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23 22:05

由“一字千金”到“一文不值”谈求真精神

本帖最后由 平和淡远 于 2017-10-23 22:43 编辑

      由“一字千金”到“一文不值”谈求真精神


    吕不韦率三千门客,费多年心血写成《吕氏春秋》,《史记》载:“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其虚心求教的认真态度,成为千古佳话。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这是唐朝和尚齐己《早梅》中的句子。朋友郑谷说,“数枝”不能突出“早”字,不如改为“一枝”好。齐己叹服,称郑谷为“一字师”。那个一千多年前的雪夜,梅花究竟开了几枝,后人已无从考证。据我多年的观察,梅花只开一枝的情况,还没见过。但齐己那种虚心向学谦卑敬人的精神,也成为千古美谈。

    说起“一字师”,不得不说到毛伟人,据说他的“一字师”最多。其中有服务员,有大学生,有文史工作者,有教师,也有作家。服务员梅白建议他把“别梦依稀骂逝川”中的“骂”改为“咒”,他欣然称师;北大学生指出《人民日报》上的“遗误青年”系“贻误”之误,毛欣然称师;福建的陈守志建议把“把酒酌滔滔”改为“把酒酹滔滔”,他欣然称师;至于山西师大罗元贞和臧克家,那更是人共所知的“一字师”。从这点上说,领袖的胸怀和气量,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别梦依稀咒逝川

    从文字斟酌和纠正错讹这件小事上看,从古到今,汉民族一直传承着大气自信和求真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本人也常写错字,每当有人指出,非常感激,视为良师益友,并且把错别字用毛笔蘸红墨水写在大白纸上,贴在床头,以示警醒。我不认为做得过分,这起码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一种认真。人非圣贤,孰能无错?错而能改,善莫大焉。
    但后来发现,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往往事与愿违,甚至招致意想不到的麻烦。
    历届领导人,最好题词者,非江莫属,且常出现错别字。每当在报纸上发现题词中的错别字,禁不住书生意气,总想给领导提个醒,怕丢了国家的人。92年江视察上海,题词“再接再励”。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看到后,立马修书一封,纠正那个“励”字。从92年到96年,给他写过三封信改过三个字。信收到没收到不知道,知道的就是,我里外不是人。上头调查我的档案材料,单位冷嘲热讽我是精神病、机器人、外星人、教授。种种小鞋穿了个遍,脚疼,心更疼,逼着我不得不出走。当时感慨万千,都是领导人,差别咋这么大呀!
    (本图与内容无关,帖中题字,现在已搜不到了)

    后来才知道,哪是老江这样啊,人家很多人都在演戏。你若认真,你就不入流。有句名言咋说的?“一认真你就输了!”但我偏偏性子犟,认死理,固执地认为,“只要一直认真,你就成了你自己”。
    二十多年前我在的那个学校,校长姓包,小学文化,身材滚圆,二百多斤。除了上级他从不正眼看人,你和他打招呼,最多鼻子里“哼”一声算是回应。老包吐痰的姿势很独特,以45度仰角朝上“呸~~”,怼一丈开外。最独特还不是这些。他是我见过的唯一自称“寡人”的人。无论是教师会还是学生会,各种场合都自称“寡人”。我私下里提醒他,“寡人”是皇帝的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一般人不用的。听了我的建议,他那一双张飞眼瞪得我发毛。老婆知道这事后,哭着骂呀,骂得我狗血喷头,好几天睡不踏实。为此,又吃了不少苦头。
    洛阳某著名宾馆的餐厅墙壁上,是某著名书画大师临摹文徵名的作品——《兰亭修禊图》,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给这个常接待大员的宾馆增色不少。但临摹得不够细心,把“禊”字,写成了“契”字,少了偏旁,音形义都错了。找到总经理,拿了笔和纸,给他细说这两个字的区别。总经理说:“谁懂个毛啊,就是一幅画,谁还注意字呢?”看看,热脸蹭了冷屁股,好像错的还是我。

