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8 11:49

“掘地见母”旧事新说

                        “掘地见母”旧事新说                      他小时候连亲生母亲都不待见。古代时候女人生孩子跟过鬼门关差不多,偏偏他竟然是倒着生的,这不是来要母亲的命嘛。接生婆一番努力之后,少不得要将利害向这家里的主人讲清楚,最要害的,还要问上一句,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这一问不打紧,正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女人差点没被吓死。幸而有惊无险,孩子总算生下来了,母亲也奇迹般地满血复活。母亲心悸之余,竟然直接给孩子取名叫“寤生”。这哪是人名字啊,现在的人养个猫猫狗狗取个名字也比这个名字好听。    这个叫“寤生”的孩子就是后来的郑国第三任君主郑庄公。大难不死的女人是他的妈妈武姜。就因为倒着出生,就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想这样的妈妈也是够奇葩的。你说,正着生、倒着生这事能赖孩子吗?    可是这个武姜就不这么想。反正打心眼里就是不喜欢这个催命鬼孩子。又过了3年,这个武姜又生了第二个孩子。这次生孩子顺顺利利的,也是个小子,她给取名“段”。你瞧瞧,这“段”字在古代象形字里就是一个人手里拿兵器的样子,当然是一个非常威武的名字,就像现时叫“X武”、“X伟”一样,反正是一幅英姿飒爽的样子。就从武姜给俩孩子取的这两个名字就知道她对两个孩子的好恶了。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8 11:50

    更要命的是,这个叫“段”的孩子,长大以后,果真英俊潇洒,颜值暴棚。当哥哥的反倒纤弱瘦小,与弟弟比简直弱暴了。    要说寤生这孩子,活得也是挺憋屈的。你想啊,连亲妈都如此泾渭分明地不喜欢,活着还有什么劲。但这孩子还真有一股倔劲,天不疼、地不怜,爸妈不待见,谁都靠不住,就只有靠自己了。从此奋发自强,治学修身,很快头角峥嵘。    而段弟弟在母亲的溺爱呵护下,无忧无虑地生活着。除了颜值指数五颗星以外,其余学问指数、战斗力指数明显偏弱,优其是人品曲线简直就在零轴以下了。    可这武姜对二儿子的偏爱却与日俱增。思谋着,一定得把段弄到国君接班人的位置上。于是就不断在老国君那吹枕边风:老大,我觉得咱这二儿子长得跟你一样英俊威武,做接班人自然也是极好的。老国君一愣,心想你《甄缳传》看多了吧。嘴上说,立嫡以长不以贤,这是袓宗留下来的规距,你想让人骂我呀。武姜不死心:祖宗不是还留下一句,立子以贵不以长吗?老国君心想,就怕你来这一句,你还真来了,我还吼不住你了?先推脱过去再说:你说的也有道理,这是大事,从长计议吧。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8 11:51

    老国君的这一从长计议,直接秒杀了武姜扶持段做接班人的努力,寤生的机会来了。几年后,老国君病逝,屌丝寤生逆袭成功,继国君位,人称郑庄公。你看看,原来两千多年前就有证明,颜值不顶饭吃,主要看气质,呵呵。    自己属意的儿子在君位争夺中挫败,武姜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她决定任性到底,二儿子做国君是必须滴,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当务之急是向大儿子讨价,为二儿子谋取优势,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两人一琢磨,制邑那地方不错,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封地首选。武姜就去向庄公说了,儿子,你和老二一母同胞,都是娘看着长大的,你做了国君,娘做梦都高兴啊。庄公听到这,眼一热,眼泪差点没有掉下来,幸福来的太突然了!这是要找回母爱的节奏啊。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8 11:54

