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Dr13339 发表于 2018-10-25 13:05

弘扬师德

新时代赋予我们崭新的使命,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为重大的部署。“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高度评价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时刻响应时代的号召,同时我也倍感荣幸与自豪,因为在国家前进的步伐中,可以看到我的足迹,在我热爱的职业生涯中,默默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常常扪心自问,作为教师,怎么样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深得家长们的信任呢?古人云:“人之情,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我认为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勉励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李芳老师就是这样的好老师。李芳教师以德施教、心怀大爱的先进事迹深深触动了我,被她不惜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所打动。她扎根山区从事乡村教育29年;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她默默耕耘、精心育人的崇高师德深深打动了我。是因为热爱自己的事业,爱护学生,才会有了在学生遇到紧急危难的时刻,不假思索、挺身而出的勇气;才会有了专心钻研教学方法、攻克新知识的锐气,她舍身救人,不畏艰辛,心怀大爱,用单薄的血肉之躯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命之课,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教师的责任,什么是人民教师,让我领悟到了她的光辉形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师德之崇高、师魂之伟大!我会以此为标杆,激励着我继续前行。一个人的高度不重要,重要的是向上的姿态,不得不承认,李芳老师是一位善于思考学习,并且具有很强行动力的老师。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李芳老师就是具备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师者都是对教育事业怀着崇高的使命感,为了追求真理而上下求索。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专业学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发面的知识,能教给他们许多新鲜有趣又非常有用的知识,我应该努力增强自己的“师风”“师德”的修为,达到“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教育目标,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自古以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是对老师所需具备的素质的一种理解,但是在当今社会,师德师风注入了新的内涵: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在,其次是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学生们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我们的性格、品德包括个人的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所以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教师的应该是平易近人、勤奋好学,虽然李芳接触新的教学时间不长,但是她能边学习边实践,活学活用,而且还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但也保持了教师该有的眼严厉,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我们不能把学生当做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这就要要求提升自身素质,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要善于与学生作学术思想的平等切磋,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以心换心的沟通交流,吸取学生的有益思想,以达到师生的彼此真情理解。爱是人类的天性,爱是人世间一轮最温暖的太阳,爱具有无穷的力量。教育事业是充满爱的事业,只有拥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仁爱之心的学生。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曾指出:“教育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教育,而只是一种教学技术而已。”古今中外,凡有大成就的人一定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一定走不远也飞步高。教育更是如此,凡成功者都是有教育信仰的人,而那些把教育当做谋生手段的人,充其量就是一个教书匠,不会感到幸福。任何好的外部条件,都不可能代替我们的信仰。教育人最怕的是没有心中的信仰,信仰危机就是最可怕的危机。因而,要崇尚师德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工作锻炼了我,生活造就了我,长路漫漫,只因学无止境,我会一如既往坚守初心,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有了崇高人格,确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同时又能刻苦专研、严谨笃学才能潜下心来奉献教育,建功立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弘扬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