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伊氏,名挚,夏末生于伊水有莘氏(今河南洛阳伊川)。《吕氏春秋·本味》记载: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第一名相,烹饪鼻祖。 《水经注.伊水》有较详细考证:“伊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陆浑西山.其水有二源北水东流,合侯涧水,水出西北侯溪,东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迳陆浑县故城北,平王东迁,辛有适伊川.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故县氏之也.涓水东南流,左合南水,水出西山七谷.左会北水,乱流,左合禅渚水,水上承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里,佳饶鱼苇,禹父之所化。世谓此泽为慎望陂,陂水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南注于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伊水又东北过新城县南”。
商汤三聘,拜为国政(宰相),辅佐商汤打败夏桀,为商朝的建立做出不朽功勋成为商王朝开国功臣,尊号"阿衡",“以鼎调羹”、“调和五味”(即“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论治理天下。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帝王,老归故里伊川。沃丁八年(公元前1550年)逝世,终年一百岁,沃丁以天子之礼葬之。尊为“元圣”。 伊川有莘之野伊尹祠 伊尹墓 后世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由儒家经典《尚书 伊训 咸有一德》演变而来。历代帝王均尊为治国“圭臬”。
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宰相,又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烹饪鼻祖。《史记》记载:“伊尹作《咸有一德》”。成汤去世后,太子太丁已经先于成汤病逝,于是伊尹立太丁之弟外丙为帝,外丙即位三年后卒,伊尹又将外丙之弟中壬扶上帝位,即位四年后中壬也去世。
伊尹于是立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太甲继位初期,不知先辈创业之艰难,暴虐乱德,不遵守汤的法度。伊尹担心殷商基业毁在他手里,屡次劝说后,太甲“习与性成”、依然故我。太甲的我行我素触怒了伊尹,便将之放逐到桐宫,以便他在祖父汤的墓所居忧服丧、改过自新。伊尹申诰于王曰:“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经过三年反省,太甲痛改前非,作了深刻检讨:“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厥初”指原来的“初心”。“图惟厥终”,图的就是始终如原来那样的“初心”。伊尹便将他迎了回来继续做王。商朝终于顺利完成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转换,成就五百多年的基业。
不久之后,伊尹由于年事已高,便告老返回自己的故邑伊川有莘氏。临走之前作了《咸有一德》:“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伊尹以夏亡商兴的这一历史巨变,阐述了过去的成功在于“咸有一德”,桀亡汤兴的原因就在于“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告诫太甲要不忘(爷爷成汤“一哉王心,永厎烝民之生”)的初心和使命,在大政方针上要“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永厎烝民之生”。在用人上,应当“惟和惟一,任人唯贤才”。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克终厥德。上天“眷求一德”、“佑于一德”,人民“归于一德”。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
伊尹辅佐成汤推翻夏桀暴政,开创中华第二个文明古国殷商帝国550多年基业,史称是“烹饪鼻祖,第一名相”。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6-8-29/42150.html https://iask.sina.com.cn/b/7290306.html 伊尹生平成就 一、医学 《说文解字》“伊尹”:“殷圣人阿衡,尹治天下者,从人从尹”。“伊尹”来自伊水的医师和治理天下宰相。 《汉书·艺文志》,在“道家”类中著录有伊尹所著《伊尹》五十一篇。班固注曰:汤相。与《太公》、《管子》、《鹖冠子》、《淮南王》等同被列为兵家。《伊尹说》二十七篇。玉函山房辑佚书有《伊尹书》一卷,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也有伊尹篇。 商代甲骨文的产生就是由祭祀、占卜吉凶,在甲骨文中有“伊尹”、“伊”、“伊奭”、“黄尹”诸称皆指伊尹。 伊尹著《汤液本草经》,成为中医药学最主要的经典理论,今医言药性,皆出伊尹。 二、烹饪术 伊尹由烰(厨)人成为成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得益于幼年被有莘氏国君安排到烰(厨)人之家,从小学习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并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说汤以至味,被商汤任用为相。 《吕氏春秋·本味篇》伊尹以卓著的烹饪理论,说汤以至味,借烹饪之事而言治国之道,充分说明伊尹对烹饪理论的研究和烹饪技艺水平绝对是一流的。伊尹是中国烹饪之圣,中国烹饪的同行也都奉伊尹为中国的“厨圣”、“烹调鼻祖”。 三、军事 伊尹在军事方面的活动,《吕氏春秋》记载伊尹参与了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的全过程。伊尹冲破天命思想的束缚,“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把注意力用于研究人心向背这一主要因素的作用。 伊尹深入夏王朝核心区,了解政情民意,并取得桀的爱妃妺嬉的信任,为后来灭夏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竹书纪年》载:桀“命扁伐山民,山民送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而弃其元妃于洛,曰妺嬉(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亡夏。”《吕氏春秋》亦有类似记载,突出伊尹离间的作用。 孙武特别赞赏“离间”的作用:“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孙子·用间》)。 商汤经“十一征”后,不仅剪灭了亲夏的方国,而且扩大了统治区域,实力大增。当时夏王朝内部矛盾更加尖锐,呈现出分崩离析之势。伊尹为确保战争的胜利,根据敌我力量变化选择有利战机。 伊尹策划汤停止向夏进贡,以观夏桀的反应。果然,桀怒,“起九夷之师”伐商。伊尹见九夷等方国仍心向夏桀并听从桀的调遣,因此认为决战时机没有完全成熟,遂与汤复朝贡谢罪,假意忠诚以伺时机。 第二年伊尹建议再次绝贡,桀又召诸侯会盟,准备伐商,此次不仅九夷之师不奉夏命(《说苑·权谋》),而且有缗氏首先叛反(《左传·昭公四年》)。 伊尹看到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夏桀已陷入孤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即向夏发起总攻,结果大获全胜,一举灭夏。 四、后世评价 《毛泽东早期文稿》,对伊尹给予高度评价;“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生于专制时代,其心实大公也。识力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 孔子《论语》曰“汤臣、大贤唯有伊尹”。 《尚书·君奭]》:“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 《孟子·万章》记载:“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纳之沟中,自任以天下重如此,故以伐夏救民。”“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伊尹圣之任者也”。 《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汤举任以国政”。 《管子》:“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由是观之,老可老邪?夫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由是观之,贱可贱邪?皋子生五岁而赞禹,由是观之,少可少邪?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由是观之,弱可弱邪?” 荀子《荀子·臣道》:“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 高柔:“天地以四时成功,元首以辅弼兴治;成汤杖阿衡之佐,文武凭旦望之力,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此皆明王圣主任臣于上,贤相良辅股肱于下也。” 曹髦:“"伊挚之保乂殷邦,公旦之绥宁周室,蔑以尚焉。” 刘勰《文心雕龙》:“伊尹以论味隆殷,太公以辨钓兴周,及烛武行而纾郑,端木出而存鲁,亦其美也。”“商周之世,则仲虺垂诰,伊尹敷训,吉甫之徒,并述《诗》、《颂》,义固为经,文亦足师矣。” 《旧唐书》:“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 李贽《续藏书》:“古唯汤武庶几近之,然武末受命,非周公,则无以安殷之忠臣。汤之受命也晚,非伊尹,则决不能免于太甲之颠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