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桑树窟窿中,有莘氏女捡到遗弃树洞的男婴,以水命名。
五洋江大湖的海峰山,山南为阳,曰顺阳河;海峰山北背阴的河,曰“阴河”、“遺婴河”(伊尹河,今称银河),为什么称“遺婴河”(银河),因为与商代名相伊尹有关呢。
伊川县境内古涓水北支流“银河”与伊河交汇一带,在夏代称有莘氏,夏代末年,这里出了一位历史名人伊尹,是商成汤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家、烹饪学、中医学、药性学、丝织业创始人。又是中国美味饮食的开创者,历代餐馆、酒肆、食品、饭店、食府、调料等,均敬伊尹为圣人,盖因伊尹对饮食调味有精深的研究和论述。就是史称烹饪鼻祖、 第一名相的伊尹。
伊尹祠墓。伊尹祠墓位于平等乡大莘店村西, 伊尹祠其基址有古迹陶片等,年代久远;
河南伊川县平等乡伊尹故里有伊尹祠、伊尹墓冢:
图为伊川大莘店伊尹祠。
大莘店伊尹祠 第一名相,烹饪鼻祖 伊尹塑像:
伊尹祠有祠堂三间,石匾刻写伊尹祠,伊尹祠有联曰:伊尹耕野几度鸣鹤盘桓九皋去,汤王聘贤五番玉骑奔腾龙门来。祠中塑伊尹像,供奉牌位上书:商开国右相有莘氏圣人伊尹之尊位;立有第一名相伊尹碑等,占地十亩。祠后有伊尹墓,墓冢高约六米,周围八十余米,经历三千多年王朝更迭、风雨催蚀而保存至今,高大的圆墓冢为伊川古墓葬之最。然而沧桑岁月变迁,伊川的伊尹故里变来变去。
伊川在夏商属伊侯有莘国,周称伊侯有莘之野,春秋称周南伊川地,战国改称莘城,韩秦北魏称新城,东魏改称伊川郡,隋称伊州,隋开皇改伊川县,隋炀帝大业初撤伊川县并入东都,成为东都洛阳的南大门。唐改称伊阙县,宋称伊阳,元称顺州,明改为嵩州、嵩县。清称嵩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大莘店改为平等县,1932年改为平等镇,隶属伊川县。区划的不断变迁,其他地方乘机而入,混顺摸鱼,纷纷称伊尹故里和伊尹墓在他们那里。使伊川大莘店真正的伊尹故里和祠墓的名份也给弄的模糊不清。例如平等村南的“银河”,实际就是伊尹命名时的尹河。后来伊尹当了商朝宰相,相当于王侯,这条河在《水经注·伊水》中叫做“侯溪”。今人不知“侯溪”内涵,在洛栾快道跨越“侯溪”建的大桥,名字叫“后河桥”,令人不知“后河”的来历,使这位烹饪鼻祖、第一名相蒙受不白之冤,不免使人扼腕长叹。
《中国姓氏寻根》载:“夏末有有莘氏人伊尹,因生于伊水之旁而得氏。”《姓氏寻源》:“伊尹姓伊,以有莘氏女采桑伊川,以伊为氏。”
夏代末年,当又一次大洪水来临,有莘氏的小姑娘在洪水过后采桑时,却意外地在老桑树的树窟窿中,捡到一个遗弃树洞的男婴。
伊川县境内古涓水北支流“银河”与伊河交汇一带,在夏代称有莘氏,夏代末年,这里出了一位历史名人伊尹,是商成汤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家、烹饪学、中医学、药性学、丝织业创始人。又是中国美味饮食的开创者,历代餐馆、酒肆、食品、饭店、食府、调料等,均敬伊尹为圣人,盖因伊尹对饮食调味有精深的研究和论述。就是史称烹饪鼻祖、 第一名相的伊尹。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长孟世凯先生著《夏商史话》,在讲到伊尹生地时写到:“伊尹出生在伊水边(有说在今河南伊川)”。
对伊尹的出生, 《吕氏春秋.本味》记:“有侁(莘)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中,献之其君,其君令孚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长而贤。汤闻伊尹,使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为滕送女。”有侁氏,即有莘氏。这是记载伊尹出生于伊水之滨有莘氏之地所有资料中最权威的历史文献。
有莘氏采桑女采桑时在桑树洞中拣得一个男婴儿,献给有莘国君长,君长先将婴儿安排由“孚人养之”,然后调查婴儿的来历,调查结果是:“婴儿的母亲违背神的告戒,回头看洪水,化成桑树,婴儿就在桑树中了”。
婴儿是莘氏采桑女拣的,按理可随母姓“莘”, 但有莘氏采桑女可能是未婚少女,带个婴儿不便。于是有莘国君就以得婴之地在伊、阴二水交汇处,以伊水之“伊”为姓,以“阴”水之谐音字“尹”取名,名字就叫伊尹。
这个桑树洞中拣得的男婴长得“五官端正”,“尹”字还有“端正”之意。后人把得婴儿的阴水叫做“遺婴河”,“婴”与“尹”念起来音相近,就演化称“遺尹河”和“伊尹河”,后又简化成“银”河。还因为“银”河在海峰山背后,今人又叫做“后河”,洛栾快道银河大桥,标牌上写的就是“后河桥”。银河水先注入“墠渚湖”(俗称鸭子湖),所以后河桥的南边大桥名叫“鸭子湖桥”。
“墠渚鸭子湖”资料图:
