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洛阳 发表于 2024-5-10 16:01

洛阳两院院士部分掌故(为了纪念)

5月1日晚时,噩耗突传,陈俊武院士在洛阳逝世,享年97岁。至此,洛阳首批获得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称号的老一辈国之栋梁,均已不在人世,令人悲伤!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建国时,改革开放后前两次增选学部委员影响较大,1980年11月,中科院历史上第一次通过较为严密的制度化民主遴选程序,自主选举了学部委员283名。
1991年10月,在更严格的“差额选举”下,新一批学部委员在“得票数不少于三分之二”的规定中产生,共210名,为学部委员最后过渡到院士进一步增加了筹码。
当时河南唯二当选的是洛阳石化的陈俊武院士和耐研所的钟香崇院士,钟香崇院士于2000年到郑州大学筹建高温材料研究所,于2015年因病逝世。
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洛阳首批当选的是黎明化工院李俊贤院士和中铁隧道局王梦恕院士,王梦恕院士于2018年逝世。

奔跑鐵腿 发表于 2024-5-10 21:35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5-10 22:02

致敬!

洛阳愚人 发表于 2024-5-10 22:27

希望人们对陈俊武的关注再多一些,对董宇辉的关注再少一些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0 23:30

一个单位,院士从0到1,极其艰难,甚至几代人无能为力。但是,单位有了原始,从1到2,到3,就容易一些。

寻梦拉萨710702 发表于 2024-5-11 06:08

洛阳还有一位工程院院士,洛阳黎明化工院院长李俊贤,也是在今年离开了人世。

家在四海 发表于 2024-5-11 09:20

现在还有一个叫樊会涛的,好像相对年轻些。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1 09:21

国内省份的教育厚度,可以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出生地来窥一斑;河南平顶山的崔琦,物理学诺贝尔奖,12岁到香 港读书,老家1949年没有中学的原因,取得奖学金到美国。安徽的杨振宁,上海的高锟和李政道,浙江的屠呦呦;总计5位。可见,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历史形成的教育,特别是家庭对知识教育的观念,都很正,很执着。比如崔琦,她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她坚定认为读书是孩子的出路,忍痛将12岁儿子送到澳门他舅那里读中学,她舅舅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洛阳的学子们,我有预感,一定会再出一个诺贝尔奖,映射洛阳厚重的历史教育文化。

走进大自然 发表于 2024-5-11 10:05


:L

wsdlzy 发表于 2024-5-11 10:07

:(

走进大自然 发表于 2024-5-11 10:14

dizzy:

雒阳洛阳 发表于 2024-5-11 16:06

洛阳的人均院士数量在同等级城市里面已经是高的了,当然和中科院所在地没办法相比,一个城市、一个大学、一个企业的院士数量直接体现了其科技水平和竞争力。“钱学森能顶五个师”,是当时霉菌只有十个师。

锄禾11 发表于 2024-5-11 16:39

{:266:}

朱延斌 发表于 2024-5-13 09:01

向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称号的老一辈国之栋梁致敬!

雒阳洛阳 发表于 2024-5-13 15:45

  2018年年初,李俊贤院士在90岁高龄之际,向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党委写了封书面捐赠信,信的内容是:“我(党员李俊贤)和我爱人(党员丁大云)准备捐献人民币400万元,作为博士研究创新人才之用,准备捐献人民币100万元,作为院内退休职工困难补助费……此致敬礼。党员李俊贤。”
  信中,李俊贤还对整个存款分配做了说明,李俊贤解释说:“我自己的一切都是党给的,都属于党,都要向党说清楚。”
  这些钱,是李俊贤多年来省吃俭用的积蓄。他常说:“物质上不要太讲究,能用就行。”一件白衬衣,他穿了16年,还是单位建院40周年时发的。在他家中,许多家具和用品也非常简单,有的已用四五十年,买菜时推的那辆自行车,是他的夫人丁大云从北京带到青海,后来又带到洛阳的。直到2008年,中国化工集团成立中国化工博物馆,收藏了这辆有历史的自行车,他们才换了一辆新自行车。
  为啥把辛苦积攒了一辈子的钱都捐了?李俊贤说:“想为党和国家做最后一点事儿。”考虑到李俊贤的身体和生活需要,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最终只接受了300万元,并将其打入专门设立的账户里。如今,这笔资金已资助35名博士,这些年轻人现在已经成为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雒阳洛阳 发表于 2024-5-14 20:59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1 09:21
国内省份的教育厚度,可以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出生地来窥一斑;河南平顶山的崔琦,物理学诺贝尔奖, ...

屠呦呦是第一个中国国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但目前还不是两院院士,虽然院士的遴选有其规程,但多多少少有些讽刺意味。
洛阳科技人才的后继隐忧不小,最近一次新当选的工程院院士还是在2015年。近几年洛阳本地考入清北的学子屈指可数,看看原来的洛一高,还有能拿得出手的吗

基督山公爵 发表于 2024-5-15 02:22

家在四海 发表于 2024-5-11 09:20
现在还有一个叫樊会涛的,好像相对年轻些。

612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洛阳两院院士部分掌故(为了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