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负面影响开始显现,老百姓实名了,骗子却成虚拟号了
原创 大橘说 成长的大橘2024年11月18日 11:34 浙江
大家可能都接到过虚拟号码打过来的电话,开口就问你要不要贷款,或者向你介绍一款理财产品。
就算拉黑也没有用,还会有其他虚拟号码打进来,像甩不掉的牛皮糖,让人头疼不已。
他们能准确地说出你的姓氏,甚至其他个人信息,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虚拟号码”而受骗。
虚拟号码的猫腻
说到这,我实在忍不住想吐槽一下那些通信公司。
实名制这项政策,原本是为了追踪犯罪、保护用户安全的。
但现在这些诈骗分子搞了个虚拟号就能避开监管,进入“法外”之地。
有次跟同事聊起这事,他说他有一次被虚拟号码困扰,就打电话给通信公司投诉,结果那边回复是:“我们这边查不到相关信息,可能是使用了虚拟号。”
这理由听着真让人无语。
难道通信公司不知道虚拟号码的存在?或者说是其他利益关系而选择性忽视?
有时候真让人怀疑,通信公司是不是在默许这种情况的发生?
毕竟这个市场的利益不小,而我们这些普通用户,却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普通人的隐私荡然无存
我们普通老百姓,在实名制的大环境下,几乎毫无隐私可言。
住酒店要实名,办卡要实名,甚至在街边参加个小活动留个联系方式。
前两年有一次去一个售楼部逛了一圈,只不过登记了个手机号码,结果被各种房产中介狂轰滥炸了好几个月。
还有一次小区的老人在小区门口参加了一个免费体检登记,然后就不断有推销保健品的电话打来,那些人对老人的家庭住址、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
现在每年的涉诈案件数十万计,涉案金额更是天文数字,在很多案件中,“虚拟号码”都是帮凶。
说实话,实名制之前,诈骗的成功率还没有这么高,那时候大家你不知道我,我也不知道你,一些电信诈骗也就只能靠碰碰运气。
但是在实名制普及之后,我们的所有信息几乎都被诈骗分子掌握到,甚至他们还通过一些大数据分析,比你自己更懂你。
不仅能够将你的个人信息,收入情况摸清楚,还知道你的家庭成员的情况。
这就给了这些人一个精准的目标,在实施诈骗的时候也就非常顺利了,因为很多人都难以想象,一个如此了解自己的人竟然还会骗自己。
比如有些案件是诈骗分子给老人打电话说他儿子发生车祸急需医疗费,让老人转一大笔医药费,然后把老人的钱骗光。
到底在保护谁?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实名制的“法网”却漏掉了很多真正的“大鱼”。
那些所谓的“虚拟号”,是从何而来?那些精准的个人信息,又是被谁泄露的?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案例,一个网友被骗了钱后赶紧报了警。可是直到现在,钱都还没追回来。那边说这些骗子用了虚拟号码,很难追踪到。
这让人无奈又心寒,法律应该保护的是普通百姓,可现在反而让骗子们更加肆无忌惮。
遵守规则的人被束缚,不守规则的人却逍遥法外。
我们不能否认实名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但当它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实施方式了?
比如加强对“虚拟号码”的监管,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堵住数据泄露的漏洞。
希望,“实名制”能成为它该有的样子。 这个 虚拟号码 打电话需要交电话费吗如果交 怎么交? 个税也是这样。
老实人吃亏,可以允许在无形的层面存在,但是不能在规章制 度以及法 律层面放任横行。 现在只要用手机,个人就没有隐私可言,近来老有电话打来,宣传老年保健之类的,想了一下是在手机上看过一、两篇关于老年保健的文章。这就是大数据,你看什么,就有什么电话打进来。所以现在手机上的消息什么也不敢看。 所以,谁是流氓?谁是骗子的后台? 我最近一年接了快二十个电话,说是免费养生课,接着就要带我微信领取,
我一直不理解这个后面咋骗人的。
我主要太警惕了 虚拟号码就是给骗子量身定制的。
手机里几乎每天都有拦截提醒,也不知道都是些啥电话,拦截不住的来电显示都是外地的号码,一看就知道是虚拟电话。 让手机响吧,陌生电话不接就是了。 虚拟号码就是通信运营商的大客户,真正的衣食父母就是它们 取消虚拟号码。 大哥,我们是游戏公会的,传奇您玩不玩?
