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戏楼
又想起村里的戏楼。虽然戏楼是我们村里的最大建筑,但只有一层,称作“楼”有点名不副实,但村里人一直是这样叫的。几年前,在父亲的电话中得知,村里的戏楼塌了;父亲还说,也是巧了,就在当天几个小时内支书“老发”也死了。
村支书“老发”掌控全村二十多年,直到因病没法再继续干下去,而这退下来一两年便已病故,难免让人伤感,尽管老支书在村民中的口碑并不怎样。
相对老支书的离世,更让我伤感的是戏楼的坍塌,想着此后就再也看不到这个曾经带给儿时自己许多快乐的所在。
但还算幸运,戏楼塌后不久恰好回了次村子,特意去看了看,还留下了几张照片。前一张照片中的,就是村里的戏楼坍塌后的情景。
其实,村里的这个戏楼多年来已没再演过一场戏,完全就是个破旧的摆设。自从包产到户后,村民都忙着自己的几亩地,参与唱戏的人越来越少,有次过年期间,村里准备唱三天大戏,结果前两天把排练过的戏给演完了,第三天实在没啥可演的了,只好让村里平时好热闹好搞笑名叫“甲狗”(儿时好伙伴的父亲)的上台救场。此君上台学狗叫、学驴叫、学火车进站出站,逗得大家大笑。因为看戏的也有周边村子的人,这让我们村在周边留下了笑料,还留下了句顺口溜说是:“丰人家(丰润村的当地叫法),搭戏台,搭起台子没啥唱,唱了个狗咬仗”。
后来戏楼逐渐就荒废下来直到坍塌,没想到的是仅过了一年,父亲在电话中高兴的告知,戏楼又建起来了,和原先的一样大,村里在县上争取了拨款,又在全村筹集了些捐款,花了二十多万呢,每家都出钱了。
听到这消息真是感慨良久,原来村民对戏楼都是有感情的,这个并不富裕的村庄却要筹钱重建这个不再有实用价值的摆设。也许这些难以表述的情结,便是一种文化或者说是信仰的基础。
翻老照片,翻到了这张村里戏楼坍塌后不久的照片,凑巧还发现了几年前拍的关林庙门前的戏楼照片(后一张张照片)。
听说过戏楼一般都是面朝北的,因为庙门绝大多数是朝南的,唱戏是为了给神看的。村里和关林的戏楼都是朝北的,但关林的戏楼虽然好看些,但是比较小而且有柱子碍事,建这样的戏楼一定就没想着用这唱大戏,纯粹就是糊弄关老爷的。感觉还是我们村的戏楼好,又大又实用,尽管新戏楼建成后仅仅在落成典礼时演了一次大戏。
有机会发个新戏楼照片看看 楼主村里的戏楼,颇有沧桑感,历史名村吧?
跑陕西秦岭和山西太行山的时候,发现几处村子保存着古旧的戏楼。中原地区存留的戏楼已很少了,曾在鄂豫陕交界处“一脚踏三省”的荆紫关有幸见到过。
正如楼主所说,演戏不演戏,承载的都是几代人的记忆。这些文化象征物,有它不嫌多,没它只嫌少。能重新修建,也是个正事,值得赞许。 不乱说话 发表于 2018-12-19 21:03
有机会发个新戏楼照片看看
几年没回村子了,没机会拍下新戏楼照片,再回去了看看拍个照。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8-12-19 21:45
楼主村里的戏楼,颇有沧桑感,历史名村吧?
跑陕西秦岭和山西太行山的时候,发现几处村子保存着古旧的戏楼 ...
谢谢认同,大家都有相似的怀旧之情。
我们村子就在陕西渭北旱原,只有一千多人,也算不上历史名村,但历史也比较久远,村子文化气息比较浓,这两年村里还举办桃花节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