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轘辕关
轘辕关位于洛阳偃师城东南30公里府店乡境内的轘辕山上,西有鄂岭口,北有古道,是偃师现存的唯一古关。
轘辕山,形势险要,东有太室(即嵩山)、南有少室,紧接巩义、登封两市;西有鸡鸣山、香炉峰,是万安山与嵩山 衔接处的壑口。《元和志》载:“轘辕山,山路险阻,十二曲道,将近复回,故曰:轘辕。”轘辕口传说为远古时大禹所凿,为历代兵家必争和控守要地,也是洛、偃通往汝、颖、襄之捷径。
轘辕关是军事要地,古今经历过多次战争轘辕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周朝。“敬王六年(前514),郑人伐滑。允姓之戎,迁于滑内,东及轘辕”。《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晋栾盈出奔楚,过国,出诸轘辕。秦二世三年(207)二月,刘邦兵攻陈留,又下轘辕、缑氏、绝河津,击赵 贲军尸乡之北。攻洛阳不利,出轘辕关至阳城。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刘聪使其子刘桀等攻占洛阳,桀出轘辕,至梁、陈、汝颖间。永嘉五年(311)石勒称霸北方,引兵出轘辕,屯兵许昌。北魏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元颢入洛,败于河桥,轻骑南走,自轘辕南出,至临颍为人所杀。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李密破宇文化及,王世充欲乘其弊而攻之,简精卒2万余人,营洛水为桥。李密在偃师,因新破敌,轻王世充,不设壁垒。世充夜遣200骑蔽山埋伏,秣马蓐食,平明袭之,密阵未成,伏兵北原,乘高驰下压其营,密军大败。王世充进拔偃师,设置轘辕县,并在北山下设轘辕镇(即今叁驾店)。 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破王世充,攻下轘辕、罗川二县,王世充别将单雄信、裴孝达与唐总管王君廊相持于洛口,李世民率部骑5000前往援助,至轘辕,单雄信等逃 遁,王君廊追杀获胜。乾符元年(874),黄巢进逼东都,唐僖宗下诏发兵守轘辕、伊阙、河阴、虎牢。 清同治二年(1863)七月,捻军自登封经轘辕进入偃师境内,因县境大村依寨防御,不久即退。民国14年(1925)二、三月间军阀混战陕西督军刘镇华率部将憨玉琨攻打河南,河南省长胡景翼指定豫西南为樊仲秀由禹县、登封出兵轘辕关, 占据洛水南岸,侧击憨军后路,憨战败后,不久即气疯病死,于是樊军占领洛阳, 民国17年(1928)四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等发动“第二次北伐”,冯玉祥主力开赴前线,黄河以南防守空虚,樊仲秀率建国豫军乘机由郏县北攻洛阳,二十一日占偃师,冯玉祥急调部将宋哲元、石友三分别由陕、鲁入豫。二十八日宋部进驻洛阳,五月十日占领偃师,樊仲秀两面受敌,即从轘辕关南撤,石友三追至少林寺,将千年古刹少林寺藏经楼放火焚烧,樊军溃逃南阳。 民国18年(1929)五月二十二日,军阀再度混战,韩复榘在洛阳通电叛冯投蒋。二十七日韩部由洛阳向黑石关进发,因前锋受敌,后继部队即从偃师南折,过轘辕关绕道登封、禹县、许昌到达开封,韩乃被蒋任命为河南省主席。蒋、冯关系恶化后,十月十三日,冯玉祥占领洛阳,左路军庞炳勋进攻黑石关,中路军孙良诚部由偃师南下,过轘辕关从登封迂回郑州。 民国19年(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历经5个月,蒋占领郑州,冯、阎失败。九月下旬,蒋军五纵杨虎城攻占偃、洛。十月五日,冯军刘汝明率部由临汝、登封越轘辕关占领偃师,企图支援洛阳。九日蒋军一纵徐源泉部由登封过轘辕关占领偃师,;刘汝明率部北沿黄河入孟津西逃。抗日时期, 1944年5月13日偃师沦陷。9月,皮定钧和徐子荣率八路军抗日先遣支队进入豫西,在偃师南山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偃、登、巩交界处打击日寇,轘辕关也是他们作战的要地。同时,八路军河南军区成立,“嵩山人民抗日义勇军”改称“河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员张之朴率部活动在嵩山地区,经常出没在轘辕关一带,开展抗日活动。 轘辕关古道经历代不断扩修,先后又很大变化。 轘辕关有二道,一在北,唐高宗屡入嵩,凿山开道如车厢,为历代置关之所;一在南,即今鄂岭口,行人以北道幽折,林 隐奸,多以南道轩敞为便。有轘辕关碑在鄂岭口,为宋偃师知县马仲甫拥民所凿,“人便其利,刻石纪美”。轘辕关南道上,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南太守文悌开修车路,也有记其事的石碑一通,碑文曰:“洛都四面踞山,东虎牢、西函谷、南伊阙、东南轘辕,皆天险也。独轘辕关石 ,不通轨辙……,过往商贾非取道伊阙不能达洛”。这说明了轘辕关是许、洛要 ,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轘辕关南道也几经开修和扩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吕履恒平治鄂岭口路碑文中载:“……维兹鄂岭,中有其缺,古颍州之关塞,实往来之通 ,山径崎岖,仅容行人之鳞次,石 ,莫济舆马之驰驱。考王制,维(月令),有平治之文,经千百余年,曾无人焉起而修理之者,天意盖留以 段子焉。段子名润色,山西泽州人也。贾于洛,客岁贸迁,路经其地,辄发善念,慨任厥修。复有异梦惊觉。今年春,谋诸参店主人。主人纠合众善,率皆欢欣乐从,各任一职,公同一心,并立善。……遂出囊兴工于小鄂岭口,石工云集,力役辐 ,效用者不下三百余人,因其地势,随其高下,扩狭口,平险阻、……甫及五月,而一蹴告竣、……山径之蹊涧,今成履道之坦袒,阔则十有余尺,长则五百余丈。外募仅百金有奇,余尽捐之己囊。、……”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春,文仲恭任洛阳府太守,尝行部屡经轘辕, 斯民登 之苦,复虑此道因石磴 ,不通轨辙,仕宦商贾之车受阻,百货无由辐 ,而洛、偃或仰粟汝、颍,运输尤为困难。遂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捐廉600金,派员雇工疏凿。偃师县知事潘砺庵实领其工,督工者候补典史张靖,使轘辕盘回嵩少之坂,化险为夷,民尤称便。工程于同年九月竣工后,树《清开修轘辕关路碑记》碑一通,以记其事。碑文中还歌颂了带头捐款偿修轘辕关车路的河南太守文公, 在职官,更主动兴利除弊。 民国25年(1936)九月,蒋介石在洛阳度过50寿辰后,隔了一天,从洛阳坐车出发,经偃师过轘辕关到少林寺、中岳庙进行了二日游。当时偃登公路已初具规模,从偃师到登封计31公里,虽经临时整修,但他仍感轘辕道行车之艰难,年命河南省建设厅,从黄河北征用民工对鄂岭口路段进行了扩修。因山高道险,施工难度大,民工伤亡颇多。扩建后,路面因石多土少,仍坎坷崎岖,形成18弯盘旋上下,后称鄂岭口道为“十八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