对伊尹的出生与有莘氏,除了秦代的《吕氏春秋》记载外,先秦史料中还有很多记载。《列子.天瑞》记载:“后稷生乎巨迹,伊尹生乎空桑”。《墨子.尚贤》:“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亲为庖人,汤得而举之”。《庄子.庚桑楚》:“汤以庖人笼伊尹”。
《帝王世纪辑录》载,伊尹“力牧之后,曰挚,其母曰始,孕于伊水之滨。”
伊水之滨有莘氏之地的具体位置, 北魏《水经注 . 伊水》记载最具体而详细:“伊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陆浑西山,即陆浑都也。寻郭文之故居,访胡昭之遗像,世去不停,莫识所在。其水有二源,俱导而东注虢略。北水东流合侯涧水,水出西北侯溪,东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径陆浑县故城北。平王东迁,辛有适伊川,见有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故县氏之也。涓水东南流,右合南水,水出西山七谷,亦谓之七谷水。阻涧东逝,历其县南,又东南左会北水,乱流,左合禅渚水,水上承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即《山海经》所谓南望禅渚,禹父之所化。郭景纯注云:禅,一音暖,鲧化羽渊而复在此然已变怪,亦无往而不化矣。世谓此泽为慎望陂,陂水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南注于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母明视而见臼水出焉。告其邻居而走,顾望其邑,威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伊水又东北过新城县(古城村)南”。
《水经注 伊水》所记的“涓水”,有二源,均发源于陆浑西山。是海峰山南北的两条小河流。“顺”与“逆”相对应,“阳”与“阴”相对,海峰山南为阳,涓水二源之一的南水这条小河名叫顺阳河,水出陆浑西山。海山北为阴,涓水二源的北水这条小河就叫(伊阴河,又称伊尹河,今天简称银河),水出西北侯溪,今高山镇侯村旁的小河。
称伊尹河,今天简称银河),水出西北侯溪,今高山镇侯村旁的小河。
《水经注 伊水》所说的“(涓水)北水东流,合侯涧水,水出西北侯溪,东径陆浑县故城北。”这个“陆浑县”指汉代的陆浑县,在今天徐阳西边不远的南留,考古发掘已发现汉代陆浑县的夯土遗存,涓水北水正在南留陆浑县古城北,在鹿蹄山东发源,东南流经郑村、侯村、坡头寨、穆店、宋店、马回营,马回,在平等村南汇入涓水的墠渚苇子湖,今称“鸭子湖”。
涓水南水即今顺阳河,《水经注》记载:“涓水右合南水,水出陆浑西山,即陆浑都也。水出西山七谷,亦谓之七谷水。历其县南,又东南。左会北水,乱流,左合禅渚水,水上承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顺阳河源头在徐阳西熊耳山余脉“七谷水”,“历其县南”,说此水流经(南留)汉陆浑县故城南,“又东南”过徐阳、孙村、旧寨、鸣皋、“左会”即向北,流经中溪、莘营,“左合禅渚水”注入鸭子湖。
下图,海峰山南北涓水阴阳二源与陆浑县东墠渚湖:
“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这个“禅渚”在南留陆浑县东海峰山下,就是今天鸣皋镇的中溪村,平等乡的马庄、莘营、四合头、马回、平等、东村,古城南一带的“苇子湖地”。今天洛栾快道以西的河滩地,临近土地断崖头段地“湖地”,就是《水经注 伊水》描绘的“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即《山海经》所谓南望禅渚,禹父之所化。郭景纯注云:禅,一音暖”。
为何称“暖”,盖因“苇子湖地”有很多温暖的泉水涌出,汇成涓涓细流,因此称为涓水。
《吕氏春秋 本味》记载,伊尹“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
“伊水上”指伊水之阳,在伊水的西边。“东走十里,顾望其邑尽为水矣”,是被洪水向东冲了十来里。“身因化为空桑”,人不能变成桑树,这是基本的常识。这位孕妇在被洪水冲过程中,临产了。伟大的母亲在危急关头,正好遇到一棵大桑树,洪水漫过桑树主干,露出水面的分叉上部,恰好有个树洞,孕妇抓住桑树,将所生婴儿赶紧放到桑树的树洞。然而她已累身疲力竭,被无情的大洪水冲走。
当后来有莘氏国君派人来调查,空桑树洞的婴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人们就讹传说孕妇变成了桑树,谁叫她不听神的话,不让回头,她偏要回头,结果就变成桑树。不然她生的孩子怎么会在桑树洞中呢?“伊尹生空桑”的说法,就是这么流传下来。伊水在大莘店一带的流向,正是由西南向东北流,符合史料记载。
