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3 07:32
16184人阅读 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20250222和微光户外爬崂山跃龙峰、万年梯、子英庵口》(续二))
[复制链接]
|
《20250222和微光户外爬崂山跃龙峰、万年梯、子英庵口》
(五)
终于找到主路,此后一路顺利,虽然崎岖,虽然有些地方结冰丝滑,有几人跌倒,虽然有一次群主拉人跨高台阶到半途被坠倒,该人在半空挣扎僵住……但都是有惊无险,一个小时后头驴带大家轻松到达一个大石头山顶,歇息,照相,又蹦又跳,返璞归真。
这个山头叫坦克的因为山顶有一大一小两块叠起来的巨大冰川石,远看酷似坦克。
那一刻,这群平均年龄超过了退休年龄的人,有的回到孩童时代,有的回到少女少男时代。
青春不曾远离,只是被杂事覆盖。
大山是清新的风,能吹去浮尘。
那一刻,他们很美。
那一刻,不知有多少人的心被自己感动,扯动别人情思又被别人扯动。
那块石,原来只是叫坦克石,现在有了温暖的记忆。
时间应该是十一点左右。
(六)
坦克石疯完,大家兴冲冲奔向跃龙峰,它是今天第一个主要景点。
跃龙峰因为山顶有一块三米高细长如眼镜蛇般探头的孤石而得名,在去崂顶的景区路上,大多数路段右转头可以明确看到。此石高不可攀,但登上它脚下另一个小山包可以清晰望见,基本平视。于是那个小山包成为最佳观赏地,成一个网红打卡点。
那个小山包不在主路上,如果从坦克石出发,有一条蛛丝小路连接。
可是我们从坦克石出发不久再次迷路。
还是因为薄雪,因为不熟悉,因为蛛丝太弱。
先是排头的那母子俩和另外两个驴友退回来,说路不好走,直冲一个陡峭山峰。
于是我们横走,几分钟后又无路可走。
我自告奋勇去探路,群主后面支援,大部队还是原地等待。
刚要爬上一块巨石,群主喊我下来,因为路太陡峭,大部队也过不去。
大家只好再回到刚才退回那条路。
果然很难走,几分钟后队伍在一个山口拥挤不动,似乎提示这不一定是路。
群主让我超越到前面带队。我发现路是对了,只是太艰险,于是攀住路右侧崖壁超越,到达一个小山头。
右侧崖壁的攀爬很险,结冰无处落手,无处落脚,鞋底低温僵硬扒不住岩面……
那一刻,是勇气和狂妄支撑我奋力抠住岩面小凸起爬过那几步看似稀松平常的路,当时一直处于滑落的心理准备中……
那几步,是我这次爬山最难走的几步,其余对我而言,都是坦途,虽然之后还有次小滑倒。
爬上小山包,俯瞰拥挤的人还在脚下七八米的下方,群主也已经超越,走到前面一个山口。紧随其后的是女驴友微微的风,黄面包服很显眼,灵活轻捷的身体更显眼。后来得知,她曾经连续半年凌晨四点爬二龙山六点下来,妥妥的跑山健将,今天只是偶尔露出一点而已。
她的笑很有特点,笑起来自然爽朗,嘴巴习惯性张开,露出整洁的牙齿,如玉米粒般整齐,大眼睛灵动如水面遇到风,脸上皮肤连同放光。
所以,健康是各民族共同的审美标准,应该形成于人类有了审美意识的最早期,而且源头是植物的茂盛、动物的轻捷,岩石的坚硬,风水的流动……
此后,她一直是我眼中的一道风景,像飞翔天空而过的鸽子,羽声唰唰引人注目。
现在,她正坐在山口一块石头上,群主下谷口继续探路,黄衣服成了谷口的准星。
(七)
他们还在拥挤嘈杂,我坐得久了,看准一个小山包爬上,一抬头,跃龙石赫然就在眼前!
误打误撞,我竟然轻易走到了打卡地!
喜不自胜,立即喊群主。
群主带大部队赶到。
时间11:24,定格在跃龙峰下。
大家拍照,吃饭,周边玩耍。
饭后我们随那个孩子和一个驴友绕过这个打卡山包,来到后面一个更小山包。那里有一个百十平方米大平台,阳光普照而且无风,是吃饭好地方,可惜我们知道晚了。
平台是天然观景台,头上是湛蓝的360度的天空,下面是270度视角的万嵘沟壑:直前方可以俯瞰八水河河谷,更远处是灰色平整的海面,海面上是浓缩成黑色剪影的小岛,可以辨别出形状。左前方诸峰连绵排开,阳光下亮丽峥嵘,纤毫毕露,可惜我一个也叫不名字。右前方南天门两侧的门柱峰清晰可辩,但是从南天门下到八水河的山谷却隐藏在一重又一重山脊中不能分辨……
一个女驴友看得两眼放光!
