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洛阳天室山

2018-03-03 21:46 28529人阅读 1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探秘洛阳天室山

[复制链接]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8-3-3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秘洛阳天室山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8-1-15/1491852.aspx
       原创文图:翟智高
   古都洛阳南大门外,伊川九皋天室山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九皋山是古都洛阳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美丽乡村开发示范区,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是洛阳旅游重要的目的地和承载地。与洛阳南部数十个国内知名景区老君山、白云山、木札岭、龙池曼、重渡沟等,形成区域抱团发展的态势。
中原有四大被称为“”的名山,一是中岳嵩山的太室山(有中岳庙)、二是嵩山的少室山(有少林寺)、三是伏牛山的景室山(有老君山祖师庙)。四是九皋山的天室山,天室山位于伊川县葛寨乡牛山一带,进山的山门称为“室门”(天室之门,室门水库)。


  由洛阳乘车走洛栾快道(G208线),过平等村、侯河桥、鸭子湖桥,南行不远,来到新开通的伊河双莘桥,再经双头、尚遗堡、烟云涧,黄楝树、沙园、上皇古酒、张棉,就到了九皋天室山的“室门水库”。


洛阳天室山.jpg

洛阳四周有九条山脉朝拱(嵩山一、熊耳二、崤山二、邙山四),九道河流环绕(黄、伊、洛、廛、涧、甘、姜、儒、康),洛阳周王城正南方的九皋山,横列东西二十多公里,正中轴线所照的天室山。


  最为奇特的是,位于九皋山中段的天室山,极像似巨型展翅腾飞的大鲲鹏鸟,鸟头正照洛阳周王城正中向南的子午中轴线。在《庄子 逍遥游》中,有关于鲲鹏鸟里描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大鹏鸟的鸟头“大鹏峰”,海拔888米,位于九皋山中段的天室山正中间。鸟头前有三座向北凸出的山头,均是海拔640米,中间名马山,东边名虎山,西边名牛山,又名三凸(涂)山。

天室山被称为古都洛阳“气聚风藏”的神山屏障,兆瑞洛阳鲲鹏展翅、鹏程万里,宏图大展。
   三涂山牛山是大神牛之牛头,以此山为分界,牛山以北,是伊川盆地和洛阳盆地。牛山以南,是八百里连绵起伏不断的伏牛山脉。

九皋三凸(涂)山被誉为“九州之险”,形势甲于天下,护佑着洛阳五大都城遗址(夏二里头、商偃师商城、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东都城)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
洛阳五大都城中轴方位.jpg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8-3-4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室”之名来源于《史记·周本纪》的记载。
周武伐商纣王胜利后,确立洛阳王城的方位:

   《周书》记:“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南望三涂,北瞻有河”。《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曰:‘定天保,依天室……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多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周武王所说的“定天保,依天室”的“天室”,指的是中岳嵩山。
   但是,古代所说的“南”,指都城中轴的正南子午线,
  古代定都城,确定方位是第一。《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开篇记载:“唯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张衡《灵宪序》注云:“昔在先王,将步天路,用定灵轨,寻绪本元,先准之于浑体,是为正仪”。
  《逸周书·作雒解》记载:“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乃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
   文中所说的:“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是指王城中轴线的确定,国都的方位必须辨清楚,定正位,也即是中轴线要正。所谓正,就是都城中轴线应与所在地的子午线相平行。古往今来,历代建立国都均慎重选择确立中轴线。中岳嵩山并不在洛阳王城中轴的正南子午线上,而是位于洛阳的东南方。中岳嵩山虽有以“室”命名的“太室山”和“少室山”,并不是周武王“定天保,依天室”的“天室山”。
   《尚书·洛浩》中记载周公对王城的方位进行勘卜,“我卜涧水东,水西惟洛食”。“瀍水东亦惟洛食”。
   就是从说,周公勘卜“涧水东,水西”是风水最好的地方。瀍水东风水也不错。可见当时确定涧水东,水西”作为周王城的首选之地。
  