大莘店《伊尹故里》碑文曰:“新城县南涓水东北为莘女采桑得婴处,其地乃昔之大莘。伊、银二水交汇于此,其谐音乃伊尹命名之所依也,史籍载伊尹以水命名,信然有据矣.伊银二水发洪水,伊尹母逃命中生子,情急时置婴儿于桑树空洞,母身力竭,随洪水而去,莘女采桑得婴儿,非神话也”。对伊尹出生之谜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法。
伊川大莘伊尹故里碑:
由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伊水》可知:莘女采桑得婴儿(伊尹)之地,在“陆浑县故城北”“陆浑县东”“新城县南”的有莘氏。 “陆浑故城”在今宜阳县白杨镇镇南留村和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一带。“新城县”在今伊川县平等乡古城村。大莘店位于白杨镇南留古城和伊川县平等乡古城中间,古称大莘,有莘。正是“陆浑县东”“新城县南”涓水注入墠渚苇子湖区域。这里是伊水之滨最大的一片平坦沃野,伊水支流银河注于伊水,十里平原,佳饶鱼苇,名不虚传。
附图:《孟子 万章》:“伊尹耕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今日伊川大莘店伊尹故里有莘之野田园风光。
有莘之野谷子熟了:
伊川有莘之野的小麦:
央视拍摄伊川大莘店有莘之野 伊尹祠景
伊尹生于伊水莘地,古称“新城”。在断代史书《汉书•地理志》中,石龙所在的地名为“新城”,此地在《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水经注》、《唐书》等史书典籍中均有记载。新城古称“有莘氏”、“大莘”,“辛”应是地名的表示。《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的故里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就称为新城郡。
历史上的“新城县”即现在的伊川县古城村,其南部三里地的平等乡大莘店村西附近,有伊尹祠,祠中过去有供奉牌位,上书:“商开国右相有莘氏伊尹之尊位”;祠后有“莘伯(伊尹)墓”。 伊尹祠其基址有古迹陶片等,年代久远,伊尹祠有联曰:“伊尹耕野几度鸣鹤盘桓九皋去,汤王聘贤五番玉骑奔腾龙门来”。伊尹塑像两旁原有木匾被盗走,上书:“伊水遗婴伊川伊尹成汤五聘造就华夏相,莘野慈母莘地莘氏空桑得婴养成河洛贤”。
《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伊尹母居伊水之上。“伊水之上”指的是伊水的上位,伊水的西岸为阳,故“伊水之阳”又称做“伊水上”。例如《宋史 邵雍传》记载邵雍母亲葬于伊水之阳的伊川大莘店西坡:“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程颢为邵雍写的墓志铭,用“鸣皋在南,伊流在东,有宁一宫,先生所终”来确定邵雍墓的地理方位。“伊水上”是伊河西,故墓的东边是“伊流在东”。
2,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成汤五聘成为商朝开国宰相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商的始建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偃师商城作为夏商历史纪年分界的界标已载入史册。辅佐成汤开创商王朝555年基业的功臣就是伊尹。《中国将相辞典》收录自夏至清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878位将相,《中国历代名师》记述中国历史上有名望的52位名师,伊尹均名冠首位。
伊尹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外交家、谋略家。“以天下为己任”、 “任人唯贤”、“以德治国”、“政令如一,与时俱进”。 五个成语典故出自伊尹。
伊尹从布衣百姓成为商朝的开国宰相,成为德高望重的贤相圣人,又是中国历史上有史料明确记载的华夏第一相,受到人们尊敬是当之无愧的。
史料典籍对伊尹的功德多有记载
《尚书·君奭》记载:“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
《孟子》记载:“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伊尹圣之任者也”。
《韩非子·难言》记载:“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汤举任以国政”。“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王聘伊尹成功,二人相见恨晚,谈得很投机。伊尹以怎样做饭有滋味联系到治国之道,讲与成汤听,成汤遂发现伊尹是个人才,聘伊尹为宰相。