平台上还横亘三块顶部崩落的巨石,成了大家玩耍的道具。一块是从高处坠落,明显摔成两截,大家对断痕研究考证半天。一块从低处剥离,薄如贝壳,断面露出水晶根茬,大家考证出它原来在石壁上的位置,却弄不明白剥离的原因。还有一块平卧巨石是天然舞台,好几个人依次爬上,且歌且舞,不亦乐乎……
这个平台,是今天崂山对我们的意外馈赠,通过小男孩的好奇完成,也是我们的另一个意外景点。第一个意外景点是刚才的坦克石,头驴偏离主路带我们到了那里。
为今后规划路线方便,暂且叫它天然舞台吧。
(八)
在天然舞台玩完,大家原路返回打卡小山包,群主领头继续前走,我们跟从,不久来到另一个山口。
这个山口典型特征是有个铁电线杆,杆头安装一个摄像头。这里是爬山主路的丁字路口,向左下山方向,大约三十分钟到达公司涧河谷底,继续直行,跨过两条河沟,再翻越铁丝网,总共约一个小时可到天地淳和。这条路我比较熟悉,但是上山也走错过几次,尤其一个晚上露营在半山腰走迷一次,心有余悸。向右沿山腰前行,约两个小时可以到花花浪子后山,那里四通八达,和迷宫一样,我肯定会走迷路,其中一次秋天迷路到晚上八点钟。如果沿刚才来的路倒走,不久分为山脊和山腰两条路,然后再分成更多,更迷糊人,我只走过两三次……
我和两个女驴友赶到时候,大家已经站立等我们一会了,在商量什么事情。因为刚才路不好走,她两个走得慢点,我在后面收尾。后来知道一个是阿君,另一个是阿于。
群主最后说,大家想去万年梯,路不好走,于是阿君、阿于、母子俩和一个帅哥需要在岔路口下山分流。
但是他们五个一个也不知道路。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就一条路很好走,有的说迷路了沿沟底走就行了,于是他们五个更加有点犹豫。
因为大家说的每次都对,但是照样有人迷路。因为说的人都熟悉路线,归纳总结为一句最简洁的话,而迷路的人遇到的是千差万别的路况,和时不时冒出该走左边还是右边的念头,如果前面三十个念头和判断都对了,之后只要错了一个,那么从那一个错误开始,以后都是迷路。这是迷路铁律。
我爬山二十多年,迷路一二百次,每次复盘,总是有各不相同的迷路原因,都是在别人看起来不会迷路的地方迷路。我也研究过别人的迷路案例,什么情形都有,有的是刚爬山,有的是带路老驴,有在地形复杂天气复杂地方迷路的,有在地标地物清清楚楚地方迷路的,而且还有一个强驴下午四点在八门附近迷路过。于是我又总结出一个道理,每一次迷路都是一个意外促成的,都是在不该迷路情况下迷路的。
这是迷路的第二铁律。
此刻这五个人全都符合这两个铁律:尤其大家都觉得他们不会迷路的时候……
于是我满心忧虑。那一刻,我很犹豫是否送他们下山,尤其最怕他们把握不住大方向迷路进入河谷。如果进入河谷,肯定属于迷路,如果恰好没信号,又遇到巨石前进不成,后退不得,家人队友晚上才发现,就晚了。这是冬天的晚上。而且只有强驴才能崩河谷出来。
正在大家是让他们分流还是奋力和大部队一起走的时候,远处一个人从山脊那条路过了来,大家惊喜,让他带路下山。
结果那个人说他是迷路到这里的。
大家心凉半截。
那个人走说边走,走到我跟前时候,突然说,“我好像见过你。”
我仔细看一眼,认不出来,只好讪讪说,“我是饼干……?”
他一下子笑了,说就是你,十八年前我见过你露营!
我只好又一次说我面盲,老老实实问他网名,知道他是山子,刚才山脊的路不熟悉,但是下山的路肯定没问题。
于是我放心了,将他们五个托付给他。
此时我心里再一次哀叹且羡慕,财富和美貌不是我最需要的,因为这些常人都也不具有,我最需要的是作为常人都需要的过目不忘!
这是今天第三次发出这种感叹,而且是第四次羡慕别人的过目不忘。另外一次的羡慕是群主路上和我说,一次她跟队爬山见过我,我当时一个人冬天露营,说叫饼干,也是十几年前……
(待续)
|
|
|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