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281】“说文解字”与中国文化
关于《说文解字》,有两种理解:一是对《说文解字》这部字书的研究,以清朝“说文四大家”、董莲池《说文解字考正》为代表;二是运用《说文解字》的方法,对文字进行解说。王宁等先生为代表。一、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其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一)你不知道汉字有多美字形规范美观,学汉语患失读症者几乎没有;组字要素多、组字方式多、组字和组词灵活;音节丰富、语言容量大、表达简洁明快而清晰;语法简单又灵活,语言稳定性好;而字母文字不能像汉字的偏旁对事物进行归类,词语多而冗长、累赘。
1、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1)语音特点:音乐性强,音节构成,结合特点,阴阳上去; 变调、变音、格律诗。2)形体特点:方方正正,规范整齐,无形态变化;回文诗,顶针格,璇玑图。璇玑图:唐代女杰武则天,推出二百多首,宋代高僧起宗,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康万民按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读法,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诗四千二百零六首。3)字义特点:“见形知义”,超越时空,构词力极强。 前者,山川风云草木虫鱼;后者,核心词、普通词、多音词(风、雨、王、食、膏、泥)等孤立的文字是静态美,组词成句更是以简驭繁灵动跳跃,智慧无穷。如:手机,电视,打扫卫生晒太阳,救火。
2、“六书”及其主要特点1)象形字的种类: 独体象形:山水鸟牛燕田交接象形:果眉瓜石白禾2)指事字的种类: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如:一、二、三、四……象形加指示性符号;如: 本,末,旦,亦,尤,于,元,叉,寸,兀,刃、甘…… 3)会意字种类:同体会意字:“又双叒叕体”“这帖子要火炎焱(yàn )燚(yì)了!” “六年七相,这真是一方水沝()淼(miǎo)土圭垚(yáo)养一方人从众啊!”二组重合,比从并化珏朋林犹戋丝棘枣赫蒜哥爻圭三重组合:森、焱(yan4 火盛)、磊(众石)、众、聂(驸耳私小语也)、轰(形容车多的声音)、芔(hui4 卉)、晶、品、淼四重组合异体会意字:休莫须有,豫,为,息假借字,很多所谓的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变而来的。之乎也且其以亦而….
3、亦声字、右文说、部首切除法1)亦声字:会意兼形声字。“婚”,《说文》,“娶妇以昏时”,这种在黄昏时分女方才入夫门拜堂行婚礼的习俗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沿用。姓,从女从生,生亦声;娶,从女从取,取亦声;更,残留着抢夺和伤害的暴力色彩。嫁,女家从家,家亦声。伙,从人从火,火亦声;(古代兵制,十人一锅同伙做饭,同火之人即为伙伴)什佰仟......功,从力从工,工亦声;汐,从水从夕,夕亦声;“坪”,由“土”和“平”会意而成,土很平之处就是坪,而“平”同时又表示读音;返,从走之(行走)从反(回头),反亦声;定,从宝盖(房屋),从正,正亦声。(屋正则稳定)“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古人巧用亦声字撰写对联。
2)“右文说”宋代王圣美“右文说”,以声通训诂。“右文说”是指形声字的声符在表声的同时还表意。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说:“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这就是说凡从“戋”声的字都有小的意义在内,“戋”(jiān)在表声的同时还表意。右文说,虽有一定道理,但明显绝对化了,过犹不及。夾,峡、狭;亭,停;天、顶、颠、巅;同源词研究的重要方法,音训,形。训、义训
3)劈文切字法又称“部首切除法”。安子介先生提出,一个形声字切除其表义的部首外,其大部分声旁“也是有意义的”,不少汉字可以“因声求义”。他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视觉文字,是一种具有逻辑性的文字。不管形状简单或复杂,都是一张图画。汉字的声旁不仅有标音的功能,而且都是有意义的。他说:“汉字是一个艾丽斯仙境似的领域,每一段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眨——眼“目”困“乏”了就眨一眨。霉——“每”天都下“雨”,东西就容易发霉。汗——用力“干”,滴下汗(氵)。海——“每”一滴水(氵)都流到一处,就汇成海。播——用“手”把带壳的“米”(采)撒到“田”里,就叫播种。注意,对一些不适合解说的形声字就不可牵强附会地硬作会意析解。
(二)、你不知道汉字汉文化的处境有多尴尬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正确并优雅地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就当前形势来说,培养对汉字的情感,能准确使用汉字,已经是当之无槐的中华文化传承者。强化外语的重要性,势必弱化民族文字,造成语文能力的普遍下滑,出现了很多令人尴尬的情状。一些不读错的字读错了,一些不该写错的字写错了,一些不该用错的字用错了。大领导“陶治”情操,小领导“造旨”很深。即、既不分,全民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维护汉字的规范性,刻不容缓。汉字不仅仅是交际工具,更承载着5000年的民族文化。
