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琐录】洛阳三贤祠
本帖最后由 守望者(亚修) 于 2017-10-30 15:13 编辑洛阳三贤祠 三贤祠,位于东关爽明街,街南路东,建于清乾隆年间,由河南府出资修建,祠内有一间牌坊式大门,大门额题“三贤祠”。南北厢房各三间,五间歇山式大殿一座,纪念明朝洛阳名士刘健、白良辅、阎禹锡3人。刘健字希贤,洛阳人,师从于薛瑄,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进士,在明朝中期任内阁大学士、 内阁首辅 (相当于总理), 历侍英宗、 宪宗、 孝宗、 武宗, 为四朝元老。刘健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刘健 生而神奇的刘健,长大之后果然不负众望。他天资 聪颖,喜欢读书,最终学有所成,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刘健的学问,以伊洛(“伊洛之学”,也叫“洛学”, 即北宋二程所创理学学派)为宗,被明代洛阳名儒阎禹锡称为“伊洛渊源续有人”。 刘健的成长, 离不开与洛中名士的交游和论学, 尤其是洛阳名儒阎禹锡和白良辅。阎禹锡比刘健年长8岁,自幼即以孝行闻名乡里。和刘健一样,阎禹锡也是天资聪颖、好学求理之人,从小喜欢 读书,“日记万言 。 阎禹锡(1426-1476),字子与,洛阳人,明景泰年间举人,正统九年(公元1444 年)考中举人,曾以庐墓《守母坟》闻名于世。后闻薛瑄讲学河东,就前往河东拜薛瑄为师,他的明敏于识,践行于道甚得薛瑄 赏识。阎禹锡最终成为薛瑄门下高徒,在他学成将归之时,薛瑄以“居敬穷理”相告诫。天顺朝,他因忤逆权贵,被贬为徽州府经历(小官名)。他的学生乞留不允,被调到南京任国子监丞(官名),后转任御史,督畿内学政。他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向学生讲解,一时学生云集,他家道苦贫,死后门人为之殡葬。他的作品主要有《自信集》、《晦庵要语》、《二程全集》、《薛文清公读书录》、《河汾诗文》、《司马法吴子批注》、《孙子选注》、《武学词范》等书行世。 白良辅,字克佐,生卒年不详,洛阳人。明代辛未进士、监察御史,是白居易36代孙。他熟读经史,博览理学 著作,学宗理学,享誉洛阳。 白良辅和阎禹锡同为薛瑄弟子,然而,拜师之初,由于白良辅生性活泼,办事干练, 雷厉风行, 薛瑄拒绝收白良辅为徒。白良辅在薛瑄的门前长跪不起,最终打动薛瑄。与温厚有余的阎禹锡相比,白良辅在政事上显示了自己的气魄 。 景泰二年(公元1451 年),他考中进士,官拜监察御史。他为政果敢,对于违法乱纪的权贵、豪强势力也敢于惩治打击,可谓“老虎”、“苍蝇”一起打。白良辅出巡山西、 陕西等地时, 甚至出现了贪官望风解印的情况。 作为师兄弟, 阎禹锡、 白良辅在出仕之前经常在一起讨论学问,追求 “性理之学” 的刘健自然也欣然参加。阎禹锡与刘健一起讨论理学宗旨,所见颇为投契,自此,阎禹锡便积极向乡邻们推荐刘健的学问, 慨然说道:“伊洛渊源续有人矣!” 后来,急性子的白良辅却因理学思辨的问题与刘健产生了争执,两人不欢而散。第二天一 大早,白良辅就跑来敲刘健的房门,向刘健鞠躬道歉:“昨天回去, 我一直思考你的观点,到了半夜,才觉得你说得对。他的作品主要有《太极解》、《律吕新书释义》、《中庸肤见》等书行世。刘文清曰:“洛阳似此两人也难得,但恐后来立脚不定,往别处走。”观先生所立,虽未知所得深浅,亦不负文清之所戒矣。 1951年修建洛阳林校时,三贤祠连同泰山庙、千祥庵被拆除。巨大雕刻精美的方柱墩散落在原林校大门旁的地上,任人踏任人坐,只存叹息了!
友情帮顶 洛阳似此两人也难得 友情帮顶。 唉,可惜了! 唉,可惜了! 学o习 学o习 手机了2014年旧报,五贤街,,也说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