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说,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人,又创历史新高。 实际上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破新高,跟出生率每年都破新低一样,这种记录看上去很震撼,但实际上各位看官连眉毛都不想抬一下,因为2025年高校毕业人数可能达到1186万人。 高校作为延缓就业蓄水池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弱了。 有意思的是,我国2023年的出生人口是902万,如果我国现在保持当前高等教育的招收力度,在未来15-20年里,给一个20%左右的回调,那么18年后的适龄年轻人都将接受高等教育,人人都是大学生。 在这个世界上,古今中外都没有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着实优秀。 至于大学毕业以后到底以什么谋生,不好意思,大学不教,全靠自己用肉身去悟。 无法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的方式当上人上人的,在现在这样经济环境下,恐怕是越来越难了。 我始终认为2019年是个分界点,2019年之前成功的经验,放到2019年以后来讲,根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任何人或者机构都没有经历过。 很多人在迷惘的时候,很容易把希望寄托在利维坦身上,比如希望靠几个文件或者政策可以把房地产拉起来,或者促进内需扩大就业。 其实利维坦跟大家一样,它也没经历过,很多事情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发展中求发展。就拿房地产市场来说,这两年都发了多少文件了,房价并没有和16年一样直冲云霄。 所以现在的就业市场也一样,文件政策当然希望人人都能找到工作,但大家能不能真的找到,只能实践出真知了。 我发现当下好多事情都陷入了两难的境界。 1179万毕业生肯定太多,就业市场根本提供不了那么多就业岗位,那么我们继续发展产业,增加工作岗位可以不? 不可以,因为现在产能已经过剩,君不见天量M2,但贷款就是放不出去,企业不肯借,也不敢借,最终钱都在金融系统空转。 那么发展科技,提高单位时间劳动力的剩余价值呢? 也不行,一开源就遥遥领先,一掐脖子就翻白眼。 那么让老人提前退休,释放工作岗位总可以吧? 还是不行,因为养老金不够用,延迟退休都已经箭在弦上。 那么严格执行《劳动法》,减少工作时间的同时,又可以增加岗位行不行? 依然不行,现在很多企业能够生存下来,靠的就是人口红利,榨取员工的剩余价值,招2个人干5个人的活发3个人的工资,剩下3个人只能跑滴滴送外卖了。 还有一点,就是五险一金的压力太大,如果每个小微企业都老老实实给员工交五险一金,企业的运营成本会急剧上升,最后只能靠违法或者压缩人员编制来保证企业的营收。 最后放大招,靠利维坦发债,拉动大基建,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呢? 19年之前还行,但现在各地政府的债务都快爆表了, 上面也明确规定除了民生类的基建,其他的一律停了。 靠利维坦投资的老路现在也走不通了。 兜兜转转一圈,你会发现能靠市场解决的方法,基本上全被堵死了。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彻头彻底存量搏杀的地步。 存量市场有多难做,做过企业的小伙伴一定清楚,这几年互联网行业的衰败,就是最好的诠释。 存量市场不再是靠粗暴的蛮干可以出成果的,需要精雕细琢,需要物美价廉,需要更加优质的服务,最重要的是,赚的钱可能更少。 看看隔壁的日本,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90年代的时候,他们跟我们一样,通过各种卷差不多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了。 泡沫破了以后,失去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到现在才好像慢慢开始恢复了。 后来日本就开始慢慢转型,把产品和服务做得特别细,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它都给你考虑进去,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保持竞争力,可以存活下来。 我觉得中国未来的就业市场,很有可能也是同样的发展路线,从手机和电车市场,很明显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 你说它们真的有多赚钱吧,也不至于,但至少可以活下去。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开始慢慢接受这样的转型,恰恰相反,更多的企业还是想通过路径依赖,希望继续复制过去成功的经验来做大做强。 那么跟在后面的员工就是灭顶之灾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观察一下自家公司,到底是收缩战线开始做小而美的产品,还是继续开疆扩土,扩大生产。 不要跟着公司蛮干,自己也要有个初步的判断,跳槽的时候也能有的放矢。 当然,七叔是不太建议现在考虑跳槽的,那1179万的毕业生,可比你能卷多了,拼体力拼不过人家,拼经验,说难听了,各位干的活有几个不是培训3个月就可以上手的? 把坑位占好,比啥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