二、运用《说文解字》的方法,通过汉字研究中国文化1、王宁先生通过《说文解字》所研究的文化领域第一章《说文解字》与汉字学第二章《说文解字》与汉字文化学第三章《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古代神权思想第四章《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古代王权思想第五章《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底层奴隶生活第六章《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古人发明权第七章《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古代玉文化第八章《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古代乐器文化第九章《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古代酒文化第十章《说文解字》与古代烹食用字一、烹食总称;二、肉食、水产及其加工;三、粮食与菜蔬;四、饪法与用火;五、烹食器皿十一章《说文解字》车部字与古代车辆名词探源一、上古车辆及其营造概况二、《说文解字》车部字分析三、古代车辆相关字词探源与车辆文化的考察
2、万献初先生《说文解字》讲义所关注的文化领域一、说文解字与中国婚姻家族制度二、说文解字与古代禁忌与避讳三、说文解字与古代的精神文化四、说文解字与中国文字五、东巴文(专列)
二、说文解字,从“禾”字说开去汉字既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同是又是文化化石,携带着远古时代的信息。前边两位先生关注的领域,可以学习他们的论著。第二部分另辟蹊径,通过对“禾”字及相关文字的梳理,试图走进中华先民的生存空间,感受他们的生存状态,了解他们的生存方式,触摸他们的精神和情感。看这棵“禾”的种子,如何在这块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禾,字形像幅图,就是一棵枝繁叶茂颗粒饱满的庄稼形象。它可以代指赖以生存的各种谷物。《说文解字》:禾,嘉穀也。
1、从“禾”字字族分析黍《説文解字》:黍,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穜,故謂之黍。从禾,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爲酒,禾入水也。”稷,《説文解字》:稷,五穀之長。本义:稷谷。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稷为谷神。社稷(指国家)。稗,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低劣的。稻田里看似禾苗的野草。《説文解字》:稗,禾別也。从禾,卑聲。琅邪有稗縣。 秒,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形体小。秒,篆文(禾)(少,小),表示小禾,即尖细的禾叶。造字本义:禾叶的芒尖。《説文解字》:秒,禾芒也。从禾,少聲。颖,《説文解字》:穎,禾末也。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倾”的本字,表示向前斜伸。稍,篆文(禾)(肖,小),造字本义:尖细的禾芒、禾梢。稍,《説文解字》:稍,出物有漸也。从禾,肖聲。稿,“稿”是“稾”的异体字。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蒿”的省略,表示茎杆坚硬高挺的野草。稾,篆文(高,即“蒿”)(禾,庄稼),表示如蒿的稻草。造字本义:稻穗脱粒后凌乱弃地的稻草。《説文解字》:稾,稈也。从禾,高聲。附:农村铺床用的稿荐词典解释为:1、谷类植物的茎。2、稻草、麦秸等编成的垫子,用来铺床。
秭,《说文解字》:秭,数亿至万曰秭”。和籽实的之多的秭,有内在的词义联系。科,《説文解字》:科,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附白话版《说文解字》:科,程品等级。字形采用“禾、斗”会义。斗,量谷量米的器具。 秩,《説文解字》:秩,積也。从禾,失聲。《詩》曰:“積之秩秩。”排列有序。 租,《説文解字》:租,田賦也。从禾,且聲。税,《説文解字》:税,租也。谷物所交的租赋。私,《説文解字》:私,禾也。从禾,厶聲。利,《説文解字》:利,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本义:快刀收割庄稼。移,《説文解字》:移,禾相倚移也。把密集的庄稼移走。厤,造字本义:名词,推算日月运行与季节时令变化以指导农业生产的纪时法。《説文解字》:厤,治也。种,《説文解字》:種,先穜後孰也。包括耕、植、收整个过程。秀,《説文解字》:秀,上諱。漢光武帝名也。谷物扬花,抽穗灌浆。抽穗叫“秀”,不结穗叫“秃”。
