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过后电影票说:这里的单身率真高

2019-08-09 15:34 28956人阅读 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过后电影票说:这里的单身率真高

[复制链接]
清雅小居 发表于 2019-8-9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翟亦绮
            

“单身久了,买票也没看日子,居然敢在七夕孤身一人来看电影。”有网友分享了自己今天的观影感受。
            

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去餐厅、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去看电影……这是网上流行的《国际孤独等级表》中的孤独前4级。看起来有些扎心,却是不少人真实的生活方式。
            

            
            

七夕来临之际,用户观影决策平台淘票票和灯塔专业版联合发布了针对观影人群的《95后“单身”地图》。
            

根据这份数据地图,在95后观影人群中,有29%的用户购买“单身票”(仅买一张票)观影,这些人中的54%为男性。
            

而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单身”观影率越高。一线城市“单身”观影率最高,达到了34%;四线城市的“单身”观影率也有26%。北京、上海、山东、天津、辽宁成为“单身”观影率最高的五大行政区域。
            

个别瞄准文艺青年放映艺术电影的影院,甚至有80%的“单身”观影率。全国“单身”观影率超过50%的影院,也有将近200家。
            

不仅是电影行业,单身经济也逐渐渗透进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人食餐厅、迷你KTV、胶囊酒店、一人旅行等各行各业的孤单消费也都应运而生。这个七夕前夕,一个人跟团游的人数也暴增了40%……
            

“一个人的经济”火了,它的蓬勃活力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科技、新业态。近年来在电商平台上,1.6L小电饭煲、2L小型微波炉、300ML小型豆浆机、小型立式充电吸尘器,凡是跟“小”字沾边的一人用生活家电家具,销量都有显著增长。
            

因此有人调侃称,各方面都已经瞄准单身人士了,除了爱情。
            

“单身经济”的兴起,有“需求侧”结构变化的原因。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全部人口的总和。而如今这些孤独人口往往分布于金融、互联网IT、教育等高薪职业中,具备相当的消费能力。
            

另一方面,社会结构和集体意识的转变也在发挥作用。《单身社会》一书就分析了推崇独自生活盛行的原因——女性地位的提升、通讯方式的变革、大规模的城市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
            

更深层次的,还缘于人们对于当代知识的一种认同,那就是追寻成功与快乐,并不依赖于要将自己与他人相连,相反,这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获得寻求其他更好选择的机会。
            

因此,这一代人在选择“究竟什么才是恰当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可能不会像上几代人那样,产生深刻的自我怀疑,或者面临沉重的朋辈压力,认为自己不够合群,或者缺乏社交能力,因为“单身”就是他们让自己轻松自在的一种状态,或者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而“单身经济”的应运而生,正是体现这样一种对多样性的包容,和对个体权利的尊重。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们可以期待这个社会对独自生活的人越来越友好:一个人去餐厅吃饭不再被安排在角落,“第二份半价”的同时也有优惠的“单身套餐”;一个人去电影院不必尴尬地躲避旁人的目光;旅行社也不会再拒绝个人的报名……
            

所以一个人吃饭、逛街、看电影,似乎也没必要和孤单落寞画上等号。正如德国社会学家乌尔利希·贝克写道:“在人类历史上,个人第一次成为了社会再生产的基础单位。”
            

即使单身,也可以拥有大大的能量。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