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歌 发表于 2018-7-6 10:13

2025你家的砖头将何去何从?

      【引】      据悉:华为已在东莞为员工提供3万套员工住房,不区分楼栋、楼层、户型,统一定价为8500元/平,相比2017年东莞16527元/平的均价,便宜了近一倍。分房门槛是入职满3年及以上,处于15-19级的正式员工,要求在东莞常驻或2018年在东莞常驻。同时,分房将按积分排序形式分配,入职年限、常驻东莞年限、绩效、公司荣誉等都能加分。如果员工工作不到五年离职,需将房子退还华为,并且5年后也不能随便买卖,只能用于居住。目前,历经多次迁徙,华为已累计迁出一万人以上。      【华为反目科技城】      很多人觉得,深圳作为第一高活力城市,科技企业漫山遍野,华为虽强,还不至于让深圳惊慌。实际上,华为跺一脚,虽然不至于让整个深圳晃一晃,但足以让龙岗地区地动山摇了。      数据显示,2016年,华为产值占龙岗地区总产值高达47%,纳税占比高达55%,增速40%,比全区高出25个百分点,如果剔除华为,龙岗地区工业总产值将下降14.3%。这意味着,如果华为外迁,对深圳龙岗地区来说,无异于一场地震。      为了留住华为,龙岗可谓煞费苦心,当时的区委书记不仅喊出了“服务华为,马上就办”的口号。更是针对任正非抱怨的,华为员工子女上学难、住房难、交通不便的问题,要求加快华为附近道路加宽立项,和医院、学校、商场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努力为华为解决问题。甚至专门划出了一块44万平米的土地,大搞“华为科技城”,专门为华为服务。      却不料,华为不仅不领情,甚至还对此嗤之以鼻,险些反目。当初,龙岗一系列服务华为举动,任正非本身也很高兴,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许诺的项目久久难以开工。      到了“华为科技城”时,更是借着华为的名声,大搞房地产开发,许多人冲着华为的名声来买房,实际上,除了名字之外,却和华为没有半毛钱关系。由于“华为科技城”声势浩大,使得很多员工都感到蒙圈了。名为服务华为,实则借机炒作,让华为员工买单。2015年华为紧急召开会议,澄清“华为科技城”与华为没有任何关系,华为既不投资也不够买,同时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停止使用“华为科技城”名称。最终“华为科技城”改名为“坂雪岗科技城”。      第一纳税大户华为跑路东莞,2015年就已超过20亿元,胜过东莞本土步步高系。虽然华为总部会留在深圳,但如今,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分部的占地面积已达1900亩,总投资额超100亿元,并且还在不断追加,而华为在深圳占有的土地总面积也不过才2460亩,二者几乎持平。更重要的是,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华为的到来,将带来示范效应,大批高科技企业将紧随而至,东莞收获的边际效益将远远超过华为自身的贡献。这对于急需产业升级的东莞来说,无疑比雪中送炭还温暖。而为了拴住华为,东莞也给出了十足的诚意。      不仅为华为划了松山湖大片土地,还提供了极低的价格,2015年,华为旗下的绿苑公司在东莞连买两块商住用地,总面积高达31万平米,楼面价平均却不到2000元,比深圳低了超过10倍。如此低廉成本,令华为难以拒绝。      房地产暴涨,实业萎缩,连华为都扛不住了很多人说,强如华为,难道就为了贪图东莞的一块地,而弃深圳于不顾?实际上并没那么简单。华为虽然是中国最强大的制造企业,但日子并不好过。      2017年,华为营收高达6000亿,仅上半年在中国就纳税高达676亿元,位居民营企业500强第一,比恒大和万达加起来还要多24.5个亿。但华为的利润却并不高,只有475亿,利润率只有7.9%, 17万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创造价值只有27.9万元左右,成本高昂。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成本,就是员工成本。在深圳,由于房价高昂,均价高达5万元/平以上,最高甚至超过10万元,员工买房、子女上学极度困难,如果薪资不够高,根本无法招到优秀的人才。而且即使开出高薪,员工也难以留存收入,大多数也被房地产收割去了。