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绿松石铜牌饰的科学智慧内涵
二里头绿松石铜牌饰的科学智慧内涵河洛文化根,华夏第一都!二里头遗址,做为曾经的夏都,称第一无可非议,名正言顺。华夏第一都,文化的昌盛,礼仪的具足,都成为活的精神财富,传承后人。
而其中,二里头绿松石铜牌饰,是河洛文化的神圣之物,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铜牌饰的科学智慧内涵(需要有德行者方能悟入。需要长期关注河洛文化,勤奋诵读河洛经典,从善如流,积德不辍,自能悟入。急于求取功名富贵着,入河洛门是拜错了庙门。):
1、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3、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炁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河图),其气三(洛书)。
1、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3、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炁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河图),其气三(洛书)。
以上数条经典语句摘自于《易经》《黄帝内经》等,略述其现代科学意义:
河洛文化中,古人认为道是宇宙人生的本体和背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就像空气,久在其中,日日服食而不知其味。必待环境污染,空气污浊,人们方认识青山绿水的不可或缺;必待人体呼吸本能即将丧失,只有出的气,没有进气,生命将去,才认识到生命就在一呼一吸间延续。
道又简单分为天道与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人为中心来认识万物世界,大千缤纷,各各不同,这就是人道的观点看法。而站在整体统一的角度来认识宇宙,万物源于一,源于道,万法归一,众生同体平等。这即是天道。天道包容了人道,天人合一,人道要服从、遵法于天道。
通常我们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就是指天道。
1、道归于一心,这一心就是德一、天一心,是我们真正的、人人本具的妙明初心。
2、初心或德心,其中具太极,一阴一阳,生生不息,具备无穷的创造力和包容性,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3、初心分化堕落,则入于第六意识妄想分别心。妄心觉悟知收敛,则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升华归真返道。
4、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河图洛书是沟通道心与世界万物的桥梁,河图洛书向内涵蕴依存于虚空大道,向外包容宇宙万物大千万象。故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之元。
5、道一(或德一天一)中演化出五行,而又一炁含三。三五之道就是河洛大道数理精髓。五行分阴阳则为10,是河图之数象;一炁含三,细分纵向天地人、横向左中右,则成九宫,即洛书也。故河图洛书,华夏文明之源。
论语中,子曰:吾道一以贯之。非独儒也,儒释道皆一以贯之 ,儒释道马亦皆一以贯之。非如此,则不成其大道也。河洛文化与儒释道马水乳交融,自也一以贯之。
今简述之。
比如河洛文化之皇冠明珠河图洛书,从数象看,皆显五行运转之象。此“五”,一生五,五归一,一亦五,五亦一,非世间俗相,乃世出世间之妙象也。为其体常守一清净,故能为万象万法之源,生生不息,造化无穷;为其象能随顺阴阳五行三才八卦之道而变易分化,成就世间一切幻象,蕴积三界大千不同。此妙,实非世间语言文字所可描述。
故道之经典常以自然、不言、无为、无我、中庸等反复申明,告诫学者。
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中达真诠。
《黄帝阴符经》开篇数句,皆在讲述此“五”之妙用。若你尚有资质,天目并未完全锁闭,反复诵读,自能观照。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即五行也,为其透泻天地之机。)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二里头牌饰的核心,就是其中的两只“眼”——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生生成万物。
《内经》是如此释义: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炁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牌饰上的这两只眼其实是“1”——整体1,天地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1”中,论空间地域,能涵九州;论时间,寒暑轮回12个月。
铜牌饰上其它的纹饰,都是在庄严、显示这道“眼”的神奇——生生不息,盛德大业。
二里头牌饰图案已十分成熟,抛却虚华,独留淳朴与天真。所以二里头牌饰现代人粗看起来很不显眼。
在良渚文化中,我们也能看到二里头牌饰同样的图案,但经过“包装”,则“声名洋溢”——它就是著名的良渚神徽——羽冠圣王骑兽图。
其实,哪里有什么神兽,那两只眼,就是中华文明的至宝——大道真心,一阴一阳,生生不息,清净自然。
大道神圣,心诚则灵!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为庄严此大道,为与大道心灵契悟,感应道交,必须奉献自己的全部身心——把一切妄念私欲彻底抛弃——这就是心诚则灵。
所以,考古器物中所称的“饕餮纹”或“乳钉纹”,皆是二里头铜牌饰和良渚神徽的变体图案。
饕餮即是大道。 如来之身曰正遍知,我等之身号性颠倒;然其体本无二无别。
觉悟了,即大道;颠倒妄执,则是饕餮贪婪鬼。 莫错看了饕餮——其体是大道。
六祖曰: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之悦。
要戒慎,要恐惧时时事事。
大道至微,识者了了。
贪婪生于自心,不从外来。 夸父即智慧,饕餮即德性。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