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洛阳天津桥南董糟丘酒楼的设想

2025-01-16 22:10 7398人阅读 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重建洛阳天津桥南董糟丘酒楼的设想

[复制链接]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25-1-16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建洛阳天津桥南董糟丘酒楼的设想

         

主题词:天津桥南造酒楼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唐·李白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倒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
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
君亦归家渡渭桥,君家严君勇貔虎。
作尹并州遏戎虏,五月相呼度太行。
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凉岁月深。
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
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
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
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
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
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
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
歌曲自绕行云飞,此时行乐难再遇。
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
东山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
酂台之北又离群,问余别恨知多少。
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这首“忆旧游”的诗是作者写寄给好友元演的,演时为亳州(即谯郡,今安徽亳州)参军。诗曾收入《河岳英灵集》,其中又提到长安失意之事,故当作于天宝三载(744)至十二载(753)间。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最引人注目的是诗中写的,洛阳酒家“董糟丘”为李白在“天津桥(在洛阳西南之洛水上)南造酒楼”的故事,是一个何等有趣儿夸张!
     天津桥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之一。从应天门向南,过端门、天枢,就来到横跨洛水的天津桥。过了天津桥就是天街。从隋到唐,历五代至宋,500多年来,见证了洛阳历史事件及王朝的兴衰。而大诗人李白的“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应该是天津桥南发生的最有意义的历史佳话。
      目前洛阳各类酒楼酒店众多,但能被李白写入诗中的,仅此一家。
    天津桥南,目前属于洛阳《中国国花园》。如果把李白的“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作为洛阳文化旅游产业新项目立项并实施,重建天津桥南董糟丘酒楼,有李白这个“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名句,洛阳这个天津桥南董糟丘酒楼肯定是个名利双收的事情。
     1400多年前,隋炀帝在洛阳登邙山,观伊阙,见两山相对,壁立若阙,曰:“此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大臣仆射苏威答道:“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隋炀帝大悦。下诏营隋都洛阳城。隋都中轴线从邙山上清宫照直伊阙龙门,大业殿、乾元殿、则天门(应天门)、端门、黄道桥(天津桥)、天街、建国门(定鼎门)、龙门口尽在此中轴线上。他从洛阳去江南扬州,走大运河水路。回洛阳,走陆路到伊州(伊州,新城故城),“自伊阙陈法驾,备千乘万骑”,进龙门,入建国门,走天街,经天津桥进皇宫紫微城。可见这是一条皇城大道,至唐代更为兴盛。董糟丘为“酒中仙”建造酒楼,可能是李白对酒楼主人的夸赞,他在此饮酒放歌:“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与“海内贤豪青云客”在天津桥南这个董糟丘的酒楼聚会,自然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好故事。
     李白在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到嵩山拜访好友元丹丘,此后到长安任翰林学士,当了一段玄宗的御用诗人。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唐玄宗以“代天子巡查天下”为由,实则赐金放还”。再度来到洛阳,他与杜甫一见如故。留下历史佳话。
      在天津桥畔董糟丘的酒楼上,他和元演等友人欢聚,议论有一个不知谁家的白面美少年,乘车过天津桥去东边邙山看牡丹,引得洛阳无数少女围观,写下《洛阳陌》:“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洛阳天津桥南的酒楼,紧邻洛水,李白在这里居住,当夜深人静时,他听到婉转的笛声,不由写下《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有《天津新居成谢府尹王君贶尚书》诗
嘉佑壬寅岁,新巢始孱功。
仍分道德里,更近帝王宫。
槛仰端门峻,轩迎两观雄。
窗虚响廛涧,台逈璨伊嵩。
好景尤难得,昌辰岂易逢。
无才济天下,有分乐年丰。
水竹腹心里,莺花渊薮中。
老莱欢不已,靖节兴何穷。
啸傲陪真侣,经营贺府公。
丹诚徒自写,匪报是恩隆。
      这首诗中的“槛仰端门峻,轩迎两观雄。”说的是他这个新居在天津桥南,原是五代后唐节度使安审琦的故宅。
     洛阳留守王拱辰(诗中的府尹王君贶尚书), 邵雍为他勘选了尧之故地为安息吉地。给邵雍酬金,邵先生坚辞不受。(九百年后,《王拱臣墓志》1978年出土于伊川神荫原之北九公里伊川县城关镇之“尧地”村,此是后话)。他看到邵雍住在伊川神荫原西南乡下,往来洛阳不方便,提出为邵雍在洛阳盖一处新居作为报答。作为为报答,王拱辰将洛阳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废宅整修,移用部分前代原洛阳知府郭崇韬旧宅木料,并动员二十多家慷慨解囊资助,将房屋整修一新,起名“安乐窝”,请邵雍全家从神荫原乡下迁到洛阳城这个新家。
      王拱辰力劝他到城里住,并写了一首《七律·和尧夫先生安乐窝中好打乖吟》诗,其中有:“了心便是棲真地(注:最了却我的心愿的,就是您为我勘选了百年安棲吉地。我在洛阳为您安排了新的安乐窝),(您)何必烟霞卧白云。(注:何必再隐居于乡下的烟霞安乐窝自享清高呢?)
    从“槛仰端门峻”,可知邵雍这个新居在天津桥南,坐在自家大门门槛上即可看到高峻的隋唐正南门端门(注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宫之正南门曰端门。尚书於此受天下奏章,令举者诣公府课试,以副本纳之端门,尚书审覈之。” 《前汉书平话》卷下:“日正端门登极位,万国来朝有道君。”
     再看“轩迎两观雄”。邵雍新居窗口正迎着端门前两边的望楼(注:《汉书·董仲舒传》:“及至 周 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於庭,而颂声兴。”
    由此可以了解并判断出,邵雍新居在天津桥南天街一带,房屋对着天津桥北的端门。作为五代后唐节度使安审琦的豪宅,占据这个宫城中轴线中心地段,符合当时那个时代高官们的风水审美需求。
      (作者:翟智高,洛阳邵雍思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被聘为北大资源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