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0:52

原创:司马光与他在洛阳的诗

       出生在今天信阳光山县的宋代大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司马光晚年曾在洛阳度过了一段不算短的悠闲快乐的时光。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因为政见不和,司马光请辞京职,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退居洛阳。在洛阳的日子里,司马光专心编书,清简自处,绝口不论政事。他把自己住的地方改名为“独乐园”,在这里仅有奉旨成立的书局从汴梁搬了过来,他领导着书局很少的几个工作人员在“独乐园”里继续编撰《通鉴》,时间长达15年。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0:52

    熙宁四年之变,是司马光从人生巅峰跌落谷底的一段时期。司马光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适应,从心有不甘到自得其乐的过程。他在洛阳所做的一些诗作真实地记录了他的这段历史史期的心路历程。    刚刚从繁华的京城汴梁来到被战火蹂躏得千疮百孔、荒凉静僻的西京洛阳,司马光尽管早有精神准备,但还是难免有点不适应。他在《闲居》一诗中这样写道: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0:53

http://bbs.lyshangdu.com/forum.php?mod=image&aid=19112&size=300x300&key=fe82c4e8862cd647&nocache=yes&type=fixnone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0:54

本帖最后由 洛阳_平常人 于 2017-10-17 10:57 编辑

   昔日车水马龙,今日门可罗雀,风雨春草相伴,慵懒度日。司马光此时的心境大概正如李易安的“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悽清寂寞,无可名状。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0:57

   谁都知道司马光是因为和王安石政见不和而辞官归隐,到洛阳静居编书,其实在他心中还关注着政局,关心着朝庭,真到地做到“独乐乐”其实还是很难的,正所谓“进亦忧,退亦忧”,退居江湖的司马光忧心政局,心有不甘。他初到洛阳的另一首诗《遣兴》里说得很明白:
    京洛红尘里,闭门常独居。    虽无守道愧,终与趣时疏。    文举徒飞表,曹丘懒挟书。    谁怜从宦久,不及策名初。    待兔谋其拙,屠龙艺亦虚。    何当治归计,松菊绕吾庐。

敌敌畏 发表于 2017-10-17 10:58

:lol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0:59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00

   司马光司马光二十岁,即参加了会试,一举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意气风发,头角峥嵘,引起全国轰动。30多年的宦海生涯,曾赢得“才本王佐,学为帝师”的美名,谁知到头来的境遇,竟然还不如在“策名”之初的时候,其落寞和不甘之情跃然纸上。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00

    司马光的才学和人品名满天下,来洛阳没多久,就有许多西京的文人雅士,比如邵雍、文彦博、富弼、二程等等,成了独乐园的座上宾。司马光尤其与邵雍交好。    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易学家,也是才学冠世,却久隐不仕。司马光来到洛阳后,两人相互视为知己,或诗酒唱和,或结伴郊游,其乐融融。这时候的司马光也逐渐习惯了在洛阳的半隐居生活,也喜欢上了洛阳这个城市。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03

邵雍故居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04

    那个时候,洛阳城西南的宜阳处在长安、洛阳的两京官道上,不但风景好,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宜阳的神林山山清水秀,相距不远的灵山也是佛教名山,香火繁盛。邵雍在洛阳的宜阳县里有田园农庄,风影独好。两人常结伴到宜阳郊游。司马光在《游神林谷寄尧夫》中说:
    山人有山未尝游,    俗客远来仍久留。    白云满眼望不见,    可惜宜阳一片秋。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05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06

    司马光和邵雍志趣相投,结伴沉浸在美丽的洛阳山水之中,常常兴致勃勃,留连忘返。有一次,他们游完神林山后,本该勒马返程,司马光突然想到这里离灵山也不远了,索性就再游一次灵山吧,于是,两人调转马头,乘兴再游灵山。司马光在《灵山寺》一诗中记录了这一件事情:
    神林兴尽谋早归,    草间露浥行径微。    忽思灵山去不远,    马首欲东还向西。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07

