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游走09】夜游龙门
龙门山水夜色浓,灯影迷离伴客行。石窟生光照诸佛,悲悯世间观有情。夜渐渐地黑了起来,明黄的灯光就亮了起来,此时的人也渐渐地多了,沿着伊河边的大道向龙门石窟的大门行走,映在眼前的龙门桥,在灯光映射之下恰似一道飞虹,飞架伊河东西两岸,桥下也泛起了粼粼波光。
走到了石窟的入口,明亮的桥拱仿佛是一道世俗世界通往佛教世界的大门,走进去,便仿佛走进了佛陀过去、现实与未来的世界里,任由神思遐想,心灵激荡。
进了大门,循着青石铺就道路慢慢前行,此时的龙门石窟交错在明暗之间,暗得幽静肃穆,亮得流光溢彩。
走近一个石窟,窟内米黄柔和的灯光,就像是点亮起了一间房屋,这石窟竟有家的感觉而显得温情脉脉,佛陀就在灯光里静默地坐着,祥和地望着人来人往、世事变幻。在佛陀慈悲的目光之下,静静地品味着无声地说法,日间那些繁琐的事情就像浑浊水中的杂质一样,慢慢沉淀,于是心也平和了下来,忽的似有所悟,却又无从捉摸,也许就在此时种下了一颗自觉的种子,等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成长……
好帖
边走边看边想,不觉间就登着层层的台阶来到了奉先寺,站在了卢舍那大佛的面前。每一个到过龙门石窟的人,都不会错过这个地方,都会面对卢舍那大佛端详良久,默默仰望那端庄的神态,惊叹她的美丽,更惊叹那鬼斧神工的造像技术。在这个神圣与恢弘交织着的崖壁间,任何人都会被这气势雄伟、直上云天的雕刻艺术所征服,感到前所未有过的身心震颤和灵魂的激荡。
此时的卢舍那大佛和她两侧的菩萨、力士,在先进的电子与灯光技术下,他们都披上了华美的袈裟,呈现出神圣、庄严、肃穆的景象,整个石窟在灯光的装饰下显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在这一刻,仿佛真的回到了当年那个强大富饶的盛唐时期,感受着盛唐时期艺术品的原始风貌,引发起人们对千年前石窟斑斓色彩的遥想与追忆。
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贞观23年(公元650年)。也就是唐高宗即位后的第一年,为卢舍那大佛的开凿,武则天一人就捐钱两万贯脂粉钱。卢舍那大佛于公元676年完工。大佛建成后,唐高宗还在附近修建了大奉先寺,直到宋元时期,该寺仍然香火不断。历经风雨,虽然而今大奉先寺已经消失了,但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依旧带着永恒的微笑,面对着世人。
离开了奉先寺,又走到了灯光阑珊的路上,一侧是缓缓流淌的伊河水,一侧是亮起了一扇扇窗口的龙门山,万千诸佛仍旧静静地端坐着,伴随着轻柔的哗哗水声,耳畔仿佛响起了丁丁当当的雕凿声,响起了抑扬顿挫的念佛声,这个龙门山似也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过了龙门南侧的小桥,不多久就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之上,这里也聚集了不少的游人,对面便是刚刚到过的奉先寺了。从这里看卢舍那大佛虽没有了恢弘的气势,却仍显得庄严肃穆,菩萨、天王姿态各异,倒影映在河水之中,随波摇晃,如梦如幻。世事无常,我们的人生莫不是也在随波逐流,如梦一场。
继续行走,身边的崖顶上灯火一片。向上仰望,那里是香山寺。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而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日照)葬于此,为安置其遗身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请,敕名“香山寺”,并重修该寺,当时香山寺高楼切汉,飞阁凌云,巍巍壮观。而现在的香山寺的辉煌壮丽似也不减当年,层层的楼阁浮在崖壁的浓黑之上,错落有致,真有如浮在海水中的仙山,或者是像那天上的宫阙,飘在了云海之间。灯光是淡白中混着淡黄,照着青色的墙体,那飞檐斗拱竟有玉的颜色了。若不是因为同伴催着走赶回程的车,就要攀着那层层的台阶一览香山寺的迷人夜景了。
美丽的风光总是让人迷醉,欢乐的时间总是飞逝而过,夜游龙门,景物别样,心情别样。
发送完毕,谢谢观赏
人类要求佛夜以继日地为自己服务,不得一时安宁,贪婪。 如梦如幻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