对华为来说,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国制造PK地产】      任正非曾炮轰深圳楼市: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      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华为从深圳南山逃到龙岗,再从龙岗逃到东莞,被高昂的房价一步步驱逐,无疑令人心痛。华为不是贪图东莞的一块地,而是迫不得已,如果再等几年,深圳房价继续飙涨,华为不行动,恐怕盈利都难了。华为尚且如此,对其制造企业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楼市的火爆,带动众多企业纷纷投向房地产,无人再有心认真做实业。数据显示,截止6月26日,A股3582家上市公司中,有165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注意,是投资性),占比达46.23%,合计持有市值高达9904.66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近20%,去年同期,数量还只有1479家,合计持有市值为8299.13亿元。净增达1600多亿。      一边大肆发展房地产,推高企业成本,让制造业举步维艰,另一边又责怪中国人浮躁,不肯投资实业,似乎是一个伪命题。      【制造业改变世界】      华为大规模迁往东莞,龙岗一片恐慌,但上海却率先行动了。华为在上海约有一万多员工,为了阻止高房价对高科技企业的驱离。上海动用了行政和财政手段,急急的和华为签订协议,试图帮助华为解决员工住房问题。实际上治标不治本。中国制造业困难重重的根本,是成本过于高昂:扶持制造业,发展产业升级,不必刻意为之,只要给他条件,让他自己改进,自我赶超,慢慢就会发展起来。华为就是从“落后工厂”起家的,所有高科技公司都是从“低科技”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而对制造企业来说,房地产无疑是最大的障碍,不仅吸走了大部分投资资金,更让无数企业面临着高额的土地成本和租金成本,员工更是难以生存,找不到归属感,忠诚度极低。地方政府与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如集中精力解决房地产带来的全产业的压力,给制造业发展创造条件。万科、恒大、碧桂园,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富得流油,实际不过是吸了无数的民脂民膏,被人血馒头喂得太饱了。      制造业虽然利润有限,却在改变世界。十年前我们还在用着蜗牛一般的2G网络,十年后我们已经用上了飞速的4G网络,5G也即将到来。而一套房子,纵使暴涨十倍,又能创造什么价值呢?对于国家来说,制造业才是根本。强行大肆发展房地产业,纵然赚了大把钞票,也不过是肥皂上的泡沫,外表美丽,终难长久。      【思维所处阶段】      这代中国年轻人都有虔诚的信仰:房子教。      房子在美国同龄人的话语和思维中,有5%的比例就已经很大了,大多数人是小于1%的,或者完全不考虑买房的。并不是因为买不起(在美国一般城市,房子总价约等于5-6年的收入,在大城市约等于10年的收入,比中国年轻人买房容易十倍)。      但即便是这样,很多美国人都觉得,要花5年的收入来买一堆木头水泥砖头?我才不干呢!但是在中国人心里,房子就是命。这就是区别。      有一个刚到波士顿读书的中国留学生,总是喜欢说自己家里在北京有十几套房。但是来得久一点的同学们一般都看不起他。举个例子:这就像一个非洲最穷的地方的土著来中国,一开口就是我家屯了一万袋大米一样。中国的社会发展早就过了大面积饿死人的时期,所以家里的米够吃就行了,没有人比谁的大米多。      但是,这位非洲的同学所处的社会,还处在那个发展阶段,所以就觉得大米越多越牛,囤积大米就是人生最高追求。你跟他说房产证比大米高端,他根本理解不了,因为产权是基于法制体系的。如果他的社会连法制基础都还没有建立,那产权这个词他根本就无法理解。他会觉得中国人追求的东西都很虚。      什么能比大米更刚需呢?和大米相比,什么不虚呢?但是越刚需的东西,其实往往越low。同样,在中国,大家还在一种衣食住行,特别是住(房子)和行(车)还比较紧缺的情况下,所以大家就比谁家砖头多。      之前和企业家聊天,问她的追求就是多买几套房吗?她说不,除了住宅还要买商铺。能不能有点更高的追求?她表示还可以买理财产品,或者投资股权赚更多的钱。      她无法理解发达国家年轻人的更高的追求,就像无法理解房产这个概念的非洲兄弟一样。这就像例子中的非洲兄弟说:我知道你们觉得追求大米low,但是我并不是那种只追求大米的人,我还追求玉米、小麦、馒头。