大哥,帮个忙,把我的电话号码从你们系统里删除行不行? 前几年,房子买好后一直没有办房产证。后来请假去办理了,接下来租房电话、卖房电话整天轰炸不停。我问你们怎么知道我有房子?对方支吾了一下,还是那句话,您的房子需要出租吗? 很好奇 这个虚拟号码充电话费怎么充 要的就是这效果:L 虚拟号指不是通讯公司发布的电话号码,多是比常规电话号码过长或过短的号码序列,却具有可以接听、拨打电话的功能。常用于Skype等提供网络电话服务的平台。
由于虚拟号不属于通讯公司发布的电话号码,因此不在实名制的管理范围内。实名制主要是为了打击诈骗和维护通讯秩序,而虚拟号由于其特殊性,难以被实名制所约束。
虚拟号通常用于网络电话服务,其号码序列不同于常规电话号码,这使得它们难以被纳入传统的电话实名制管理体系中。虚拟号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匿名通信,从而规避实名制的约束。
虚拟运营商的特殊性质,虚拟运营商,作为民营的运营商。往往缺乏着建设自己的信号通道和线下营业厅的资金和技术的实力,所以通常的选择与三大运营商合作,租用其信号通道来进行运营,这种合作模式也使得虚拟号码在实名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和模糊性。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记者以购买手机卡为由,在河北邢台见到了一位卡贩,他告诉记者,现在移动、联通、电信实体运营商管得紧,这种所谓的“正规卡”,必须本人去营业厅,人脸扫描一致后才能办理。
除了卡贩口中的“正规卡”之外,还有号段多为170、171等的“非正规卡”,这些卡的背面,也都标示着“使用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请出示本人有效证件办理号码”。据了解,这些卡片分别属于虚拟运营商“朗玛移动”和“话机世界”。卡贩告诉记者,这些虚拟运营商的卡,用户只需要在网上上传身份证就能办理,用别人的身份证也能通过。
那么,用他人身份证去骗制手机卡,这些虚拟运营商能发现吗?
朗玛移动人工客服人员:上传的照片,是不是本人,确实是核实不到,但只要上传的照片符合要求,都是可以审核通过的。
经过测试,记者发现,这些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无论是打电话、发短信,还是注册网络平台账号,均能正常使用。
2017年底,广东潮州警方接潮州移动公司报案,称其发现约有2000个2015年入网的潮州移动手机号码存在异常情况。
湘桥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办案 民警:这批卡利用移动公司的漏洞,办理588元套餐之后立即申请停机保卡,每个月只需要缴纳5元的保卡费,这批卡再通过网上APP购买流量,并将这些话费在网上进行套现,从而非法获利。
很快,一个持有海量手机卡,注册微信账号等各类网络账号进行牟利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最终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查获手机黑卡近170万套。
经审查,该团伙骗取潮州移动公司话费近200万元,注册的各类网络账号高达507万个。
记者了解到,手机黑卡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实体运营商卡,第二个是虚拟运营商卡,还有一种是境外电话卡。手机黑卡主要以线下销售为主,线上的销售则主要通过即时沟通工具或者电商平台进行。
目前手机黑卡被大量用于网络犯罪,因为大量的网络平台都需要手机号码注册。比如很多不法分子使用一种叫“猫池”的设备,控制大批手机黑卡,注册各类网络平台账号,从各类网络活动中非法获利。其实我们经常接到的骚扰电话、诈骗电话,很多都是171、170号段,这些都是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号码,而这些号段的电话卡竟然办得如此容易。
谁之过?谁负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