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你别作志愿者
1.如果你不想发现自己的龌龊,劝你别作志愿者这是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两个例子,很有代表性。
EXAMPLE 1“不好意思,今天的活动我来不了了。”一个大型活动前,一个志愿者在群里请假。这句话成了推倒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陆陆续续,群里假条飞舞,理由五花八门,有临时才想起来要考试的,有突然感觉到头疼脑热的,更多的是没理由就不来的……每个人都忙“更重要的事情”去了,至于活动该怎么办,主办方临时上哪里去找那么多志愿者顶替,好像不关大家的事,而且挑子撂得心安理得……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做志工是一种“施舍”。——“我不要钱,免费干活,你还好意思对我提要求?当然是我想做几分,就做几分咯。”EXAMPLE 2“你们的群,你们的平台,你们的活动,应该发布这些内容……”经常看到有志愿者理直气壮地向他们为之服务的公益机构提意见,一但不按他的心意来,就在群里指责那机构,不公不益。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看到公司的规定时,多半会遵守,不然没饭吃了嘛!但,如果身份变成了志愿者,我们就要指手划脚,好像非要对方按自己的意思来,才算走在纯正无私的公益大道上。
作为一个有长期志工经历的人,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以上两种心态,我都有过。曾经,作志工于我,更像是生活的一种调剂,是有钱有闲之余才会玩的体验自我存在感、伟大感的享受。这和旅行的人享受美景,嘴馋的人享受美食,没什么本质区别,也正因此,我在工作细节上经常掉链子,而且自己还振振有词: “昨晚熬到凌晨五点了,还要怎么样?而且你们怎么这样安排,应该……” 我向负责人抱怨。
“对不起,你可以不做,要做就不能打折扣,要做就必须遵守流程。” 他回答得斩钉截铁。
我觉得他比包青天还铁面无私,无私到不近人情。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一张他抱着灾区老婆婆的照片……
“那次,很多机构去赈灾,但大多是卸下一车货,拉个条幅,照两张照片就走了。我们却是深入到最底层灾民中,真正去排忧解难。照片上那个老婆婆八十岁了,为了感谢我们,从家扛了口大锅来,说要给我们作菜……那一刻,我哭了。” 我心头一震,这是头一次,听说他会哭。然后,我开始惭愧,对我们来说,志工工作,不过是闲暇生活的点缀;然而,对见过无数在天灾人祸中挣扎;在情绪起落中失控的人们的他来说,这份工作是必须生死以赴的使命…… “你以为我作这些就算是在行菩萨道?差远了。” 2014年初,悉尼街头,当我和他聊起上述感触时,他如是说。“充其量,不过是在资粮道上前行。”
我当时初学佛,根本分不清“菩萨道”和“资粮道”的区别,但为了不显得太无知,没问。回到家,我偷偷搜索起他的公益之路,发现在去晨光脑瘫儿童中心救助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感恩孩子们,用他们残缺的身体,为我们提供了积累福德的机会……” 那一瞬,我照见了内心的龌龊……我从未对我救助的对象有过真实的感恩,这是为什么,我对志工工作的用心远不及对本职工作的关注,远不及对家人的关心……我,总以为自己在做伟大的布施,而没有意识到,别人在用他们的苦难,他们的平台,成就你的福德,成就你炼就一颗慈悲平等的心…… 2.如果你不想承担自己的人生,劝你别作志愿者
一次,一个大型活动开始前,我连熬了数夜,身体已疲惫不堪,却因为犯了几个在我看来无关紧要的小错而被负责人狠批。我终于爆发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你急什么?罗马也不是一个人建成的,团队里别人都干嘛去了?” 正在我理直气壮之时,他做了一个让我和所有人惊讶的决定----让我放假,休养好身体再说。当时,愣住的不只我一个人……活动开始在即,千头万绪,从宣传到组织都是我在挑头,此时,我怎么可能安心休息……表面上,我尊重了他的意见;暗地里,我把手机关了又开,默默地配合同事把工作作好。活动结束后,我恢复了工作,第一次开会,没因带“病”工作而遭到表扬,却因休假不休工,被狠训一顿。 “事,成与败,不过都是梦幻泡影,比做事更重要的是度人,你明白吗?” 这句话,在我听来,如醍醐灌顶。是,我有能力把每件事做好,唯独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心平和,包容,举重若轻。几天的劳累,便能让我失去了觉知;疲惫下的受责,便让我的情绪失控;同事们的几个失误,就能让我失去包容心,更糟糕的是,我把以修学佛法为目的的行愿,落在了行世俗之愿上,放不下事相上的成败得失。一个对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的人,能不惜对工作不求完美一次,只为让我学会放下,给我一个反思,休养的时间……
我突然想起了三年间,我三次向这家机构的负责人抱怨过自己的辛苦: 第一次,他说,对不起,是我做得太少,才让你这么劳累。 第二次, 他说,你要么不做……要做,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精益求精。 第三次,他让我放下,休息。
从刚入门时的鼓励接引,到逐渐的严格要求,再到教会我挑战自心限量,完成自我突破,三年的陪伴,逐步的拉抬,让我突然明白了真正的公益,不仅在于你曾救过多少人的一时急难,更在于你是否开启了他人和自己的慧命,让包括自己在内的众生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那天晚上,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任何苦兮兮的承担,充其量,只是自塑伟大感和自虐的一种。真正的承担,是先承担起自身的自在与宁静,于任何境遇能不被情绪绑架……寂静是一种承担,超越是一种慈悲。我终于明白了,两年前悉尼街头,他和我提及的菩萨道和资粮道的区别。后者是为自己积累福德,前者却是无所得故,菩提萨埵……那是对自己生命真实的承担,无求,无惧,无住,最终,自他无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文:青草令
首发 正心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