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房的你走进了一家售楼处。工作人员举着托盘走到你身边,托盘上放着不同的饮料。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他会替你考虑周末去哪娱乐,孩子在哪上学,怎样付款“最划算”……但他大概率不会告诉你,当你在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时,天花板上的摄像头正在对你进行人脸识别。 “售楼处戴口罩也能人脸识别!”“杀伤力惊人的售楼处人脸识别系统”……以“买房”加“人脸识别”为关键词在网上检索,这样的消息比比皆是。 在南都记者的调查中,多家售楼处承认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更有房地产业内人士称,“类似的系统每个公司都有”。但专家提醒,未经消费者同意就抓拍其人脸照片涉嫌侵权,数据一旦泄露危害极大。 房企暗中铺开人脸识别 有购房者戴头盔看房 近期,一则“戴头盔看房”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还有字幕:“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去看房”。导致看房者出此奇招的,正是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 房地产中介袁宇告诉南都记者,房企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与其“分销模式”有关。每当新楼盘上市时,房企一方面会花大量费用做营销,吸引潜在购房者。另一方面也会找各种卖房平台作为“分销渠道”。 如果购房者是看了房企宣传前来买房,叫做“自然到访客户”,说明房企的营销费没白花;如果购房者被渠道中介带上门,就属于“渠道客户”,房企要给中介一定的“好处费”,即提成佣金。过去,房企销售与渠道中介抢客户的“混战”经常发生。而人脸识别,就是为了帮助房企判断某个购房者是什么类型、是谁的客户,佣金应该发给谁。 “现在基本上每个开发商都有人脸识别系统”,房企员工徐怡芳说,如果没有人脸识别,就会有很多“灰色地带”。她举例说,客户A和客户B一起来售楼处,销售A接待了他们,但只有客户A登记了信息。当客户B再次上门时,是跟中介B一起来的。最后,客户B通过中介B成交了。销售A发现他接待过客户B,会认为这是他的客户,销售A和中介B就会产生争执。 徐怡芳提到,房企销售和渠道中介的佣金不一样,一些购房者会在自己到过售楼处后再去找中介。“中介会给他们一些优惠的甜头,但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这一单的销售成本就变高了,既花了营销费,又多付了佣金。”房地产中介程鑫认为,除了房企,中介也能从人脸识别中受益。人脸识别可以确定中介的首看时间、获客数量。在中介首次带客看房后,房企会为中介机构提供两到三个月的保护期。这期间即使有其他中介抢走客户并签约,也不会获得佣金。 调查发现就算戴口罩 也会被“无感”抓拍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为了满足房企需求,多家公司推出“人脸识别渠道风控”产品,且市场铺得很大。以深圳市明源云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明源”)为例,该公司在其官网宣称,相关产品已覆盖“80+”城市、“1100+”项目。佛山市大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迈”)则介绍,疫情发生后,看房者往往戴着口罩,但其系统在江门骏景湾集团——领峰项目上线一个月以来,识别率仍然高达97.77%。 近日,南都记者以购买产品为由,联系上了明源公司销售陈兵。据其介绍,明源的人脸识别系统分为软、硬件两部分,包括多家合作厂商:摄像头等硬件跟旷视定制,算法与华为合作,数据则缓存在阿里云。“我们做过测试,可以同时识别50个人,戴口罩也可以识别。”陈兵说,与传统的安防视频不同,系统可以识别并预测看房者的行动路径,框选其必经路线,设置摄像头进行抓拍。拍完后,系统还会自动选出一到两张“最优照片”。 等看房者确定买房,用“人证一体机”进行身份验证时,后台就会将身份证信息绑定到此前的记录上,“相当于人、人脸、手机号、所有来访记录进行比对”。当南都记者以前述“戴头盔看房”的视频举例,提出看房者可能有隐私顾虑时,陈兵表示,人脸识别摄像头和监控摄像头的外观一样,可以全程“无感”抓拍。“他们是不知道的。” 为了体验无感抓拍的效果,南都记者假装看房,来到了北京市大兴区的中国铁建·国际公馆(下称“铁建”)售楼处。这里正在使用明源的产品。在一个小时的体验中,南都记者看到了多个标着“旷视”字样的摄像头,一楼有三个,二楼样板间区域至少有两个。但无论是在售楼处门口还是楼内,摄像头处均无人脸识别提示,销售人员也并没有提及人脸识别。 南都记者全程戴口罩完成“看房”后,陈兵询问了记者当天的衣服颜色,很快找其同事调出了四张抓拍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成功拍到了记者,有一张甚至是记者在售楼处外张望的照片,右上角的时间标记精确到秒。 一张脸关系到几十万元? 信息不透明导致纠纷不断 在房地产从业者看来,人脸识别好处多多。