    去兰州,一下火车,就看见候车厅上方大大的两个字“兰州”。但蹊跷的是,那个“兰”字怪怪的,上边一横最长,下边两横短而齐头,字明显错了。问兰州接车的朋友为什么这样写,回说,也知道看着不舒服,不过也没较那个真,谁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真不知道。费了好大一番周折,终于知道,题写“兰州站”的是甘肃文史书画界著名人物张邦彦,这名字总让我想到张邦昌。张先生是于右任的高足,80年代已经作古。令人深思的是,三年级小学生能看出的问题,难道大人们都没看见吗?只能说大家都没当回事而已。

    记得旧版人民币上的“贰”字,把“二”写在了“弋”的左上角,人们使用多年都没发现,后被社旗县一个小学生及时指出才得以纠正。成人在观察事物的敏感度上远远不及小孩子,因为缺少了孩子们的认真。


    观赏世界第一大佛“鲁山大佛”的时候,入门先在放映室观看一个20来分钟的宣传片。内容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世界名人对大佛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字幕、题词中均有错别字。给服务员提醒,服务员推给经理、经理推给法师,法师推给方丈。我还真较真,就去方丈室找方丈说明情况。本来不大个事,纠正一下就成了,可涉及很多人的脸面,小事就变成了敏感事,于是眼看着将错误进行到底。

    在北京大学,有个讲国学的教授一再把“仓颉”念成“仓ji”,课间,我私下给她提出来,她貌似很权威,以北京人的傲慢,反问一声:“是吗?”我提醒她,初中课本上就有。后来上课,还是听她“仓ji,仓ji”地叫着,不禁感到一阵悲哀。就算你讲得舌璨金莲、天花乱坠,也没有进入“知行合一”的境界。装,继续装,不装会死吗?

    某中学办公室,写有不少四字励志名言,其中一个是“契而不舍”。当指出“契”字应为“锲”字的时候,办公室老师说,这是我们校长特意写的怎么会错?我说你查下字典就知道了。一个月后去看,依然故我,看来还是我太多情。但作为教师,你顾及了校长的脸面,误人子弟的责任你是跑不了的!

    一个人如果虚心求真、谦卑敬人,其眼界气派则必阔大高远超迈世人。如果丧失求真精神,夜郎自大抱残守缺者,必“瓦罐子养鳖——越养越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求真的精神,一切以面子、利益来衡量是非,则这个民族,不用别人侵略,自己也会败亡。

老玉米 发表于 2017-10-23 22:26

欣赏老师这种“较真”的精神,若一个民族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早完蛋了!

Gyc1961 发表于 2017-10-23 23:00

说的真好!

这里有嘛意思 发表于 2017-10-24 00:46

好文。
一个“一认真你就输了!”的小康社会。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24 08:02

深刻厚重大手笔!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24 08:02

深刻厚重大手笔!

念白 发表于 2017-10-24 14:59

为回复平和老师这个帖子,我已经不懈努力了俩小时,都忘了第一次回复想说什么、第二次回复又有了哪些新的想法了。现在只想说,对文章无比欣赏、对观点特别赞同,很多经历居然如出一辙。
关于错字和别字,最大的感触便是平时关注的许多自媒体(其中不乏优质大号),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非常不该有的错字、别字以及乱用标点符号,每每此时,我便会觉遗憾,如同这些错都是我造成的那般尴尬。
再有,对于“在”和“再”的用法,我觉得太有必要来一次全民学习了,基本上含混不清成了常态。

洛神 发表于 2017-10-24 17:20

好文章
为长者为尊者讳,我们多年的传统了。

翠袖依风 发表于 2017-10-25 16:20

好,很好!:)

Gyc1961 发表于 2017-10-26 11:46

看起来错别不光是我一个人啦!{:3_48:}{:3_48:}{:3_48:}{:3_48:}

洛阳杂文 发表于 2017-10-27 10:28

老师们抽空也写写杂文:)