我不只大米要比别人都多,我还要玉米、小麦、馒头都比我周围的人多,这样才算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中国学生到了美国去也是比房比车。整个这个思维的框框,在美国人看来就很村。就像中国人看那位非洲兄弟一样,不知不觉暴露了自己的国际社会阶层。有人会问,不比房子车子,那这一代的发达国家年轻人都比什么呢?我经常试图解释他们追求的东西,但是中国长大的同学基本都已经无法理解了...或者他们的反应是这些东西太虚了,太不刚需了。这反应和非洲同学多么的相似。      【国外同龄人的思维阶段】      那么美国人都追求什么呢?这一代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有钱也不比房、车。甚至不比钱。比如美国年轻人基本不关注扎克伯格的身价,而更关注他的贡献。在美国名校年轻人的价值观里,你所做的事情本身,比你因为做这件事情而挣了多少钱要重要得多得多。而这在中国好像刚好相反。扎克伯格本人对名牌服饰、豪车、多套房产的不屑,在美国年轻富人的圈子里,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极具代表性的。      中国还有很多名校毕业的年轻人结婚时,把房子车子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把女性的外貌当作第一重要的考虑因素。这至少是美国两代以前(爷爷辈)特朗普才有的老旧文化了(地产、石油、传统金融等)。他所代表的这部分经济实体,大致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就已经走过了其顶峰。1960年代开始,美国的文化革命就培养了一大批对地产、石油和传统金融(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以及对这些行业的老旧文化(穿名牌、买豪车、屯地产、找美女结婚等)不屑甚至抵触的年轻人。这部分人就是父辈的这一代美国人。从特朗普成长的时期算起,这一代的美国同龄人,已经是美国的第三代了。      而这一代(第三代)年轻人中富有的阶层(扎克伯格、Larry Page, Drew Houston等为代表)几乎不给特朗普时代的文化留一点情面,事实上双方在文化上经常对立。比如美国出生的一名华裔,已经连续10年抵制电影院了,此间没有买过一张电影票。她认为好莱坞的制片产业和院线产业是上一代人的产业,里面有一些她反对的价值观。      不要小看扎克伯格公开拒绝穿名牌的行为。这是带头对一系列老旧产业和老旧文化的抵制。以他为代表的一众年轻富豪拒绝与没有接受过顶级高等教育的女性(哪怕颜值再高)交往的表现。      这不只是年轻富豪和老一代富豪之间的个人偏好的问题,更是新旧世界的文化更替的一个体现。现在看来,新文化在美国年轻人,特别是名校年轻人中,已经占了绝对主流。而刚到美国去的中国学生,就显得很异类。其中不少还拿着豪车和房产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真的是……      就像一个从非洲农业社会来的哥们,带了一张照片来现在的中国,见人就指着照片说,你看我家有多少把锄头。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你认为应该谁家的儿子去】      我们前面讲的,在美国年轻人的价值观中,你所做的事情,比你因此赚的钱要重要得多。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分享一段最近在北美一名校家长群引起共鸣的文字。      我这两天担心得快要睡不着觉了。我家大几子Michael, 申请到了克林顿基金,很快要去西非的塞拉里昂(Sierra Leone.也译为狮些和国) ,做4个月义工——就是那个題发伊波拉病、前两年刚刚结束内战、医疗条件差到去年才进口了全国第一台CT扫描仪、疾病横生、死亡率超高……的国家。      我咬紧牙关表示支持,其实心里很害怕,我怕他不能平安回来。我先生个性扱其温和,从不干涉孩子的决定,但这一次他也问儿子,能不能換个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医疗条件太差了!儿子回答:就是因为医疗条件太差,他才要去做义工,帮助那个国家改善医疗坏境。      当地没有电讯条件。4个月内,孩子和父母基本失联,父母无法知道孩子的消息。只有患上重病时,国际救援组织会把孩子送回美国来。我起初对大儿子说:你能不能不去?结果我小儿子Richard回答:妈妈 ,你认为应该谁家的儿子去?      我不得不说,因为这件事,我平生第一次,真正开始关心世界的贫困和不幸的人,而不是像往常一样,仅仅是跟教会捐献。      