稔,庄稼成熟。穆,《説文解字》:穆,禾也。庄稼成熟后籽实脱壳纷纷掉落。秉,年,兼,历;歉,《説文解字》:歉,歉食不滿。兼,手持两棵禾。稼穑,《説文解字》:稼,禾之秀實爲稼。穡,榖可收曰穡。常稼穑并称。或曰,春耕为稼,秋收为穑,合称稼穑,泛指所有农事。黎,《説文解字》:黎,履黏也。从黍,省聲。古文利。作履黏以黍米。非确。积,《説文解字》:積,聚也。本义:储备的粮食。稳,《説文解字》:穩,蹂榖聚也。一曰安也。从禾,隱省。古通用安隱。秦,《説文解字》:秦,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从禾,舂省。造字本义:打谷脱粒。稀,《説文解字》:稀,疏也。从禾,希聲。稠,《说文解字》:稠,数量多。馨,《説文解字》:馨,香之遠聞者。从香,殸聲。殸,籒文磬。香,《説文解字》:香,芳也。从黍,从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凡183例,说明先民对“禾”极高的关注度。大数据分析例证(时代、地位、倾向)。
先民的生存空间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黄土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西、北有高山荒原,东南有大海阻隔,相对封闭安逸,地理位置优越。独特的条件,催化了农业文明的发展。厚重的黄土层,湿热的气候特征,使得小米成为当时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主粮。农业生产,有着漫长的生长期,整个过程都需要精心照料,稍不留心就可能遭遇虫灾、草荒、旱涝、冰雹。万一粮食减产或绝收,就可能冻饿而死。因为粮食来之不易,人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熹)
4、“年”又是什么?年味为什么淡了? “年”,下为“人”,上为“禾”,字形为人背着一捆庄稼,为丰收时刻的景象,本义为五谷成熟时的“收成、收获”。古时一年种一茬庄稼,收成一次,也就是一“年”。从甲骨文到楷书,3500年的演变,简化字的“年”字已看不出它的本义。“年”字蕴含着劳动的汗水、对土地的深情、丰收时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社会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自己的劳动成果,渴望让亲朋好友分享,于是少不了“走亲”和“串友”。走亲串友,都要带上自己的心意,让对方尝尝自己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 任何一种风俗,都脱胎于产生这种风俗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农业文明的特点是高度依赖土地,农业生产决定了需要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族团结。生存不易,宗亲之间互相关心、帮衬,才能更有利于繁衍发展。“民以食为天”,粮食丰收了,谁也不会吃独食,一定要做成最精美的点心送给亲戚朋友尝尝。旧时敬重,去老亲家,还要带肉呢,俗称“礼条”,以肥为美,腰窝肉,香嘛。现代人看见肥肉发怵,是理解不了古人的生活条件,好久不吃肉,肥的才过瘾。饿上几个月,看见白面馒头都是香的。 演绎出来的风俗就是,待客一定慷慨大方。宁穷一年,不穷一节。平时舍不得吃的,藏着,让客人吃了才满意;平时舍不得喝的,让客人喝晕,才尽心尽意。中原酒风盛,有人认为粗鄙,那是没搞清楚文化渊源,不明白这一习俗背后的初心。酒风盛,是因为心情高。现在都富足了,喝酒不是难事,难的是千万别喝出事。
“春节”和”过年“本是两码事,怎么后来成一回事了呢? 细看“春”字,从草,从日,从屯。屯,表音,亦会意,为种子膨大萌芽状。“春”的本义就是“大地回暖种子像草芽一样破土萌生”的时候。
春节,顾名思义,是立春的节日,在农耕时代,意味着春天的开始。 夏、商、秦的春节,各不相同,曾分别以正月初一、十二月初一、十月初一为新年的开始。汉武帝下令以夏朝的正月初一为新年第一天,一直沿用至今。而“年”节,是对丰收的庆祝,是对土地的感恩,是对神灵和祖先的报答。什么时候热热闹闹操办这些活动最合适呢?放在冬闲时节!于是,“春节”和“过年”逐渐靠拢并走向融合,“春节”就成了“大年初一”。
都市里的生活,和乡土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居住在城市里久了,防盗门一关,自家小天地过日子,谁还以让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为乐?别说分享果实,连果实从哪里来的,就不一定知道。问小孩子知道馒头是从哪儿来的吗?回答街上。知道面粉从粮油从哪里出的吗?回答超市。很多孩子已经不知道食物从何而来。当人们脱离了对土地的依赖,不知稼穑之艰,失去了对土地的深情,体会不到汗水带来的快乐,享受不到收获的喜悦,失去了对祖先和神灵的感恩,少了亲友间的分享帮衬嘘寒问暖,年味就再也浓不起来了。无论鞭炮的声响再热烈,也是没有根的热闹,是没有亲情滋养的折腾。年味淡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是坏事;从现代生活的角度看,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也是好事。最大的快乐总是来自于最关注的事。当心灵视野中的快乐、满足和土地渐行渐远,农耕劳作五谷丰登、走亲串友嘘寒问暖,淡出了情感焦点。人们最关注的是手机、网络、电视、购物和旅游等等。那里淡了,这里浓了,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年味的分散化、多样化。鱼与熊掌,的确不可兼得呀。
感谢平和淡远老师的精彩讲解!
感谢论坛的精心组织!
感谢义工的辛勤付出!
感谢千山矿业提供场地!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谢谢大家!
论坛现场拾遗 伐主席的风采
本期主讲嘉宾来老师的风采
来老师的网名比真实姓名还要出名:平和淡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