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背一首“写秋”的古诗,小儿将“自古逢秋悲寂廖”的“廖”字读成仄音,错了吗?

2018-10-15 10:16 20490人阅读 24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让背一首“写秋”的古诗,小儿将“自古逢秋悲寂廖”的“廖”字读成仄音,错了吗?

[复制链接]
北方有佳人 发表于 2018-10-15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题,有说对,有说错,有正确答案吗?
刹那永恒 发表于 2018-10-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查查字典,查查别人的解
沙发 2018-10-15 10:37 评论 收起评论
过去现在未来 发表于 2018-10-15 1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搜一下,什么都有

zì gǔ féng qiū bēi jì liáo,
wǒ yán qiū rì shèng chūn zhāo。

本句出自刘禹锡《秋词》。全文如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板凳 2018-10-15 10:40 评论 收起评论
瞎喷 发表于 2018-10-1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是这个二声吧,否则后面的韵有点乱。
地板 2018-10-15 10:5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北方有佳人 发表于 2018-10-15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刹那永恒 发表于 2018-10-15 10:37
查查字典,查查别人的解

查了,就一个读音,念“去”声。
5# 2018-10-15 11:0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北方有佳人 发表于 2018-10-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瞎喷 发表于 2018-10-15 10:56
好像是这个二声吧,否则后面的韵有点乱。

也感觉念“阳平”,这样后面押上韵了。
6# 2018-10-15 11:07 评论 收起评论
咋啦,乖 发表于 2018-10-15 11: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咋啦,乖 发表于 2018-10-15 1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刹那永恒 发表于 2018-10-15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诚信为本ABC 发表于 2018-10-15 11:25
南方人最怕这个了!小儿都嘲笑我不懂话极其不标准

说明你不懂话真的不标准
9# 2018-10-15 11:3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北方有佳人 发表于 2018-10-15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遇见花开 发表于 2018-10-15 10:40
搜一下,什么都有

zì gǔ féng qiū bēi jì liáo,

谢指教。
还搜听了专业部门的今声读古诗,应读去声。
如您贴出读平声也无错。
有语文老师给个准确的答案吗?
10# 2018-10-15 11:35 评论 收起评论
咋啦,乖 发表于 2018-10-15 11: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北方有佳人 发表于 2018-10-15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一走 发表于 2018-10-15 12:11
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

谢诗例,辛苦了祝好!
12# 2018-10-15 15:49 评论 收起评论
七好观众 发表于 2018-10-15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13# 2018-10-15 16:1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北方有佳人 发表于 2018-10-15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诚信为本ABC 发表于 2018-10-15 11:24
太难
思:有何用?
窥:教育一斑驳!

小儿进了一个国学小班,看《唐之韵》诗豪篇,大师级解说员把“廖”字读去声引争议。
中国咏秋最好的诗读音不一,蒙圈了。
14# 2018-10-15 17:1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北方有佳人 发表于 2018-10-15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15# 2018-10-15 17:18 评论 收起评论
咋啦,乖 发表于 2018-10-15 17: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北方有佳人 发表于 2018-10-1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一走 发表于 2018-10-15 17:38

古:平
今:平

        现代汉字最权威的新华字典(官版)“廖”字咋就一个“去声”读音,就是一个姓氏。用“廖”组词,显示一个汉语词汇“寂廖”,都是念去声,反过来用“寂”组词,“廖”字又变平声了。大蒙圈了!
        这网上的百度真不靠谱!
17# 2018-10-15 22:20 评论 收起评论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8-10-15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有佳人 发表于 2018-10-15 22:20
现代汉字最权威的新华字典(官版)“廖”字咋就一个“去声”读音,就是一个姓氏。用“廖”组词,显示 ...

又是一个关公战秦琼。
楼主没注意两个liao,是一个字吗?
楼上几位老师指点是对的。你自己不细心,搜出来了“广”字头的姓氏“廖”(去声)。注意了,诗词中是“宀”字头的“寂寥”的“寥”。平声,没错。
你说的那个大师念错,和你一样,把“寂寥”的 “寥”看成了姓氏“廖”。广——宀,有区别。
18# 2018-10-15 22:3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北方有佳人 发表于 2018-10-15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8-10-15 22:39
又是一个关公战秦琼。
楼主没注意两个liao,是一个字吗?
楼上几位老师指点是对的。你自己不细心,搜出 ...