《孔子·论语》曰:“汤臣 大贤 唯有伊尹”。(唐,孔颍达《十三经疏注》
《管子·轻重甲第十八》:“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譟晨,乐闻于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篡组一纯,得粟百钟于桀之国。夫桀之国者,天子之国也,桀无天下忧,饰妇女钟鼓之乐,故伊尹得其粟而夺之流。此之谓来天下之财。”。
伊尹组织民间无业妇女搞丝绣加工,并将这些丝织品贩卖到夏朝的王都,用丝织品换取粮食,织出各种华美的彩色丝绸。一匹织物可以从夏桀那里换来百锺粮食,古代一锺等于十斛,一斛等于十斗,可见当时的丝织品是多么值钱。由此可以说伊尹是我国丝织业与丝织品贸易的开创者人。
《孟子•万章》记载:“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孟子这一段话,讲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成语典故:说伊尹在有莘之野这个地方“乐尧舜之道”。成汤听说有莘国有个出生于桑树洞的奇人,认为伊尹是天赐的贤人,欲请伊尹出来帮助他。
成汤派使者以“禄之以天下”、“ 系马千驷”、“以币聘之”。但伊尹说,我要这些车马、钱财、禄位干什么呢?哪里胜我在乡间乐尧舜之道呀!但成汤亲自顾其处,讲夏桀残暴害民的事情,自己决心要救大众出苦海,使普天下百姓都享尧舜之道,很想得到伊尹帮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成汤三番五次聘伊尹”。
成汤的诚心终于感动伊尹。伊尹转念想:我个人乐尧舜之道,不如帮助成汤成为尧舜之君,使天下民众都享受尧舜之道。我自己也算是先觉者吧,我不帮民众享乐尧舜之恩泽,不是等于把他们推到沟内之中吗?于是答应辅佐成汤。所以孟子称赞伊尹是“以天下为己任”。
伊尹幼年的时候寄养于庖人之家,得以学习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并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说汤以至味,成为商汤心目中的智者贤者。
《吕氏春秋·本味》“有侁氏女採桑,得婴儿于空桑,母居伊水,命曰伊尹。”有侁氏即有莘氏,在今伊川之莘地,“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莘氏,有莘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娶妇为婚。有莘氏喜,以伊尹滕女”。
还有说伊尹是个隐士,汤王派人以礼去迎接他,请了五次才答应出山,跟汤武王讲有关三皇五帝和夏桀之事,于是汤武王任命他为宰相,管理朝政(参见《史记·殷本记》)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三国志·魏志·陈王植传》载:“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乃见举于汤武,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
据民间传闻,有莘氏有一女被西亳(今偃师县)成汤娶为妃子,成汤欲起事讨伐暴君夏桀,莘妃讲她的非嫡亲哥哥出生于空桑树洞,有过人之才。成汤以为奇贤,亲自骑马到伊川,请伊尹出山相助。起初伊尹不愿做官,成汤连请五次,伊尹感成汤知遇之恩,终于答应出山。成汤聘伊尹为右相(《伊尹故里札记》1991《酒城文艺报》作者翟智高)。
成汤多次聘请伊尹,但伊尹养母有莘氏不同意他去,于是成汤采取聘伊尹养母有莘氏所生的女儿为妻,就有机会得到伊尹。这位被成汤所聘的有莘氏女虽然不是伊尹的亲妹妹,但伊尹可以称做是哥哥。有莘氏女嫁给成汤,伊尹去送。伊尹实际上是成汤的妻哥,在婚宴酒席中,伊尹与妹夫成汤谈论烹饪美食,又论起了天下大事,二人谈的很投机,于是成汤决定让他的这位妻哥当“国政”,掌握军政大权,帮自己打天下。《史记·殷本纪》对此记载说:“伊尹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以王道,汤举任以国政”。于是,后世就有了一个风俗,当妹妹出嫁时,要有哥哥当送女媵客。
伊尹先后辅佐五位天子,辅佐君王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无人能出其右。
