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有个王凌云
王凌云的父亲王好礼善于持家,思想开明,所以王凌云才有机会上学,王凌云从伊阳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毕业后,于1917年投入到直系军阀管辖的伊阳县(今汝阳)知事郑国翰旗下,很快受到郑国翰的赏识;1924年,郑带王至项城, 1925年被师长憨玉琨提升为上尉副官。旋又升任第35师第1混成旅卫队营少校营长。1926年4月卫队营改编为陕潼护军使署第9混成旅第1团2营,任少校营长。 1927年6月混9旅改编为伊阳城防总队后任第3队队长。1929年7月升任总队长。 1930年5月伊阳城防总队扩编为临(汝)伊(阳)平(等)自(由)四县剿匪司令部,河南省主席万选才委任王凌云为临(汝)伊(阳)平(等)自(由)四县剿匪总司令。1930年,协助杨虎城进攻宋哲元,9月,王凌云被国民革命军第二十路总指挥张钫收编,委任为二十路第三师少将师长,协助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进攻据守洛阳、新安、渑池一带的宋哲元。同年12月9日,蒋介石将二十路编为二个师,王任七十五师二二五旅少将旅长。 1931年2月第225旅改称第20路军特务旅(旅辖两团),仍任少将旅长。1931年春,二二五旅被调汝南。不久移驻临汝,协同第九师在临汝、郏县、登封、禹县一带"剿匪"(即剿灭那些没有被收编的杆众武装)。7月又移南阳"剿匪"。 1932年3月中王凌云的特务旅在潢光战役被红军所击溃,后被陈诚之79军76师改编为第76师227旅(旅辖两团),仍任少将旅长。 1933年6、7月间,调回洛阳整训。之后,在嵩县、伊阳、伊川、临汝一带"剿匪"。 1934年初,调驻南阳。7月被蒋介石调驻江西。先驻资溪,后驻南城。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进南京高等教育班受训,1935年10月毕业。 1931年冬至1934年,王凌云奉命率部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四次、五次"围剿"。 王凌云于1936年2月3日叙任陆军少将; 1937年1月带职入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受训。3月毕业返部。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王旅被调参加了上海抗战,担任构筑福(山)嘉(兴)线的国防工事。与日寇激战3昼夜,期间王凌云亦身先士卒,赤膊上阵;此战蒋介石亲为王凌云题写"福山铁军";9月,被蒋介石擢升为七十六师中将师长。之后率部转战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无数次与日军激战;参加昆仑关战役,武汉大会战,长沙大会战,南昌会战、岳阳会战,进攻宜昌,桂南会战。 1940年4月,79军王凌云部76师划归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管辖; 1942年1月升任第2军中将副军长兼第76师师长。经湖北、四川、贵州、西康进入云南,6月25日升任第2军(辖第9师、第76师、新编第33师)中将军长。兼任滇西警备副司令,隶属中国远征军序列,参加滇缅抗战之松山战役,强渡乌江,与新一军与会师,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被英美国家编入历史教科书里。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美国银质自由勋章;蒋介石多次为王凌云授勋并为其题字"常胜将军",后洛阳沦陷,王凌云的母亲辗转来到重庆,蒋介石又亲自为之题写"光慈博爱"。 1943年率部参加滇缅战役,隶属于中国远征军序列, 抗战胜利以后,1946年3月第2军整编为第9师(辖整编第9旅、整编第76旅、整编预备第2旅),任中将师长。7月升任云南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总司令为何应钦之侄何绍周);兼整编第9师师长。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中,王凌云率美式机械化部队驰援74师张灵甫所部,后因按上峰指令而按兵不动,而致使74师全军覆没;7月兼任云南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总司令为何应钦之侄何绍周);1947年11月在青岛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大怒,当日便以驰援不力对王凌云撤职查办;旋即调为国民政府国防部中将高级参谋,后蒋介石查明真相,调任王凌云为胶东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司令为范汉杰);12月下旬,蒋介石在汉口任命王凌云为第13绥靖区(辖整编第9师、整编第15师)中将司令官,下辖国民党第二军,第十五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地方民团;驻守南阳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抗。。 1948年9月22日晋升陆军中将,1948年11月,王凌云丢弃南阳城逃奔襄阳,与宋希镰火并,出逃四川,聚众活动在大巴山一带; 1949年3月任河南第1路挺进军总指挥,11月任豫陕边区挺进军总指挥兼豫西行署主任。 1950年,王凌云化名张克明在四川通江找一村姑结婚,准备了其终生做一普通百姓,后被此村姑告发,遂被解放军俘虏。王凌云被俘后被押解到北京功德林战犯所改造,后因积极表现,被同仁选为战俘学习委员; 1968年9月因遭到冲击而离家出走,就此失踪,下落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