是搞昏头了,廖,寥两两不分。
谢谢平和老师眼光犀利,可这事的起因的确是因孩子们看了相当层级拍摄的《唐之韵》说刘禹锡诗的那一集才迷惑的。我从爱奇艺看了一下,大概是第十七集。
旁白秋词一诗,“寂寥”咏读时“寥”字是仄声,这不是误导孩子吗?
替孩子再谢谢您了!



19# 2018-10-15 23:25 评论 收起评论
熟悉苹果 发表于 2018-10-1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一走 发表于 2018-10-15 17:54
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韵,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是平水韵。

        刘禹锡是咱洛阳中唐人,[平水韵]是南宋时期才出现的。
        历代韵书庞杂,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1: [诗经],[楚辞]时期,已有较完备的古韵系统。
               2: 南朝梁已有“四声”之说,也就是所谓的“平,上,去,入”。
               3: 隋朝出现了以“洛阳音”为主的[切韵]。
               4: 唐有[唐韵],为[切韵]的“増字加注”之作。刘诗当以此而作。
               5: 北宋之[广韵],南宋之[平水韵]。其[平水韵]今人作诗多参照此韵。
               6: 元之[中原音韵],是研究“近代普通话”语音的重要资料。
               7: 明清[十三辙],[佩文韵府]。
               8:今十八韵部的[中华新韵]。

         以上是中国古诗词用韵韵书大致发展脉络。



20# 2018-10-16 08:50 评论 收起评论
熟悉苹果 发表于 2018-10-1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有佳人 发表于 2018-10-15 23:25
是搞昏头了,廖,寥两两不分。
谢谢平和老师眼光犀利,可这事的起因的确是因孩子们看了相当层级拍摄的《唐 ...

         楼主是“乌龙”了。用现代语音去读古诗词,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新时代的吟诵用普通话就可以了。所谓传统吟诵,新吟唱是专业人士的事。
         需要把握的是音律,音步及音韵尽量和谐准确。
         小孩学古诗是极有益处的,《唐之韵》是一部很好的教化片,个别瑕疵注意就可。
         其实您可以找一下方明,雅坤的唐诗诵本,其逐句的读音应是标版。
         刘禹诗的《秋词》出句从格律层面上是半拗句,以解说员的主观臆断,是以仄起不入韵句且完全合律的角度来读的,是否这样还值得商榷,毕竟楼主看错的“廖”字有假借成份,解说员误以为此“寥”字可读成彼“廖”字的音调。但不入韵又成了“白脚”句,而“寥”字与后面的韵字又同属“萧”韵部,又产生所谓“撞韵”之嫌,更何况格律诗不能平仄通押。
         当然,个见是解说员之误,应以仄起入韵式来读,这样的半拗句式唐诗绝句很多,如“日照香炉生紫烟”等。有网友贴出古诗中含有“寂寥”平仄用法的例句则最能说明问题
       《唐之韵》是国内少有的反映唐代诗歌的巨片,反响轰然。把写秋最好的名句读成这样,孰对孰错,留待专家评判吧。
21# 2018-10-16 10:43 评论 收起评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北方有佳人 发表于 2018-10-16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熟悉苹果 发表于 2018-10-16 10:43
楼主是“乌龙”了。用现代语音去读古诗词,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新时代的吟诵用普通话 ...

一件小事您费心了。
中午托人下载了两位国宝级大家诵读唐诗的声音,真好听!
诚谢苹果,平平安安!
22# 2018-10-16 13:41 评论 收起评论
九霄孤鸿 发表于 2018-10-1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熟悉苹果 发表于 2018-10-16 10:43
楼主是“乌龙”了。用现代语音去读古诗词,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新时代的吟诵用普通话 ...

   《唐之韵》纪录片应该是很严谨的,毕竟是近似国家层面的官摄。如果说吟诵中出现这么大的疏漏,至今无人出来纠正(包括专业人士)是有些不合常理。唐诗名句颇有影响,勿误人子弟;也许人家认知不同,但不敢苟同。
       层主分析的有道理,足见格律诗韵上功力深厚且谦逊有加,赞!
       隔屏遥握。
23# 2018-10-17 14:4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北方有佳人 发表于 2018-10-18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但更不懂。
24# 2018-10-18 19:25 评论 收起评论
熟悉苹果 发表于 2018-10-19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霄孤鸿 发表于 2018-10-17 14:46
《唐之韵》纪录片应该是很严谨的,毕竟是近似国家层面的官摄。如果说吟诵中出现这么大的疏漏,至今无人 ...

谢“孤鸿”,别笑话我了。
金秋吉祥!
25# 2018-10-19 09:06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