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宰相,又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烹饪鼻祖。顺天应人,革命建国。又辅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四代帝王,以德治国,构建和谐,功昭日月。伊尹又是中国的烹饪鼻祖、厨师之祖、厨圣,他既是烹饪大师又是烹饪理论家。成汤去世后,太子太丁已经先于成汤病逝,于是伊尹立太丁之弟外丙为帝,外丙即位三年后卒,伊尹又将外丙之弟中壬扶上帝位,即位四年后中壬也去世。伊尹于是立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太甲继位初期,不知先辈创业之艰难,暴虐乱德,不遵守汤的法度。伊尹担心殷商基业毁在他手里,屡次劝说后,太甲“习与性成”、依然故我,太甲的我行我素触怒了伊尹,便将之放逐到桐宫,以便他在祖父汤的墓所居忧服丧、改过自新。经过三年反省,太甲痛改前非,作了深刻检讨:“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伊尹便将他迎了回来继续做王。商朝终于顺利完成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转换,成就五百多年的基业。
中国最早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尚书· 太甲·伊训 》演化而来,伊尹说“一哉王心,始终惟一”、“终始惟一,时乃日新”、“克于厥初,图惟厥终”、“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历代帝王均尊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圭臬”。
《尚书 · 商书· 太甲》: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王懋乃德,视乃厥祖,无时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尚书 商书 咸有一德》伊尹作《咸有一德》: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文中的“一哉王心”,指的是当初成汤灭夏的“初心”,就是拯救民众脱离夏桀的酷政,实现普天之下皆为王土,人民永享“万世无疆”的太平安乐的幸福生活。
“克绥先王之禄”的“绥”,是指古代上马车时,手挽住拉马的缰绳,通过拉动缰绳,随时保持马儿在道路上行走时,既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顺利在线路上前进。
“永厎烝民之生”的“厎”字,指水患之后大地平复。“厎”字古与“砥”意同,引申意思为“砥砺前进”。“烝”,在《诗经 大雅 生民》中,有“烝之浮浮”的诗句,指春季祭祀,阳气升腾之象。同“蒸”,“蒸蒸日上”。
不久之后,伊尹由于年事已高,便告老返回自己在伊川有莘氏的故邑。临走之前作了《咸有一德》,以夏亡商兴的这一历史巨变,阐述了过去的成功在于“咸有一德”,桀亡汤兴的原因就在于“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告诫太甲要不忘(爷爷成汤“一哉王心,永厎烝民之生”)的初心,在大政方针上要“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永厎烝民之生”。在用人上,应当“惟和惟一,任人唯贤才”。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克终厥德。上天“眷求一德”、“佑于一德”,人民“归于一德”。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史记》记载:“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孔子评价伊尹说“汤臣,大贤惟有伊尹”(孔颖达《十三经疏注》)。孟子说“伊尹,圣之任者也”。
莘字的演变很有意思,从甲骨文字中可看到不少信息:伊尹是莘地人,当了官,戴上官帽,成为宰相,宰相的“宰”字即是辛上加官帽。伊尹为商的开国元勋,功劳“格于皇天”,死后沃丁葬以帝王天子之礼,“帝”即辛字加上衣袖、袍子。伊尹为国政,他的话即为章法政令,“章”字是辛曰合写,意思是辛氏伊尹说的话。伊尹是庖人养大,庖人即厨子,天天拿着厨刀割肉切菜,辛字加上人为亲,拿着刀(斤)为新,即成汤聘任的新国政,是辛地人,当过厨子。伊尹生地古代叫新城,今名伊川。
现今我国的版图上,称为“莘”的地名多不胜数,但伊川大莘店所在的地方,不仅现在称作“大莘”,而且在先秦文献中即明确记载、并历代延续至今。这里的天然石龙,为标准的巨口有牙,弯曲之身,又位于莘(辛)地,附近的新城故城遗址在先秦即称新(辛)城,是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古遗址。(平等乡是伊河流域伊川段最大的盆地平原,方圆十里佳饶鱼苇,平等乡政府对面是很大的苇子湖,至今仍有当年的苇子湖遗存).
