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博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也就是说这七位好友至少在一起喝过九年的酒。而这九年是社会较会平稳的时光,随后,魏晋之争开始了。。。。。。
竹林七贤的酒在魏晋之争中分为三个阵营,魏,晋,另类。 嵇康和兄长嵇喜在魏做官,而在他的努力下 嵇康娶到了长乐亭主(曹操的孙女),攀上了曹魏皇亲的高枝,后来他做官也是做的是曹爽的官。所以他喝的是曹魏的酒。阮籍的父亲阮瑀曾为建安七子之一,与曹丕交厚。倾心曹魏,喝的也是曹魏的酒。阮咸本来做为阮瑀的孙子本应该也喝曹魏的酒,但是由于生不逢时等他长大的时候曹魏已经倾颓了,加上他与王戎交厚,后来便喝上了晋的酒。 向秀本来尚老庄之学不愿出仕(一说是感慨阮籍与钟会之争感朝堂之险恶)可是在社会体制的铜墙铁壁面前,一切抵抗是没有意义了,已所不存,道之何载!不得已,他在最后和山涛,王戎一样喝上了晋的酒。而山涛更不用说了,他与晋司马家是近亲,喝初期做过曹爽的官,但纷急一起,他就远避(左右为难),后司马家胜利后直接见司马师出仕,喝上了晋酒。而刘伶和王戎确属另类。刘伶因经常醉酒而声名在外,从而为司马炎所不喜,所以他只能喝自已的酒了,王戎是个俗人,有酒便是娘,谁的酒都喝,我只喝酒,至于酒是谁给的,这不重要,能多喝酒,以后常能喝到酒才是王道! 竹林七贤在酒量上分为二大阵营,一极其能喝, 嵇康,阮籍,刘伶,他们有三个特点,酒量比较大,经常喝罪,不怎么会当官。二酒量不是太大,山涛,王戎,向秀,阮咸。他们三个特点是,喝酒比较能注场合,不经常喝罪,官都做的较好(虽然不一定都愿意做官)然而像 嵇康那样敢痛快地喝酒为自己喜好所活,也是有所依靠的,如其不是与山涛交厚,他敢不顾家人安危而就慷慨赴死吗,我还是喜欢山涛那种有担当的人,不为自己喜好所活,虽然他酒喝的不痛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