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从洛阳回到伊川上坟绕道宜阳的玄机
北宋哲学家邵雍,居住在洛阳安乐窝,每年中秋时节,要从洛阳去伊川为父母上坟。按理,从洛阳安乐窝走伊阙龍门口,直接到伊川神荫原安乐佳城墓园,也仅七十里地。但他都没有这样走,而是溯洛河向西,绕道延秋,到宜阳向南、翻越鹿蹄山(今宜阳锦屏山)、经牵羊坡到伊川坟上。绕了一个大圈,再从伊川经伊阙龍门回洛阳:这其中有什么玄机呢?
邵雍《伊川击壤集》中记录了邵雍从洛阳经延秋到宜阳、洛宁.又从宜阳鹿蹄山(今半坡山),经常川、卧雲山、牵羊坡、过上元、龍王屯、到伊川为父母上坟。
1、《独来独往此意谁知》
气候如当日,
山川似旧时。
独来还独往,
此意有谁知。
(诗文赏析:气侯还是与当年随父亲一块寻觅安居宝地时一一个样,山川河流风貌仍旧是当年的老样子。我独自一人走这条线路,其中的原因还有谁能知道呢?)
2、《思程氏父子因以寄之》:
年年时节近中秋,
隹山佳水烂漫游。
此际归期为君促,
伊川不得久迟留。
(诗文赏析:每年中秋时节,我都要到伊洛的佳山佳水游览(很重要的事,是到伊川为父母上坟)。因为好友程颢程颐和他们的父亲已约我,还等着我有事情要办理。唉,这一次又不能在伊川多停留一些时日了。)
3、《川上怀旧》:
为今日之山,是昔日之原。
为今日之原,是昔日之川。
山川尚如此,人事宜信然。
幸免红尘中,随风浪着鞭。
(诗文赏析:邵雍站在宜阳高高的鹿蹄山上,向南眺望伊河山川。似乎看到远古的高山,变为今日的原野。而昔日的原野,转变为今天的高山。苍海桑田的变迁令人感慨不已。山川尙且有如此巨变,人事变化也是这样的啊。幸而看破滚滚红尘,不随着世事风浪起伏,过那种犹如被鞭子抽打着的生活)
4、《十八日逾牵羊坡南达伊川坟上》:
伊川往复过龍山,
每过龍山意且闲。
莫道移人不由境,
可堪身著利名间。
龍头沟
邵雍墓园安乐佳城在石龍正东六里地
(诗意赏析:邵雍从洛阳到伊川,为什么往复要从这条线路走?
邵雍与他的父亲邵古,原来居住在辉县的百泉。据《宋隐君邵子启贤公讳古墓志铭》记载:邵雍与他的父亲,为了寻觅到理想的安居、安息之地,来洛阳一带勘选宝地:(“尧夫侍亲,往来洛阳,见山川水竹之胜,人情舒遐,遂于闲旷之地,架屋竹间,水流其门,浩然其趣,因自号伊川丈人。铭曰:世范阳,家伊川,神荫原,原西南”。)
邵雍父子循着龍脉好不容易找到卧云山的石龍,把家选在石龍沟水流到大莘店(今平等村)的一片竹林中,龍头沟水在门前流过,真是宜居宝地。同时,还特意将万年安息之处,精心勘选在石龍正东方六里,南兆九皋山和商相伊尹祠,将邵雍生母李氏骨殖从共城迁葬到此。后来邵雍父亲在洛阳去世后也安葬于此。
卧雲山宋店村与上元村交界的龍头沟,沟内有巨大的天然石龍,正在邵雍父母坟地正西六里处。邵雍每次经过石龍,心里就感到特别轻松愉快。他这么来来回回,多次往复从卧龍那里经过,体会到神龍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他也感觉到忙于事物,身不由已觉得遗憾。心中自责没有多在卧龍处多停留,还是身陷名利场难以自拔啊。)
邵雍是历史研究学家,他了解《春秋纬‘元命苞》和《帝王世纪》等史籍,记载少典妃安登游历到此,看到此处巨大的神(石)龍,特别是石龍首巨大逼真,竞有所感,后生下神农炎帝,名叫“石年”,长而贤,创建伊侯国,教民种谷,尝百草,世称农神。但石龍地处异常偏僻,苍海桑田的世代变迁,使石龍几乎被遗忘湮灭。他庆幸找寻的心中的圣物,感到不是公布他发现石龍的时候。于是就秘而不宣。