西晋《帝王世纪》记:“初,力牧之后曰伊挚,耕于有莘之野,汤闻以币聘,有莘之君留而不进。汤乃求婚于有莘之君,有莘之君遂嫁女于汤,以挚为媵臣,至亳。”伊挚即伊尹,皇甫谧曰:“伊尹,力牧之后,生于空桑。”伊川大莘店至今尚有伊尹墓在焉。高辛之地和有辛氏即莘国之地确定在洛阳之伊川无疑。
3,伊尹对饮食调味有精深的研究,被后世尊为烹饪鼻祖、食神
伊尹是商成汤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家、烹饪学、中医学、药性学、丝织业创始人。又是中国美味饮食的开创者,历代餐馆、酒肆、食品、饭店、食府、调料等,均敬伊尹为圣人,盖因伊尹对饮食调味有精深的研究和论述。
《吕氏春秋.本味》记载:“汤得伊尹,祓之于庙,爝以爟火,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伊尹向成汤讲述天下美味的精妙,由美食制作的的技艺,联系到“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之道,伊尹对成汤说,“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恶臭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伊尹向成汤讲述天下美味的精妙,他说,“肉类:水中的有腥味,食肉动物肉臊,食草动物肉膻,要使这些肉成为美味,水是第一重要,其次用甜、酸、苦、辣、咸,臭的、恶的、莸草、甘草五种味道多种调料,谁先加谁后加,谁多谁少,很有讲究。火候很关键,快慢缓急掌握好,能很好去除腥味,去掉臊味,减少膻味。美味全由鼎中精妙的变化而产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就象射箭驾马,阴阳变化,四季规律那样,须花费时间,多多实践,细心观察体会。掌握了其中的奥妙,制出的肉就会熟而不烂、香而不薄、肥而不腻,五味恰到好处”。
用现代话表述上面的意思,成汤听了伊尹的论述很高兴,说“你能做吗?”
伊尹回答说“你的国家太小,不能满足置办制作美味食品所需要的东西,只有你成了天子,才有具备的条件。我给你讲一讲天下的美味特产有哪些吧:
美味的肉有:猩猩的唇,熊獾的掌,燕雀的尾肉、述荡的蹄筋,旄象的腰,流沙之西、丹山之南凤鸟的蛋。
美味的鱼有:洞庭鳆鱼、东海鲕鱼,醴水的朱鳖,六只脚,有百串透明的珠子。灌水的鳐鱼,象鲤鱼却长着飞翼,经常从西海夜飞,游于东海。
菜中的美味有:昆仑山上的灵芝,寿木的花。指姑东边中容国有红木黑木的叶子。南极石崖上青色的嘉树菜。阳华山的芸菜,云梦泽的芹菜,具区泽的菁,浸渊的土英。
调和味道的美味调料有:阳朴的姜,招摇的桂,越骆的菌,膻鱼的酱,大夏的盐,宰揭的露,长泽雪白如玉的卵石。
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山穈子,阳山黄黍,南海黑米。
最好的水有:三危山的露水,昆仑山的井水,沮江丘陵的摇水,曰山的水。高泉山的涌泉,是冀州的水源。
美味的水果有:沙棠的果。常山之北投渊的上游有百果,是君王们爱吃的。箕山东边的青岛,有甘甜的栌,江浦的桔子,云梦的柚子,汉水的石耳。
以上这些美味特产,要想得到它们,必须用“青龙”,“遗风”等快马,如果不成为天子,无法全部得到。但天子不随便就能当的,必须懂得古往今来治国之道,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成为天下之主,那所有的美味就很容易齐备了。所以,了解近处就能知道远方,成就别人也就成就自己,这是王者之道啊。”
成汤听了伊尹关于美味和天下特产,又联系治国之道的论述后,认为伊尹是个难得奇才,于是破格任用他主持国家政务。
“汤乃兴师,率诸候,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桀败于有狨之墟,夏师败绩。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史记.殷本纪》)。
伊川有莘氏故地方圆二十多公里内,有四十多处古文化遗址,从新石器文化到夏、商周文化非常丰富,又是秦楚、秦郑、洛栾古交通道路的交会枢纽之地,伊尹在此地出生,从小就跟着厨师长大,东来西往,南上北下的各类人群,为伊尹的脑海里带来数不清的信息,各地有什么食材特产,哪里发生过什么大事,都为孕育出名相伊尹,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基础,不是随便在什么地方就能得到这些丰富又复杂的专业知识。大莘店的环境造就了一代贤圣的成长,所以伊尹面对成汤三番五次的“聘请”,都能巧妙地应对,并最终“以滋味说汤,言素王与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
4、伊尹辅佐成汤建立商代第一座都城---偃师商城(西亳)开创商朝五百多年基业