未完待续

念白 发表于 2017-11-8 14:32

搬板凳,等平版讲故事。

燃尽了的洛烟 发表于 2017-11-8 16:27

学习中.......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9 09:37

    武姜继续:你现在继大位了,整个国家都是你的了,在封地这样的小事情上就不要跟你兄弟计较了。你看是不是把制邑那块地方给你弟弟做封地?    庄公一听什么都明白了,算你狠,要是把制邑做段的封地,那不是卧榻之侧让人酣睡,随时都能要我命吗?这怎么成!就说,制邑那个地方是军事重镇、国防管制区,不太方便,再说天子的叔叔虢叔就死在那个地方,也不太吉利不是。我们兄弟谁跟谁呀,除了这个地方,您随便挑!    武姜心想,看来这小子心里还是防备得紧呐,那就退而求其次吧。哟,妈疏忽了,想得欠周全,制邑那地方可不就是国防管制区么,做封地倒真是不太合适。算了,那就就京邑吧。好呆让你兄弟有碗饭吃就行了。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9 09:38

    庄公听后感觉脊背发凉,还是刀刀见骨啊,不让你占制邑,你就要京邑。谁不知道,京邑是郑国第一大城市,比都城还大,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一城可抵半国啊。    庄公暗自后悔,“除了制邑,随便挑”这话说得太没有智慧了。可是,话已经说出去了,再反悔,那也不是咱的性格呀。行,就京邑吧,兄弟如手足,我兄弟必须配郑国第一大邑!妈,你说还要哪?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9 09:39

    段得到了京邑封地,乐不可支。郑国第一大城市市长啊,那牛气劲是藏都藏不住的,朋友圈中各中炫。可把武姜急坏了。儿子啊,妈好不容易给你争到个好地方,难道是要你静静地做一个美男子吗?你可不能只贪图享受,忘了大事啊。       你说,有这样的妈,儿子早晚不得往死路上走吗?    听妈这么一提醒,段心里一激灵,可不是么,只顾享乐,差点误了大事!这国家本来就该是我的,一定得给争回来。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9 09:39

                   这段就准备开了,招兵买马,训练死士,购造兵器,动静闹得是相当的大。没多久,这事就弄得XXX之心,路人皆知了。这时候你想啊,心里始终崩着一根弦的庄公能够不知道吗?    可是这事,也挺不好弄。你不能说人家加强一下军备,时不时搞一下军事演习,就是谋反吧。何况是亲弟弟啊,弄不好,还会落个不孝不悌的名声。庄公那个心塞啊。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9 09:40

    这庄公心里正抓狂,一个叫祭仲的大臣忍不住了。急急地来找庄公。这个祭仲心想,人家毕竟亲兄弟,咱说话也不能太直白了,弄不好后路就没了,还是含蓄一点吧:国君啊,这个京邑城建的比咱们国家的都城还大,这是逾制的,不太合适吧?    庄公一脸的无奈,这京邑给兄弟当封地是妈的意思,我有什么办法?祭仲急了,心说这压根不是逾制不逾制的事,非让我明说吗?那边动静闹得那么大,想干什么,地球人都知道,国君您就不明白吗?趁早给他换个地方,省得祸端蔓延,不可收拾。    庄公一看祭仲说得那么直白,自己也没有必要掖着藏着了。直接摞下一句话:不做死就不会死,等着瞧吧。祭仲一听,合着国君什么都明白,自己瞎操心了。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9 09:42

    某日,段得武姜一加急“密信”:庄公外出,都城空虚,举事可成。    就等这一天了!段纠集兵马,倾巢而出。    可是没等段的军队到达都城,就有部下报称,自己的大后方京邑已被郑国大将公孙吕率领的200辆战车包围,大部分百姓都归附了庄公。段一口血没吐出来,雄心壮志指数急剧减到零一下,    跑吧。有个常在一块喝酒的小兄弟在离这最近的鄢邑当领导,经常拍着胸脯说,有事您找我。这不有事了吗?可是跑到鄢邑,在鄢邑当领导的小哥们却让人报称外出开会不在家,避而不见。 鄢邑的百姓不知怎么听说段这个丧门星来了,国家平叛大军也马上就要大兵压境,纷纷出逃出鄢邑。段一看,不成,这哥们真不够意思,靠不住,继续跑吧。    往哪跑呢?段又想起一个经常在一起泡夜店的哥们在共邑当一把手,那可是经常把为兄弟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挂在嘴上的主。就往共邑跑。可是到了共邑,连城门都没叫开。人家说了,我那段兄弟是我郑国第一大城市的市长,日理万机,平时请都请不来,这会儿怎么会屈尊来我这,看那狼狈样,少不得是假冒的,再要靠近就放箭。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9 09:43