我给儿子发短信说,这件事让我反省自己两点:      1、我过去并未真正关心贫困的人,我只愿意付出自己多余的去帮助他们,并没有准备好牺牲自己。      2、我日送你进藤校的时候,是希望你将来有更好的生活(you havea better life) ,最后却変成,你想要一个更好的世界(you want a better world)。是我没有跟上你的成长。      大家可以品味一下小儿子Richard说的那句话,中美名校年轻人的主流价值观的差别,好像都凝聚在此了。      所以同样有很多套房,看房子占其整个人的事业、资产、收入的比例。占比很高的,一般其实是中国的底层。越靠近中心,钱越不值钱。房子就更不提了。      现在中国人觉得有很多套房的人特别厉害,不是因为他们真的那么厉害,只是大家处在这个历史阶段,思维被房产这个概念束缚了而已。      过了这个阶段,我们就不会那么在意房产了。就像我们已经过了饿肚子的阶段了,就不会觉得家里放 10 袋大米的人比家里放 1 袋大米的人厉害多少一样。      加一个对比。美国其实并不算特别发达(按均值算)。拿美国做对比还不够彻底,如果我们把人均收入更高,社会发展更厚实的北欧加入这个对比,就非常明显了。      【对砖头的执念就是一个笑话】      北欧人极度看不起比钱、比房产、比资产的人。在北欧,对于所有人(包括失业的、存款为负的),衣食住行、教育(甚至教育公平)几乎完全、无条件地解决了。比如开汽车容易被骑自行车的鄙视(因为不环保),所以北欧上班开车的越来越少。钱、资产,够用了就行。就像我们不饿肚子了,家里的米就是够用就行。一个国家的人民长期不缺衣食住行了,其中任何一项都是够用就行,包括钱。      这一代中国年轻人信仰的「房子教」,会彻彻底底给这代人打下烙印,直到他们去世,都解脱不了。二、三十年后,会被子女吐槽。就像经历过赤贫人生的暴发户,喜欢点一桌子吃不完的菜来显摆。      同样的,持有多个房产并自鸣得意的人,在未来也是会被下一代人看不起的。其实不用等到下一代,这一代有长期海外经历,且有点文化的人,已经很看不起这样的人了。      当国家这波产业升级的政策逐渐落实以后,我们这代年轻人对房产的执念,在今后的年轻人看来,就是一个笑话。···推荐阅读···                                           《经济泡沫与你我的关系》                                           《中国为什么没有百年企业》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两极分化》                                           《一句支持国产坑害了多少用户?》                                           《从洛阳水席探究经济泡沫渊源 》                                           《思想被“强奸”是什么样的状态?》                                           《为什么韦小宝可以娶七个老婆?》                                           《我想有个家,你是妈妈我是爸爸》                                           《特首被判刑,看到第六条罪我无语了……》                                           《五庄观人参果树被连根拔起是谁造成的? 》

zxcvbnm3210 发表于 2018-7-6 10:38

俺就不存砖头,钱花了才是自己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

锋语 发表于 2018-7-6 10:47

zxcvbnm3210 发表于 2018-7-6 10:38
俺就不存砖头,钱花了才是自己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

俺也是。

深圳小袁 发表于 2018-7-6 10:5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共产主义,本身就需要质的改变;现在还在社会主义初级,需要积累数量,只有数量足够大,不断升华,才能发展到质变,要有耐心;我们一定看不到质变了,但我们要为这个过程付出努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5你家的砖头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