洛阳杂文 发表于 2017-10-27 10:28

平和老师这篇基本上就是一篇好杂文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27 17:26

洛阳杂文 发表于 2017-10-27 10:28
平和老师这篇基本上就是一篇好杂文

谢谢!去年写的网络体,比较随意,和印刷体还有些具体。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27 17:28

本帖最后由 平和淡远 于 2017-10-27 17:35 编辑

翠袖依风 发表于 2017-10-25 16:20
好,很好!我这儿先撂块砖头,该你出手了!鲜花、茶水准备。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27 17:33

本帖最后由 平和淡远 于 2017-10-27 17:36 编辑

念白 发表于 2017-10-24 14:59
为回复平和老师这个帖子,我已经不懈努力了俩小时,都忘了第一次回复想说什么、第二次回复又有了哪些新的想 ...
在、再;即、既;的,得......错得没法数。不少自媒体,指出错误后,大多会虚心接受并表示感谢。有个别所谓的国学大师公共号,若指出他的错误,跟抠了他眼睛似的。在对待错别字这件事上,简直就是试金石,真假立判。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27 17:33

本帖最后由 平和淡远 于 2017-10-27 17:34 编辑

老玉米 发表于 2017-10-23 22:26
欣赏老师这种“较真”的精神,若一个民族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早完蛋了!
多谢老兄支持!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27 17:39

洛神 发表于 2017-10-24 17:20
好文章
为长者为尊者讳,我们多年的传统了。

我一直认为,中华民族不缺聪明才智。就当下来说,最缺少的是认真态度、求真的精神。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27 17:39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24 08:02
深刻厚重大手笔!

多谢平板大力支持!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27 17:41

丽京上空的云 发表于 2017-10-24 07:03
好文章,分析到位,鞭辟入里,那个最丢国人颜面题词大师不知脸红不红.
一个国家不讲认真,必完

利用网络平台,发出百姓声音,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丽京是我们的榜样!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27 17:41

Gyc1961 发表于 2017-10-23 23:00
说的真好!

问好老兄!胳膊轻了不少,多谢关注。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27 17:42

这里有嘛意思 发表于 2017-10-24 00:46
好文。
一个“一认真你就输了!”的小康社会。秀才就是认真的人!:D

愤怒的葡萄 发表于 2017-10-29 12:18

好文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30 13:45

愤怒的葡萄 发表于 2017-10-29 12:18
好文

鲁迅说,愤怒出诗人。
期待您的参与!

剑非音 发表于 2017-10-30 16:36

友情帮顶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31 06:28

剑非音 发表于 2017-10-30 16:36
友情帮顶

多谢友情!你的故事新编,很有创意。幽默短文,饱含哲理。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31 06:30

蒙古大夫 发表于 2017-10-30 16:39
做学问必须对得起认真二字,但做事做人不可太过执拗~这也许是当下许多人的想法~

多谢指教!做人做事,讲究圆融无碍,方为圆满。
欢迎发文。

碧海蓝天 发表于 2017-10-31 11:18

好贴学习。

瑞泽良工木业 发表于 2017-10-31 12:07

好!

念白 发表于 2017-10-31 16:55

本帖最后由 念白 于 2017-10-31 16:57 编辑

刚刚手机上推送一条有关双宋大婚的直播新闻,看到这么一句话之后,默默的关了页面——驾起了相机,相机,要怎么驾?

