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之后,再看这些事,就越发地觉得有意思。
比如,各个话语体系之间越发地隔膜。无论是正方的辩论场,还是反方的自留地,各个舆论场中能听到的声音愈发单一,因而也失去了辩论的火药味,甚至连正反双方辩手也开始意兴阑珊,自说自话,不再针锋相对,只想尽早下班回家看肥皂剧清洗大脑。
舆论,似乎已经不再是其中一个主战场,或许因为战事已经平息。当对手不复存在,胜利的同时就稍显落寞。
数年前,一些作恶的大V相继遭了报应,一些“公知”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淡出言论圈。这场互联网的破与立不逊色于任何一场变革,只是不再与食物有关,只与抽象的思维有关,就显得波澜不惊了。
没有了错误言论的误导,正确的言论就只能点头称是。但互联网的好玩在于,在错误和正确之间,还有一个个独立事件。这些独立事件会瞬间席卷整个网络,形成”热点“。
但热点的特点就是,热得快,也凉得快。网民也在一个个热点的切换中,变得麻木,甚至不再较真和深思,只以娱乐化的态度参与其中,或以看破一切的态度平静地看待热点的交替。
热点的产生,常常是偶然的,例如谭秦东,因为将药酒称为”毒酒“求取关注的小心思,引来跨省抓捕,让鸿毛赢了第一阶段的胜利。谁知在内蒙被关了数月,谭秦东家人猛然惊醒,该向网络借力。于是,当初警方立竿见影杀鸡儆猴的手段,反而成了最大的败笔,不仅没能震慑谭秦东之流,反而让鸿毛的真相大白天下,黑历史被扒了个干净。从这个层面上讲,鸿毛的这一招公关可谓是败笔中的败笔。
而严书记则更”冤“,因为“前妻”出言不逊,一张截图引爆全体公民对特权阶层飞扬跋扈炫富炫贵的讨伐,最后连人民日报也参与其中,要求“严书记出来走两步”。不得不说是碍于从草根到上层的舆论压力,监察委介入,果不其然,老虎一只。
有些东西,不敢细想,细想特别容易犯错误。比如,这第一例中,标榜公正的司法居然因为维护莫须有的企业声誉损失将一个无名之辈逮捕,又因为舆论压力将其释放,并采取道歉谅解结案的手法,那依法治国在哪里有体现?
再比如,这第二例中,因为一句空荡荡威胁引发的网络舆情,监查委一出手便定性,这样的效率是否有些太高,如果随意查一查严书记之类有不寻常动作的官员,例如离婚,是不是会百发百中?
然而,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正确的想法是,谭秦东终于在网友的帮助下、上级的干预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言论,并争取到司法机关的宽大处理,各方继续建设和谐社会。鸿毛药酒的污点,慢慢会被下一个、下下一个热点洗白,过几年就会继续大卖特卖,拉动地方GDP。
而严书记,则是在网民的慧眼下,自作自受,被揪了出来,成了一个坏典型,要时刻供广大干部引以为鉴,不可重蹈覆辙。
听起来,似乎就是这样。
依法治国,任道重远。
10#
2018-5-24 01:08
评论(0)
收起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