未完待续……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1-9 11:49

《左传新说》有鲁迅《故事新编》的风格,更多了些诙谐和幽默。

翠袖依风 发表于 2017-11-9 14:36

搬个凳子坐下……等

专扯J∞蛋 发表于 2017-11-9 14:38

    京城大叔最终跑去TL寺么?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10 09:54

    眼看后面追兵俺杀过来,这时的段可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走投无路了。心一横,启动了自毁装置,生命力指数瞬间归零。临死时长叹一声,还是要拚爹,拚妈真心不行啊!    庄公把截获的武姜和段谋反的一卷卷信札托人带给了武姜,并带去一句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命人把武姜安置在一个叫颍谷的小地方。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10 09:55

    郑庄公经此乱后,更加励精图治,声望日隆。郑国国力也空前强大,庄公执群雄之牛耳,替天行道,攻卫国,伐宋国,忙得不亦乐乎。一帮小哥们国家整日围在身边不说,就连传统大国齐国也听郑国号令,跟着一起东杀西伐。    有一年,周天子桓王因故解除了庄公在朝廷的兼职,庄公被逐出洛阳回到郑国,气愤不过,带人就把京城洛阳城外已成熟的麦子割了。敢与天子夺食,自然是了不得的大事,周天子桓王统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庄公从容不迫在繻葛列队迎击,先击溃蔡、卫军队,再攻击周军。周天子被庄公手下大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大败而归。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10 09:56

    庄公见好就收,不再追赶。对部下说,人家是天子啊,不过是受了小人蒙骗,咱们自卫而已,岂敢跟天子开战。末了,还派大臣代表自己去周朝都城洛阳慰问周天子。总算还了周天子一点颜面。彼时,周室衰微,本来就得仰诸候国的鼻息生存,周天子不敢过多计较,心里想,真服你了,姬寤生,大棒加胡萝卜啊,算了,你只要不问周鼎的轻重就算烧高香了。一个劲对前来慰问的郑国大臣说,没事没事,一切都是误会。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10 09:57

    庄公在诸候国中威望大增,坐在了“春秋小霸”的交椅上,就免不了想些立言、立功、立德这些事情。用现在的话说,到了这个级别的干部,就会十分注意“历史定位”问题。“一日三省吾身”时就会掰着指头琢磨自己的短板。那年偷割天子麦子的事情办得不太地道,不过也算是年少气盛时的义忿之举,无伤大雅;繻葛之战箭射天子肩的事也有点出格,不过,后来派人过去道歉了。思来想去,只有一条,就是对待母亲这件事上,容易授人以柄。你想想,五伦八德,以孝为首啊!母亲那事办得是过分了些,可是作为儿子,把母亲发配到那样一个偏辟的地方,孤苦伶仃的,这么长时间,请安问好就不用说了,连面都没有见过啊。这件事确实会令天下人耻笑。可是已然发过毒誓,怎么办呢?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10 09:58