    司马光的独乐园在今天的洛阳伊滨区,离洛河故道不远。而洛浦景色也是绝冠西京的。“洛浦秋风”、“天津晓月”都是洛水之滨美妙风景,至今还被列作“洛阳八大景”。司马光在独乐园里编撰《通鉴》之余,常常推门出园,独步洛滨,借洛滨的景色舒解编书的身心疲惫。他在《独步至洛滨》的诗里写到:
    草软波清沙径微,手持筇竹著深衣。
    白鸥不信忘机久,见我犹穿岸柳飞。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08

    这时候的司马光不但深深爱上了洛阳这座城市,也喜欢上了独乐园的半隐居生活。他常常以陶渊明弃官归隐、饮茶弄菊自许。他在《居洛初夏作》诗中这样写道:    四朋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随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多年在洛阳的隐居,虽然让他多一份“更无柳絮随风起”的淡定,却也俺饰不中心中像“葵花向日倾”一样对国事对朝庭的牵挂。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09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每年春天,牡丹花事繁盛之期,“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而司马光也把自己当做了洛阳人的一分子,也会陶醉在洛阳城的花海人潮之中。当时的洛阳名园星罗棋布,因有“天下名园重洛阳”之说,而在司马光看来,只有安国寺的牡丹最奇最艳,“一城奇品推安国”。大概国色天香的牡丹最能勾起文人雅士的诗兴。司马光在洛阳期间也写下了很多吟颂牡丹的诗,最有名的当属《洛阳看花》:
   洛阳春日最繁花,    红绿荫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    人将锦绣学群花。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11


剑走偏锋 发表于 2017-10-17 11:11

那个年代,出了许多大家,北宋虽然被金多次欺负,但文化艺术科技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成就了开封。

专扯J∞蛋 发表于 2017-10-17 11:11


    隋唐遗址公园中王安石的诗。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13

    作为史学家的司马光,不但深爱着洛阳,也深深了解洛阳这座城市兴替和、盛衰。在他眼里,洛阳这座城市就是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天下兴衰治乱都会在洛阳这座丰碑上留下鲜明的印记,他以历史学家眼光和哲学家的高度一语惊醒世人:欲知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是他在《过故洛阳城》诗中的句子,全诗如下: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裾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15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有此一句,司马光堪称洛阳这座城市的知音!    北宋元丰七年,倾注了司马光半生心血的《资治通鉴》全部修完。宋神宗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并降诏奖谕司马光,说他“博学多闻,贯穿今古,上自晚周,下迄五代,成一家之书,褒贬去取,有所据依”。是年司马光66岁。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15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年仅10岁的哲宗即位,由其祖母皇太后主政,皇太后起用司马光为副宰相。司马光坚辞不受,无果后,遂以“龄发愈衰,精力愈耗”之身离洛赴任。而其在洛阳披阅15载,删改千百次的《资治通鉴》则成为了继《史记》之后的另一座史学丰碑。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16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11:17

   本贴图片来自网络。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17 11:55

读史使人明智,读《资治通鉴》更不得了,伟人读过17遍。

剑非音 发表于 2017-10-17 12:11

他在洛阳挖了个坑院

城市啄木鸟 发表于 2017-10-17 13:07

洛阳历史名人司马光,可写的东西应该还有很多,洛阳才俊们应该深入挖掘。

专扯J∞蛋 发表于 2017-10-17 13:27

    我还关心先哲砸过缸没?

曼陀萝 发表于 2017-10-17 13:32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尽人皆知。

小叶儿 发表于 2024-7-15 09:00

细细看完,平版写的真好!打个下手,查个词义:簪裾 zān 指的是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

小叶儿 发表于 2024-7-15 09:01

滉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uàng yàng。‌它的释义包括:‌
形容广阔无涯。‌
荡漾。‌
指浮动的水。‌
闪动;摇动。‌
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如三国魏曹植的《‌节游赋》‌、‌晋葛洪的《‌抱朴子·畅玄》‌、‌宋梅尧臣的《‌碧澜堂》‌诗以及唐白居易和宋陆游的诗中均有出现,‌展现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一溪云 发表于 2024-7-26 15:41

拜读老师大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司马光与他在洛阳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