    从考古发掘可知,洛阳周王城中轴线,即是涧河汇入洛河的地方,也是“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居九鼎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洛阳周王城和隋唐洛阳城正南的中轴线,越伊洛河向南,正对伊川九皋天室山牛马虎三凸山(三涂)鲲鹏峰(粤瞻伊洛,南望三涂,不远天室)。子午中轴线向北,照准黄河北岸太行山脉太岳最向南的突出部位(北望岳鄙,顾瞻有河),南北中轴线长达200余公里,
并且与同经度子午线相重合 。《左传·昭公四年》记曰:“四岳、三涂(凸)、阳城、太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

  涧水北是周天子的宫殿区,《国语·周语下》记载:“灵王二十二年,谷、洛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谏曰:不可。晋闻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
  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夏秋之时,河洛暴雨,谷水(涧河)与洛水水位暴涨,将要冲毁周王室的王宫。周灵王欲堵截水流,保住王宫。灵王的大儿子太子晋劝谏说:“不能。我听说古代的掌权者,不毁坏山丘,不填平沼泽,不堵塞江河,不决开湖泊。山丘是土壤自然地隆聚,沼泽是生灵的家园,江河是地气的宣泄,湖泊是水流的汇集。天地演化,高处成山丘,低处成沼泽,江河流谷地,天道自然。灵王不仅不听太子晋的劝谏,反而认为太子晋故意顶撞自己,就把太子晋杀了。偃师缑氏有“太子晋升仙处”。
   九皋天室山是天神所居之宝地,在这里天帝会听到世间的诉求。《诗经 小雅 鹤鸣》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是说所以历代的帝王将相,每年春天“春分龙登天”之际,就率领文武百官和祭祀队伍,来到天室山“九龍朝天帝”的天神廟,这里有九条山岭,如九条神龍,聚会向一处,就是天帝享祭人间香火的地方。

      在天室山,任何人向上天祈求,一切诉求愿望均可通过神龍达于天帝。祭祀大典极为隆重,乐者奏响青铜编钟、青铜乐器,敲响石磬、桐木琴、羊皮鼓;吹响铜锣号、牛角号、百鸟笛、铜唢呐.....,天室山隆重的礼仪现场,升腾起青烟、紫烟、黄烟、白烟、红烟。祭祀者向天神大帝献上醇厚的上皇酒、仪狄酒、杜康酒,奉献上整猪、整羊、雄鸡、山珍、五谷,诚惶诚恐,三叩九拜,祭拜天神,祈求风调雨顺、四方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七星高照、八面来财、九运亨通、国泰民安。
   唐代诗仙李白,曾专门来到九皋天室山向上天祈愿,保佑他早日由蓬蒿乡野升迁到“天庭”。他在《鸣皋歌》写到:“忆昨鸣皋夜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在《鹤鸣九皋》诗写到:“胎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排空散清唳,映日委霜毛。万里思寥廓,千山望郁陶。香凝光不见,风积韵弥高。凤侣攀何及,鸡群忽思劳。升天如有应,飞舞出蓬蒿”。






   天室山的上皇古地,有上皇古泉。《酒诰》记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第四代神农氏帝明,用上皇古泉泉水,首醸天下第一美酒“上皇酒”。酒成后,神农帝明在天室山“帝殇百神之所”的“百神臺”,请来天下百神,畅饮上皇酒。










上皇古泉
















天室山的藤缠树




    天室山北麓的秦楚丝绸商道上,有烟云涧青铜古镇,是华夏青铜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去天室山必经之地,历代祭祀天神所需的青铜礼器,就在这里铸造。


   
发源于天室山的明水、康水,似双龙交汇于莲花山与聚仙山之间,清澈如镜的石涧双龙溪水,映照着冶铸青铜礼器升腾的五彩云烟和经年不断的祭祀天神的香火烟雾,呈现诗情画意般的“烟云涧”美妙景观。烟云涧地名经千年传颂流传到如今。秦楚商道由烟云涧经过,东来西往的马队骆驼队,将烟云涧的青铜器带到了遥远的地方。

伊川烟云涧弯弯的溪水 翟智高 摄.jpg



战国四山青铜镜.jpg

GucnP_U400661T726839081388118290640.jpg











沙发 2018-3-4 00:49 评论 收起评论
商代的“子申父己”.jpg
青铜香薰炉1.jpg
洛阳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制作的北齐菩萨立像1.jpg
28_春秋时期的青铜编钟i.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