡举荐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士。齐宣王问淳于髡:“寡人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内能找到一位贤人,那贤人就好像多得像肩并肩站着一样;如果一百年能出现一个圣人,那圣人就像脚跟挨着脚跟来到一样。现在,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了七位贤士,那贤士是不是太多了?”淳于髡回答说:“不能这样说。要知道,同类的鸟儿总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人们要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水泽洼地去找,恐怕永远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车地找到。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既也算个贤士,所以让我举荐贤士,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在燧石中取火一样容易。我还要给您再推荐一些贤士,何止这七个!” 淳于髡一番话,使齐宣王茅塞顿开,心服口服。 《吕氏春秋·论人》中说,“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持,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因此,我们必须练就一双“识人”的慧眼。 二要知人善任。《孙子兵法》中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而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方面,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实际工作中,要会“择”合适的人,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萧何和张良都是刘邦的谋士,他们出谋献策,帮刘邦打败项羽,但如果让他们统兵千万,冲锋陷阵,就不如韩信。因此,在用人的过程中必须人尽其才。正如孔子所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三要虚怀若谷。李耳在《老子》中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在今天,我们的事业是“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集聚“容长”的内在能量,撑起“容短”的宽阔肚量,充盈“容异”的恢宏气量和积淀“容错”的厚实分量,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评价用了三个“吾不如”,这种容人所长、用人所长的风格与智慧,值得学习和借鉴。 四要奖罚分明。“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古往今来,人才始终是经济、社会和单位建设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使用人才时,需要的是信任和尊重,同时也应该奖罚分明。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人——雍齿。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明白了刘邦是真正的按功劳而不是按亲疏行赏,其效果立竿见影。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因此,我们一定要有识才之能,容人之量,使人尽其才,让那些事业心强、德才兼备、群众认可的人,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岗位、干成事的有地位,这样,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达到胜利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