由此,可以明了邵雍为什么要一个人独自多次从宜阳经石龍到伊川上坟,他每过龍山就增添了精神力量和学术研究的无限动力。他坚决不当官,专心致志埋里头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学有所成,终成万世敬仰的北宋五子,被皇帝赐封为享祭文庙的布衣圣人。
5、《伊川击壤集.自悯》诗句:
陆海卧龍收爪甲,
雲山胜处追寻偏。
春雷惊起千年蛰,
笔下苍龍自往还。
(诗意赏析:伊川平等乡西,宋店村和上元村交界地区称龍头沟,地处卧雲山。远古时期是五洋江大湖,湖内有一条巨龍,收着龍爪和鳞甲,伏卧在那里。此地是从昆仑山龍脉主脊经祁连山、秦岭、熊耳山、鹿蹄山、经甘水和银河水分水岭延伸到此的龍穴宝地。笔下所写的这个石龍,在千年后春雷响起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
2011年邵雍千年诞辰纪念,在伊川邵雍墓园安乐佳城,人民日报社老社长邵华泽与伊川县领导为邵雍立像揭幕礼成后,天空出现罕见的彩晕,衬托出邵雍的高雅英姿:
在《伊川击壤集》中描写洛阳伊川石龍的北宋五子 圣贤邵雍
6、邵雍《十八日逾牵羊坡南达伊川坟上》坟前思父母恩情:
三尺荒坟百尺山,
生身慈爱在其间。
此情至死不能尽,
日暮徘徊又且还。
(2010年的邵雍墓园安乐佳城)
(诗文赏析:来到父母坟前,百尺山丘和坟头上长满了荒草,慈爱的父亲母亲就安息在这里。我在坟前摆上贡品,燃香跪拜,以泪洗面。天色已晚,要离开了,但走了一段仍念念不忘,又回到坟前徘徊不愿离去。父母那深似海、大如山的恩情,永远记在心中,至死都不会忘记。)
7、《人生一世吟》
前有亿万年
后有亿万世
中间一百年
做得几何事
又况人之寿
几人能百岁
如何不喜欢
强自生憔悴
(诗意赏析:人这一生啊,前边有亿万年,身后有亿万年。属于一个人的是中间这一百年,能做些什么事情情呢?
况且有几个人能活一百岁!所以人活着一定要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自由自在幸福生活,不必要自找烦恼痛苦而变得憔悴。)
8、从伊川上坟回洛途中,邵雍经过伊阙龙门,登上石楼观景,回望伊川,写下了心中的感悟:
《龙门石楼看伊川 》
数朝从款走烟霞,
纵意凭栏看物华。
百尺楼台通鸟道,
一川烟雨属僧家。
直须心逸方为乐,
始信官荣未足夸。
此景得游无事日,
也宜知幸福无涯:
(诗文赏析):多年来,邵雍追随着龙山的烟霞,从容不迫地往复于在伊川和洛阳之间。这次从伊川上坟回来,他又登上伊阙龙门的石楼,倚在栏杆上观赏伊水的景色。百尺高的楼台,连接着通向高处的鸟道。石楼高耸,俯瞰伊水两岸,“一川烟雨属僧家" 。伊河两岸众多的寺院,若隐若现在蒙蒙烟雨之中。僧人闯有世俗烂事的烦恼,一心在清净超脱修行。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描写的缩影。
邵雍在石楼聆悟出更高雅的精神境界。一个人只有心中安逸了,方为真正的快乐。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只有不被世俗功名钱财所困,内心才能无焦虑不安之事,生活和游玩时,才会感到无涯的幸福和乐趣。
直须心逸方为乐: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