敌敌畏 发表于 2017-11-2 13:13

好文章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1-3 18:15

本来人气不高,如果不能对新帖子加精鼓励,会挫伤网友的热情。
知道的,明白是系统的事,不知道的,会误会版主没眼光没度量。

专扯J∞蛋 发表于 2017-11-6 20:34

    讲个故事吧,来自已故作家乔运典的代表作《村魂》(有加工)。话说七十年代,某公社要修公路,需要收一些青石子,年轻的公社主任叫秘书起草个通知,特别交代石子要像杏核大小,秘书说交通局的说是3~5公分,公社主任不耐烦地说:“照我说的写!”秘书委屈,去问公社书记,书记笑眯眯说:“你就按主任的写,回头收的时候,你去看好了”。
    山区农民一个工才毛八钱,七元一方的青石子,很踊跃,先上山拉来青石,大锤破碎,拿个铁圈圈一小锤一小锤地砸。大家都砸成核桃大的,只有老支书比别人多费了一倍力气砸成杏核大的,并告诉村民有你们吃苦头的时候。
    收石子的时候,村民们都顺利验方拿到了钱,老支书的被拒收了,官司打到公社主任那,公社主任说:“我要通知要核桃大的,交来的就会跟拳头大”,老支书晕倒,公社秘书吃惊。
    对付我等钻空子的小聪明,几千年来管理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政策一再强调不折不扣,一因地制宜,就形同虚设,所以必须强权高压,因此造成极大社会财富浪费。“天空不太通透”。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8-10-20 12:39

顶起来用用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9-12-17 03:27

教育学院的同学,我把本帖顶出,便于你们浏览。因为不好找,可能百度不出来,建议班长或学委看到后转发班级微信群。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9-12-17 04:18

我花开后百花杀 发表于 2017-11-6 20:34
讲个故事吧,来自已故作家乔运典的代表作《村魂》(有加工)。话说七十年代,某公社要修公路,需要收一 ...

谢谢百花!怀念《村魂》,怀念老乔。
老乔,人极实在,文很幽默。
他那种笑中含泪的幽默,看似荒诞滑稽,恰恰针砭了深层的现实。至今,《村魂》还在四处游荡。

记忆的碎片 发表于 2019-12-17 18:50

平和老师的文章让人很感动——在这浮华喧嚣、物欲横流、娱乐至上的社会风气中,有能力并且愿意咬文嚼字,深究细理的人不多了。
细读文章又有些心酸——我们小时候尚且会为自己犯得错误懊恼、哭泣,为什么长大了,反而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了呢?难道年龄变了,地位变了,我们曾经想要不顾一切追求的纯真就应该变吗?


记忆的碎片 发表于 2019-12-17 21:53

平和老师,我有个疑问希望能得到您的解答——您这种认真的精神与《咬文嚼字》杂志的追求一致,您为什么不把您的文章投到《咬文嚼字》杂志社呢?信息港虽好,但知道的人还是有限,投到那里影响范围会更广一些。:)@平和淡远

又是一个春天 发表于 2019-12-19 01:12

好文,真的是好文!与楼主有过类似的经历,而且是许多次。
所幸的是,我还真遇到了两位闻过则喜的人。这两个人都是学术界的高人。在我还是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子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了。可是,就是那样的高差,人家居然闻过则喜!!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他们会有那么大的成就?有一位曾在四十年前世界某学术大会上宣读他的论文,并得到了大会的高度赞扬。我想,这都与他们的虚怀若谷分不开。因为正是他们有闻过则喜的胸怀,所以才成就了他们闻过则可贤的境界。
装什么装!就是因为装,所以,他们永远定格在了装的境界之上。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境界永远停留在你不想停留的位置之上。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9-12-20 17:49

又是一个春天 发表于 2019-12-19 01:12
好文,真的是好文!与楼主有过类似的经历,而且是许多次。
所幸的是,我还真遇到了两位闻过则喜的人。这两 ...
闻过则喜,是极高的修为,两位先生都是令人景仰的智者。
清华校长戴XX和北大校长林XX,如能闻过则喜,平时的错误能经常得到旁人的纠正,也不至于在重要场合丢篓子,最后以卸任收局。
清华北大藏龙卧虎。他俩的问题肯定早有人发现,为什么大家都不说等着看笑话呢?恐怕与校长大人们的作风有关,面子重于里子吧。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9-12-20 17:55

记忆的碎片 发表于 2019-12-17 21:53
平和老师,我有个疑问希望能得到您的解答——您这种认真的精神与《咬文嚼字》杂志的追求一致,您为什么不把 ...
多谢建议!可以考虑。
也期待层主多发帖子。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由“一字千金”到“一文不值”谈求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