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gqxcbln 发表于 2018-7-26 13:20

回乡的路

回乡的路每次回老家,开车在路上飞驰的时候,我总是慢慢地开,一边享受着驾驭的感觉,一边欣赏着高速路边的景色;每当这个时候,总是思绪万千,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返回家乡的情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了,依然保留着清晰的记忆,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我家在豫南一个偏远的农村,距离县城还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在交通条件极其不便的那个时候,平时连镇上都很少去;村里的人,谁如果去过县城,即使去做搬运工,也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要在许多场合讲述他在县城里的经历,以表现出自己更加见多识广,因此,更不要说去过省城了,郑州、洛阳这些大城市,都是从书本上看到过的地名,感觉非常遥远,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自己会与这些遥远的地方会有什么关系。中学毕业,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即将离开家乡,到省城去,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远行,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学习生活,那种莫名的幸福、不安和希冀,总是惴惴不安地交织着出现在脑海里。想着那个遥远的、诗意一样的地方,时常充满了向往,兴奋得失眠。终于等到了出发的那一天,父母早早地起床,匆匆地吃过母亲特意准备的饭菜,母亲还特意给我预备了几个熟鸡蛋,父亲和哥哥,用两辆自行车送我,其中的一辆自行车还是借邻居家的;父亲骑着的自行车驮着我的行李,哥哥的自行车后边坐着我。从家里到镇上,是曲曲折折的乡村小道,由于路太差,一路上,大约有一半路程是推着自行车、磕磕绊绊走的。到了镇上,赶上了发往县城的唯一一班车;在崎岖不平的乡村公路上,汽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了县城;到达县城,找熟人家住下,就赶紧去车站买次日到省城的车票,因为县城去省城的班车每天也只有一趟,而且是早上六点半发车,因此,必须提前一天抵达县城,预备次日出发;我早就听从了人家的建议,要早早地买票,买的早,就有座位,买的晚,就是站票;那个时候,在交通管理方面,还没有治理超员超载这个说法。很幸运,买到了座位。第二天早上,由于担心误车,早早地起床,天还不亮就来到了车站,验票、进站,在车站人员和亲戚的帮助下,艰难地将我的行李——一个大包袱抬到车顶上,放好、看着他们绑扎结实,才放心地坐在车里。去省城的道路显然也比乡村道路好不到哪里去,有柏油路,也有不少的土路,车跑起来后边尘土飞扬,大客车没有空调,九月份的天气还很热,车内温度很高,车窗只能全部开着,车子跑起来,风呼呼地吹着热风,携裹着灰尘,把人人都搞得脸上脏兮兮的,除了座位坐满了人外,汽车的发动机上和过道里,也布满了人;汽车颠簸的厉害,有些人晕车,有人开始吐,在司机的吆喝之下,呕吐的人努力隔着车窗吐出去,哇哇地,令人恶心。我虽然没有吐,但是,也晕车,胃里一直翻腾着难受,就这样,一直忍着;汽车一直奔波了八九个小时,才在下午四五点时间抵达了郑州。下车的时候,人感觉就像在太空飞了一大圈回到地球一样,快虚脱了。这种乘车经历,一直持续了多年,往返郑州和家乡,简直就是畏途。行路难,虽然不是难于上青天,也是太不容易了。省城——家乡;家乡——省城,这段道路是那么的遥远啊,往返这么艰难,常常使我想到:未来,我的生活,会不会就像余光中的《乡愁》中写的那样:我和母亲,我和家乡,我在这头,母亲在遥远的那头?后来,我参加工作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往返省城的路途越来越顺畅,第一个变化是,公路宽了,顺畅了,往返家乡和省城的班车增多了;第二个变化是,省城与家乡之间通高速公路了,公共汽车的路上时间减少了一大半,而且,所有的汽车是崭新的,且带有空调,班次也多了;第三个变化是,我个人购置了座驾,考了驾照,实现了自由行,随时想回家,就开车出发;农村实现了村村通,柏油公路一直修道村里,现在,我无论何时想家了,想父母了,就驾车出发,优哉游哉,三个小时,把车开到家门口。现在,另外一个好消息已经正在实施中,我所在的县城即将通高铁,那个时候如果回家,顶多也就是一个多小时,一杯茶的时间。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提高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乡愁,不再是一张寄托于一张邮票上的思念,乡愁,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消散。我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们的生活中,不再有乡愁!(李娜)

洛阳的承德人 发表于 2018-7-26 13:23

国家的高铁搞的还是可以的。

三缄其口 发表于 2018-7-26 14:01

:lol:lol

lxylyh2006 发表于 2018-7-26 17:04

:lol: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