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移民文化越来越式微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洛阳调迁进入了大量移民,东三省最多,上海、广东、湖北次之,其它各省的都有。移民以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为主,中青年居多。移民对洛阳的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具体有专业文章论述),八十年代初达到了高峰,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陆续有一些移民调出,以调往大城市及回乡为主;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洛阳移民集中的大厂生存艰难,较大规模的移民一代、移民二代离开了洛阳;进入新世纪,随着大量科研院所、央企迁出洛阳,移民又一次成规模迁出。
这三次移民离开高峰,到底走了多少移民一代、移民二代,没见过官方统计,个人拍脑袋估计,得有六位数。如今移民一代自然死亡过半,移民三代基本被同化,再加上近二十年大量郊县人口、豫东人口的进入,洛阳基本已看不出五六十年前大规模移民的痕迹了,移民文化越来越式微。
我们公司东北二代大多都不会渍酸菜了,三代完全没有东北口音,生活习惯也很难看出东北人痕迹,曾经的上海人、广东人、湖北人后代也如此。 洛阳冬天做香肠的比较多,不知这是不是移民习惯痕迹?我们公司有位湖南二代,每年初冬骑着车子到郊外偷偷折些柏树枝,然后在他家后院的棚子里熏腊肉,每年那两天都会闻到熟悉的味道,这在洛阳已经很少见了。 现在是江浙移民泛滥 第一代移民背井离乡,来到洛阳,奉献技术知识和青春,要感谢这一带移民,带来的积极影响。一个地区的优秀文化属性,要靠什么维系传承?如果没有引领者,那就是大杂烩,慢慢同化,平均化,成为豫西乃至河南中原文化的普普通通一部分了。昂哥陆逊人刚到北 美大陆,也有对子女后代如何传承优秀文化的考量,于是就仿照故乡剑 桥 牛 津大学,也创立了一个哈 佛大学,培养自己的子弟,如今粗略大约20个诺贝尔奖来自这个大学;洛阳作为移民工业城市,保持不被同化,我觉得,就是发扬光大洛阳工学院(现在的名字我也记不得了),通过教育使得洛阳一直优秀。 这个话题有点深奥,本人驾驭不了,请有识之士发表看法。 人往高处走是普遍规律,这个没什么慨叹的,想让发达地区的人一批又一批地搬过来,那也是不可能的。
可以参考上海的人员构成,也都是小地方来的,上海本地人就是由宁波人啦,苏北人啦,无锡人啦混合成的。那些比上海厉害的地方,纽约啦,伦敦啦,东京啦,香/港啦,你见过几个移民到上海去的?
自/由迁徙流动的时代,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应该指望发达地区人才倒流,而是受以下两个因素的推动,一是新的贸易或者科技热点的转移,小渔村变成自/由贸易港,小山谷变成科技之乡。另一个是城市本身就在金字塔尖,除了他自己以外的所有地方,全都是小地方,全都有青年才俊怀揣梦想来此创业,达到强者恒强,不断发展。
人往高处走是普遍规律,这个没什么慨叹的,想让发达地区的人一批又一批地搬过来,那也是不可能的。
可以参考上海的人员构成,也都是小地方来的,上海本地人就是由宁波人啦,苏北人啦,无锡人啦混合成的。那些比上海厉害的地方,纽/约啦,伦/敦啦,东/京啦,香/港啦,你见过几个移/民到上海去的?
自/由迁徙流动的时代,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应该指望发达地区人才倒流,而是受以下两个因素的推动,一是新的贸易或者科技热点的转移,小渔村变成自/由贸/易港,小山谷变成科技之乡。另一个是城市本身就在金字塔尖,除了他自己以外的所有地方,全都是小地方,全都有青年才俊怀揣梦想来此创业,达到强者恒强,不断发展。
锄禾洛阴 发表于 2024-5-10 20:30
我们公司东北二代大多都不会渍酸菜了,三代完全没有东北口音,生活习惯也很难看出东北人痕迹,曾经 ...
看看上海过来的那些移民,一家要一年消耗上百斤白糖,有些生活习惯一两代是改变不了的。 感觉豫东人的大量渗入,改变了原先很多人的思路和生活习惯,变的更加深邃,更加犀利了
:) :dizzy: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5-10 22:01
人往高处走是普遍规律,这个没什么慨叹的,想让发达地区的人一批又一批地搬过来,那也是不可能的。
可以参 ...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英国这种类型,自我找到了不断进步的思想文化机制,不用外来优秀人才涌入,也能不断涌出0到1的科技产出。洛阳,如果能发展到这种轨道,就真的是华夏圣城了神都了。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2 09:56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英国这种类型,自我找到了不断进步的思想文化机制,不用外来优秀人才涌入,也能不断涌 ...
你说的这种情况,可以包括在我说的第一种情况里,小渔村是新加坡,小山谷是硅谷,我都是暗指,不明说,所以你也不用单独拿出来说什么英国巴拉巴拉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2 09:56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英国这种类型,自我找到了不断进步的思想文化机制,不用外来优秀人才涌入,也能不断涌 ...
🤮 现在是 县大队加豫东移民文化
洛阳本地文化也孕育出了优秀文人骚客。比如我们孟津区,明清两代,两位正部,7位进士,3位举人,贡生数十人。最有名的是王铎,书法大家,齐名东晋二王。可能孟津是洛阳九县中明清两代人才最多的县。孟津教育的口号就是“苦学成才”,王铎说,他一日不敢不练字,书法大家也是够勤奋自律的。 人往高处走是普遍规律,这个没什么慨叹的,想让发达地区的人一批又一批地搬过来,那也是不可能的。
没有不可能 现在中央宣布洛阳作为陪都直辖 北京的所有军警院校中字头的大学各行业总公司 除财政外交公安国防以外的各大部委连同中央党校 档案馆全部迁往洛阳 洛阳照样还能成为发达地区 外来移民后代没有庞大的亲友网,普遍混的不如本地人。 虚拟世界 发表于 2024-5-13 11:34
人往高处走是普遍规律,这个没什么慨叹的,想让发达地区的人一批又一批地搬过来,那也是不可能的。
没有不 ...
前辈想得有点多了,前几天查了一下,建/国初期总共15个直辖市也没轮上咱,现在即使再增加一个直辖,也是从那15个里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移民数量上是要超过本地居民的。但是,在居住、生活上却没有融合。
相反,移民内部倒是进行了充分地大融合,形成了洛阳特有的,主要源自东三省、河南、上海、广东、湖北及其它各省份的移民文化。各大厂矿并未从老城、瀍河成规模招工。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应该指望发达地区人才倒流,而是受以下两个因素的推动,一是新的贸易或者科技热点的转移,小渔村变成自/由贸易港,小山谷变成科技之乡。另一个是城市本身就在金字塔尖,除了他自己以外的所有地方,全都是小地方,全都有青年才俊怀揣梦想来此创业,达到强者恒强,不断发展。 锄禾洛阴 发表于 2024-5-14 07:4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移民数量上是要超过本地居民的。但是,在居住、生活上却没有融合。
相反 ...
就我们厂来说在河南省招工主要三批第一五十年代末期有一批从朝鲜战场回来的南阳籍退伍军人第二批是六十年代从豫东 豫西 豫南招收的工人 小时候同学就有家里是商丘平顶山 驻马店 南阳 周口的 第三就是在文革 武斗结束后有一批郑州的造反派被安排到我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