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在车间给工人业余文化学习班当老师
   春节过后不久,厂教育科主办的各种业余学习班陆续开学。这时我才发现我们这个车间,除了车间办公室的技术员、计划员、调度员、统计员、会计员、出纳员、考勤员等这些坐办公室的人员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以外,在下边干活的工人基本上都没有多少文化。不仅是工人的文化水平高低,就连车间的几位正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以及工段长等领导干部也都没有多少文化。因为这些干部大都是从本车间的老工人中提拔上来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工段(原锻工车间)的党支部书记。有一次他要给厂领导写一个自己个人私事的申请报告,他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就私下来找我,让我替他来写。他把他的大致想法给我说了一下,就让我按他的意思去写。我原想写完了交给他就行了,不合适的地方他可以自己去修改。谁知他却让我念给听一下,他才放心。他说他识字不多,看不懂。
    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车间职工大会上讲话做报告,或传达上级会议的精神时,他手中既无讲稿,也无笔记本,却总是讲的头头是道,有条有理。使人不能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
     为了提高全厂职工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厂里在新建的全厂单身职工居住的青年村时,特意留出了许多房间用来作为职工业余教育的教室。这个青年村共建有十几栋大小不一的三~四层单身宿舍楼(也称集体宿舍楼),其中有四栋四层楼的第四层全是教室。各个教室里的桌椅板凳,以及黑板等教学设备都配备的非常齐全。之所以把夜校的教室建在青年村,可能是因为全厂一万两千多职工中,大约有九千多人都是居住在青年村的单身职工吧。这样既方便他们业余时间就近上课学习,也方便教育科集中管理。
     因为我们这个车间许多老工人都是文盲和半文盲,他们大都拖家带口,居住在厂西门外的窑洞村(这些窑洞都是用大石头在平地上砌的,据说原是阎锡山的兵营)。距位于厂外东北方的青年村有数公里之遥,去那里上课不方便。厂教育科就在我们车间办了个文化学习班,学员们不用跑到青年村去上课。由我来教他们学习文化。每天下班后接着上一个小时的课,下课后才能回家。没有固定的教室,天气好时,大家就自带坐凳在车间办公室外面空地上上课;天气不好时,就在车间里上。教育科给每个学员都发了一本业余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给我的除了课本外,还给我多发了一本由北京民智书店编辑出版的袖珍型《学习实用新辞典》。
     大约上了两三个月的课,厂里就开始了生产大跃进,各个班组经常加班加点干活,业余学习就坚持不下去了,便停课了。
    原来厂里规定业余教师每教一小时有两毛钱的课时费,不久有人贴出大字报,倡议大家发扬共产主义“各尽所能”的精神,义务教课,不领报酬。这个课时费便停发了。
10#
2018-5-30 11:51
评论(0)
收起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