《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条下注释:“尸乡,殷汤所都”。商成汤把夏桀灭了以后,在偃师商城建都。《史记·殷本纪》记载:“汤既胜夏,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
成汤为什么会为夏人留下宗庙“社”,让夏人供奉、怀念他的祖先,与商汤的宰相伊尹有关, 伊尹是河洛当地人,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据《吕氏春秋.慎大》记载:“汤立为天子,夏民大悦,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邦如夏,尽行伊尹之盟,不避旱殃,祖伊尹世世享商”。“伊尹之盟”的内容是什么?应该就是“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邦如夏”。
伊尹辅佐成汤推翻了夏桀暴政,建立了商王朝,伊尹当政期间除保留夏人宗庙“社”,让夏人供奉外,还主持建造了偃师商城、规划郑州商城等商的王都,规范统一了甲骨文,发展中医、中药,“撰用神农本草为汤液”(《古今图书集成》)。“闵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今医言药性,皆祖伊尹”(《通鉴》)。开创丝织业,“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管子》)。
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有祭祀成汤和伊尹的,还有大量历代商王将伊尹作为功臣与先王一同祭祀的甲骨卜辞。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秘书长张国硕教授,在(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一书中写到:“伊尹在商受到诸商王最降重的祭祀,甲骨文中许多祭祀伊尹的卜辞,其地位几乎比于先王。”
《甲骨文字典》记载有关“伊尹”的卜辞:
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有祭祀成汤和伊尹的,历代商王均把伊尹作为聖人和功臣与先王一同祭祀。祭祀伊尹的卜辞则大量存在:癸酉卜侑伊五示(甲骨文合集32722)。
丁亥有歲伊五牢(甲骨文合集32746)。
甲子卜侑于伊尹丁卯(甲骨文合集32785)。
癸丑卜侑于伊尹(甲骨文合集32786)。
丁丑卜伊尹歲三牢茲用(甲骨文合集32791)。
乙巳卜...伊尹...于丁未... 茲用(甲骨文合集32792)。
5,为什么“厨师宰相”伊尹会格于皇天?地位会比于先王?
在成汤以后,伊尹又辅佐太丁、外丙、仲壬、太甲几代商王,并对不遵汤法的成汤之孙太甲进行“放之桐宫”的严厉教育,太甲悔过后又重新迎回为王。伊尹先后辅佐过五位天子,辅佐君王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无人能出其右,因为篡权谋位者谁会有如此善心和耐心啊。
唐孔颖达《尚書正義 十三经疏注 》“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十三经疏注》:论语曰:“汤臣大贤,唯有伊尹”。
几千年来,史籍和传说一致记载成汤聘伊尹为国政,帮助成汤开创商王朝五百多年基业的丰功伟绩。但伊尹与成汤的“姻亲”关系解读的不多。
伊尹与成汤是非常亲近的姻亲关系。
据《吕氏春秋》的记载,成汤欲请伊尹出山相助,但伊尹养母老有莘氏不同意他去,伊尹养母有莘氏还生有一个的女儿,这个小有莘氏女就是伊尹的“妹妹”,成汤请求将小有莘氏女嫁给自己,伊尹的养母老有莘氏同意这件婚事,伊尹实际上是成汤的妻哥了。在婚宴酒席中,伊尹与妹夫成汤谈论烹饪美食,又论起了天下大事,二人谈的很投机,于是成汤决定让他的这位妻哥当“国政”,掌握军政大权,帮自己打天下。《史记·殷本纪》对此记载说:“伊尹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以王道,汤举任以国政”。“媵”,就是妹妹出嫁时,由伯伯哥哥去送亲。于是,后世就有了一个风俗,当妹妹出嫁时,要有哥哥当送女媵客。
既然伊尹是成汤的妻哥,那么成汤把军政大权交给伊尹,让他当“国政”,不仅合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情势,就是今天也不奇怪。也可以顺理成章的解释伊尹不辞劳苦辅佐五位商王而自己不篡权自立当皇帝,当伊尹老归故里百年后,商王沃丁会以天子之礼葬伊尹之的千古之谜。可以说,商王朝初期的天下,就是成汤与伊尹的天下,伊尹不愧是格于皇天的圣贤大德。
