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8-6-14 00:04

《安樂書院》的千古之谜

《安樂書院》的千古之谜1929年在孟津朝阳出土的北宋《祖士衡墓志铭》中,邵雍的亲笔字“伊川邵雍”http://s13.sinaimg.cn/mw690/001OxvJRzy7leuqdzMUdc&690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跟随父亲邵古和继母杨氏以及杨氏所生的弟弟邵睦,从辉县的百泉,迁到洛阳南神荫原的伊水与神荫水交汇处的大莘店,在朋友的帮助下,选定在大莘店秦楚古道与洛栾古道交叉处的“阳”位安居下来,此处成为邵雍与其父邵古隐居的安乐窝。http://s12.sinaimg.cn/mw690/001OxvJRzy7leA7iL5F7b&690

随迁到伊川神荫原的,还有邵雍亲生母亲李氏的“骨殖”,这年是李氏去世十周年,邵氏父子精心选择神荫原西坡的一处吉穴,安葬了李氏,从此邵雍成为名副其实的河南人。邵雍《观易吟》诗中讲到他与父亲在伊川神荫原,原西南的莘店隐居之地是“吾隐安乐窝”:“庖牺大圣人,画卦传万古。阴阳变化机,乾坤为易祖。吾隐安乐窝,天地乃同伍。窥破圣贤心,恬淡自得所。”这个地方在“神荫原,原西南”,即今天的伊川县平等乡平等村,“架屋竹间,水流其门,浩然奇趣,自号伊川丈人”、“幸有园林供笑傲,岂无诗酒樂升平。如何更得烟霞侣,好想伊川老此生”。父子二人创办“安樂書院”,讲学于家。邵夫子父亲邵古“学用音律,独喜文字”,有“正声、正字、正音专著三十篇”。邵雍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内外篇、伊川击壤集”等。此事对外的招牌应是邵雍亲笔写的“安樂書院”,不然无法招学生,这个招牌后来下落不明。http://s10.sinaimg.cn/mw690/001OxvJRzy7leCX773Hb9&690

再后来,在伊川安居乐业二十年邵古和邵雍父子,受达官贵人之邀迁居到洛阳居住。父子二人卒后均又埋葬在伊川神荫原这处墓地。由于父子二人均是教书先生(夫子),墓地后世称为“邵夫子墓”。官方称为“康节佳城”或“安樂佳城”。
邵雍墓地的奥秘,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我认为与邵雍父子崇拜《孟子 万章》中记载的“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有关。仔细审视安乐佳城墓园,向南正巧照着大莘店村西的商代第一名相伊尹墓,再向南照直九皋山的贤(仙)人峰:

北宋元祐五年(1091年),宋哲宗赵煦根据“欧阳修之子欧阳棐作谥议:“君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且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恶先成于心,而挟其私智以求于道,则弊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伸消长之变,无所不可而必折衷于圣人。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也。其学纯一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平夷浑大,不见圭角,其自得深矣。按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赐封邵雍为“康节”。北宋时期,以周敦颐、邵雍、二程为代表人物的道学、易学、理学研究,开始超出理论范围,向更高的哲学层次发展。创办私人書院不断出现,书院地位在官学之下,但数量不断增加,其教育职能逐步增长,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一些有名书院如等还被改制改为官学。   当时官府采取支持态度,赐书,赐匾,赐田,赐予官职皆史不绝书。仅洛阳南伊阙神荫原伊川县境内,就有张齐贤在酒后办的“和樂書院”;邵雍在大莘店办的 “安樂書院”;程颐在鸣皋办的 “伊皋書院”。    全国各地民办书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例如河南登封嵩山书院、河南邓州的花洲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商邱应天书院、陕西嘉岭书院、陕西横渠书院、安徽颍州西湖书院、 江西义宁樱桃书院、江西临川兴鲁书院、浙江建德龙山书院、广东遂溪文明书院、山东泰安泰山书院,江苏无锡龟山(东林)书院、广东德庆州濂溪书院、江西南城盱江书院、江西新城风目书院、江西义宁濂山(濂溪)书院、江西宗濂书院 、江西赣县清溪书院等。所有这些,也都推动了北宋时期书院的发展。因其对于维护国家统治和培养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这些创办书院的代表人物皆学识渊博,识见深邃,品行敦厚,堪为人师表,故而其学术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正月甲寅,诏议胡瑗、孙明复、邵雍、欧阳修、周敦颐、司马光、苏轼、张载、程颢、程颐等十人从祀孔子庙庭,升孔伋十哲(宋史卷四十二)。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正月,封为“新安伯”(新城故国安居乐道之伯),从祀孔子庙庭(《续资治通鉴》 “咸淳三年春,戊申,帝诣太学谒孔子,行释菜礼。以颜渊、曾参、孔伋、孟轲配享,升颛孙师于十哲,列邵雍、司马光于从祀,雍封新安伯”。   邵雍被宋朝皇帝封为“新安伯”(新城故国安居乐道之伯),从祀孔子庙庭,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介布衣被封为“圣人”的第二人(第一人是从布衣到宰相的伊尹,被孔子称为“大贤唯有伊尹”,被孟子称为“伊尹圣之任者也”。)邵雍也是布衣从祀孔庙唯一一人。   由“新安伯”(新城故国安居乐道之伯)之封号,也可看出当时朝野对邵雍在伊川神荫原安居樂道办書院教书育人事迹的肯定。   经金元战乱的摧残,到明代时邵雍的安樂書院和安樂佳城的原貌已不可描述。   明宣德三年(1428年),距邵雍父子迁伊川已有388年的历史,一位浙江钱塘到河南当河南等处承宣布政司左参政的官员周鉴先生,对伊川大莘店的邵夫子祠堂进行了重建,碑文记述“新店为先生故里”:
二000年,平等村中学建新的教学楼,在伊川平等乡大莘店邵夫子祠内拆除老房子时,在砖墙的夹层中,发现模印有“安樂書院”四字土坯,立即拍照留下资料,大量有字土坯被打碎填入新教学楼地基内,保留的八块有字土坯后来也不知所踪。
   经对土坯字体电子扫描处理,大莘店邵夫子祠土坯字体复原安樂書院四字,与1929年在孟津海资(朝阳)出土的邵雍书丹《祖士衡墓志铭》中的“邵雍”、“安”、“樂”、“書”、“院”字体相吻合,正楷字体,厚重大气,不蔓不枝,不潦不草,真是文如其人,正人君子。   有字土坯的发现,证实邵夫子祠原名是“安樂書院”,并纠正了以前记载的“安樂書屋”或者“皇极書屋”错误。与程明道先生撰写的《康节先生墓志铭》记载“先生讲学于家,未尝强于语人。乡里化之,远近尊之”相符。也于北宋时期民办教学称書院而不称書屋的历史相合。
   反写“安樂書院”四字土坯,分析认为应是镌刻有“安樂書院”的石匾或木匾做坯底,时间应是历史上重修安樂書院时,用邵雍手书安樂書院石匾作模具,制成有字土坯。如果当时叫“邵夫子祠”或者“安樂書屋”、“皇极書屋”,这个土坯上就不会是反写的“安樂書院”字迹。与邵雍墓园安乐佳城墓砖模印有“邵夫子墓”、“邵夫子砖”相同,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和独特的纪念意义。由此也纠正了过去认为邵夫子祠中只是“皇极書屋”和“安樂書屋”的片面认识,二00九年县委县政府公布邵夫子祠墓和伊尹祠墓为伊川八大景之耕莘击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樂書院》的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