未完待续

洛神 发表于 2017-11-12 14:08

想认识叫段的孩子:lol

春羽~康美药业 发表于 2017-11-12 16:51

我不想跟楼主1说话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1-12 21:36

其乐融融啊。

不到半段 发表于 2017-11-13 14:26

怪会忽悠,支持一下

剑非音 发表于 2017-11-16 13:27

关键看气质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17 12:05

    一天,掌管颍谷地方的长官颍考叔来见庄公。庄公见对方手里还提溜着东西,就说,考叔啊,怎么还提溜着东西过来,是要给我送礼吗?颍考叔说,看国君您说的,国君的清廉可是全国称颂的,臣下怎敢坏了国君的名声。是这样,我呀提溜的是几只鸟,它妈妈一口一口把它养大,大了之后,就吃掉它妈妈,是一种不孝之鸟,因此我捉了它,今天也不劳您准备菜了,咱们就把它煮着吃了。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17 12:05

   庄公一听,这话里有话啊,且看他怎么说。来来,赶紧坐吧,咱兄弟喝两杯,谢谢你带来的那几只鸟,咱今天就先不吃了,咱们吃烤全羊,从漠北请来的大师傅,味正得很。    厨师把烤羊肉送了上来,庄公就命令赐一条前腿给颍考叔。颍考叔就专拣好肉割下一块包好,藏在袖内。庄公知道他要干什么,心说,装,你就继续装吧。嘴上问,为什么要藏肉呀?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17 12:06

   颍考叔说,我家有老母,因为家贫,每天只能吃野味,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现在您赐给我这么好的食物,我自己在这享受,老母亲却尝不上一口,一想我就心酸,所以我要带一些回去给老母亲吃。    看看,终于说出来了。你会装我就会演:考叔的仁孝之名可真不是虚传的呀,真让人羡慕,你有母亲可以奉养,享受天伦之乐,我却不能。    颍考叔假装不知道,太夫人身体不是一直很好吗?您怎么却说没有母亲呢?庄公心里说,我和母亲的事天下人都知道,而且母亲就在在你的领地内住着,怎么回事你能不知道吗。心里这么想,话可不能这么说。就道,当年也是少不经事,说出了狠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这话说过头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呀。    颍考叔一看,今天没白来,有戏。急忙接话,我说国君呀,多大点事呢,交给臣下,保准办得妥妥地。    不知道你有什么办法?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17 12:07

    咳,不就黄泉相见吗,分分钟的事。挖一条遂道,一直通到黄泉,在里面建一间屋子,先把姜夫人迎到屋子里居住,然后你们母子再在屋里相见,这不就是黄泉相见了吗?庄公一听,原来他全准备好了,在这等着呢。正瞌睡呢,人家递个枕头,难得一片苦心,再要不接就天理不容了。太好了,就依你的意思办。    颍考叔马上安排人挖了一条几十丈深的遂道,一直到泉水涌出为止,然后在泉边建了一间舒适的地下室。    颍考叔先把武姜安顿在地下室中,随后郑庄公来到遂道,边走边自嘲地喊着: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武姜也走到地下室门口,接话说,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母子抱头痛哭,和好如初。庄公扶着母亲从遂道出来,亲自驾车把母亲接回了国都,国人夹道争相目睹这一盛事。第二年,颍考叔因“勤政恤民” 被擢拨为京邑首长,郑庄公也被周天子颁授“忠君孝亲”模范。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1-17 12:10

“郑伯克段于鄢”出自左传,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在今天的许昌长葛市。

翠袖依风 发表于 2017-11-17 12:15

更新了?看来也需要督促!哈

翠袖依风 发表于 2017-11-17 12:24

智慧的人总有超人的办法

洛小鱼 发表于 2017-11-17 13:31

有意思故事新编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1-17 13:56

皆大欢喜,完美收官。
这是一段值得特别记述的历史。

毛泽东一生给谁点过赞?郑庄公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
主席精研左传,对这段文字特别感兴趣。曾很郑重地说:郑庄公很厉害。
主席在朋友圈里,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没有点过赞哦!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1-17 14:31

我的回帖能审查多久呢?不黄,不毒,真没有敏感词啊。: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掘地见母”旧事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