《尚书·君奭》记载:“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孔子《论语》曰:“汤臣大贤唯有伊尹”。
《孟子》也说:“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伊尹圣之任者也”。《孟子 万章》记:“太甲颠覆汤之典型,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迁义,三年,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孟子。尽心》记曰:“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欤?”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
《史记 殷本纪》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正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迎帝太甲而受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
成汤去世后,成汤的大儿子太丁没有当皇帝就去世了,伊尹又立成汤的老二孩子外丙继帝位。外丙继帝位三年却去世了,伊尹又立成汤的三儿子仲壬当皇帝。仲壬当了四年皇帝又去世了。可想作为开国重臣,又是两个小皇帝的舅舅,心中是多么痛苦与无奈。如果他自己想当皇帝,这时也很容易。但商王朝是他与成汤开创的伟大事业,伊尹是成汤的妻哥,开创了商王朝的基业。可以说,成汤的天下,也是伊尹的天下。所以伊尹会继续辅佐成汤的孙子太甲当皇帝。
不难解释,当成汤的孙子太甲当政时,乱德时,伊尹是太甲的舅爷,又是开国功臣,伊尹就毫不犹豫的把太甲放到他爷爷的墓园“桐宫悔过”,而不篡权自己当皇帝,这是伊尹教育太甲的一种特殊方式。太甲悔过后,伊尹把太甲迎回重当皇帝。
太甲会杀他的舅爷吗?不会,太甲不仅没有杀伊尹,还任命伊尹的儿子伊陟辅政当宰相。那种说伊尹夺了太甲的权,“放太甲于桐宫”,让太甲为其爷爷成汤“守墓”。后来太甲潜出,“伊尹被太甲杀了”。是不明白伊尹与商代天子的姻亲关系。
据《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到太甲的儿子沃丁当皇帝时,伊尹才去世,说明伊尹并没有被太甲杀掉。对这位商王朝的开创功臣,又是沃丁的老舅爷的伊尹,沃丁就用天子的礼仪来安葬之,自在情理之中。
《尚书 商书》中,孔颖达对《竹书纪年》中“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的记载,做了分析辩证:“《书.太甲下》:伊尹既复政厥辟(还政太甲),将告归,乃陈戒于德(告老归邑,陈德以戒)。孔颖达云:纪年云: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乃放太甲於桐,而自立也。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案此经序,伊尹奉太甲,归于亳。其文甚明。左传又称:伊尹放太甲而相之。孟子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伊尹不肯自立,太甲不杀伊尹也。必若伊尹放君自立,太甲起而杀之。则伊尹死有馀罪,义当污官灭族。太甲何所感(音憾)德,而复立其子,还其田宅乎?纪年之书,晋太康八年,汲郡民发魏安僖王冢得之。盖当时流俗,有此妄说,故其书因记之耳”。
后世历代商王把伊尹与先王一同祭祀的甲骨文卜辞,也充分证实了伊尹与商的先王非同一般的关系地位。
伊尹的故里被称为“新城”,秦统一六国之前就称为新城郡。在四川成都“武侯祠”正殿内,有“伊周经济”匾一块,是颂扬诸葛亮如同伊尹、周公那样,有经世济民之材。由此也反映出伊尹的历史声望。
大莘店地名因1927年冯玉祥置自由、平等县而将大莘改为平等。平等县政府设在莘店村邵夫子祠内。村西“伊尹祠”基址有古迹陶片等,年代久远。“伊尹祠”有联曰:“伊尹耕野几度鸣鹤盘桓九皋去,汤王聘贤五番玉骑奔腾龙门来”。伊尹塑像两旁有木匾,上书:“伊水遗婴伊川伊尹成汤五聘造就华夏相,莘野慈母莘地莘氏空桑得婴养成河洛贤”。惜伊尹祠内木匾等文物前几年被盗丢失。
大莘店伊尹祠中的伊尹像供奉牌位上书:“商开国右相有莘氏聖人伊尹之尊位”。伊尹世世享祭:
伊尹祠供奉牌位上书:“商开国右相有莘氏聖人伊尹之尊位”:
原载《话说伊川》之“烹饪鼻祖伊尹故里在伊川”,(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伊尹生地考》)
1991年年2月原创,2017年8月修订于北京海淀北大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