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其中暗藏猫腻。“一般人对类似人脸识别这样的高科技运用,大概都是一种‘用就用了呗’的无所谓态度。不过,当人脸识别和购房优惠挂钩,一张脸算下来有好几十万的折扣时,恐怕没人能够淡定了吧?”房地产自媒体“重庆地产news”这段话,道出了玄机。 在去年底发布的一篇文章中,该自媒体称,某项目推出一系列年底购房优惠,只要购房者第一次到访项目并当场下单,各种折扣算下来可以少花30万。但购房者必须是第一次到访,或者此前没有被摄像头拍到过。 据南都记者了解,同一套房屋,消费者从不同渠道购入,差价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戴头盔看房”的极端案例由此而来。但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晓人脸识别的存在,因此与房企、中介产生纠纷。 “售楼处在不告知本人,未经授权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私下识别获取人脸生物信息,这种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本人个人生物信息安全。”今年8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投诉称,天津“××文苑新房售楼处”擅自采集了他的人脸信息。 原来,一个月前,这位网友通过中介购买了××文苑的一套房。但在8月4日,他被售楼处告知,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曾经识别到与他相似的人独自看房,因此他属于自然到访客户,不属于中介渠道客户,不能享受渠道优惠。 之后,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反馈称,该事件“属于合同纠纷,建议市民到法院自诉解决”。对于网友提到的售楼处“侵权私自获取人脸信息”的行为,河西区政府并未回应。 专家说法 无感抓拍不合规 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售楼处的人脸数据会被保存多久?陈兵称,人脸数据、手机号码“都是永久保存的”,但房企内部一般只对指定的管理层开放数据查看权限。 在实地体验“无感抓拍”后,南都记者以看房者身份致电铁建售楼处,询问人脸识别情况。工作人员承认系统的存在,但辩称售楼处没有隐瞒客户,“一进门的位置就有摄像头”——她认为看房者看到摄像头,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脸会被抓拍。只有确定成交的看房者,才会被要求输入身份证等更具体的个人信息。 然而,当南都记者要求删除人脸图片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集团核对信息时发现录像缺失,“有的领导肯定会挨说,可能会有相应的处罚”。因此,她拒绝了记者的要求,并坦言短期内相关信息不会被删除。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房企和技术企业,对于数据存储期限的说法并不一样。在探访铁建后,南都记者又以看房者身份致电万科和保利旗下的部分售楼处,多个销售表示确有人脸识别系统。一位销售说,渠道客户的人脸数据会保存一个月,自然到访客户的数据则会永久保存,无法删除。产品与明源类似的大迈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人脸照片会在云端存储一年。 售楼处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对看房者无感抓拍,是否侵权?多位专家表示,售楼处工作人员所谓“购房者看到摄像头就等于知道被抓拍”的说法,完全不能成立。App治理工作组专家何延哲认为,主打“无感”的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行为,存在明显的合规问题:既没有单独向看房者告知收集、使用其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也没有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此外,人脸识别将看房者区分为不同类型,给予不同的优惠力度,还有“价格和服务歧视”的嫌疑。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指出,售楼处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的目的是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是保护用户权益,因此使用该系统的正当性、必要性令人怀疑。直接将看房者人脸照片上传云端的做法,也会带来较高的安全风险。“目前国家正在制定的人脸识别数据安全标准,对数据的存储、传输、销毁有严格要求。相关企业应该考虑这些问题:永久存储数据有必要吗?是否应与用户达成约定?”左晓栋指出,在房屋销售的场景下,看房者的人脸信息会关联其他个人信息,相关数据一旦泄露,危害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