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嘛意思 发表于 2018-3-2 01:55

【浮浅与深刻】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转)

副标题:是坏人变老了,还是社会变坏了?倾巢之下 焉有完卵?


最近看到关于老人的负面新闻很多。
诸如:
大学教授地铁猥亵殴打女乘客
老人高铁嗑瓜子故意弄脏车厢
广场舞老人和年轻人抢篮球场动手打人
远的新闻就不说了,比如 “老人倒地讹诈扶起的年轻人”等等。于是很多人说,老人变坏了。
这样的负面新闻总能博得眼球,说明老人的表现“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期待。因为老人没有体现出德高望重和老有所尊的品质,在很多操守上甚至还不如年轻人。这样的新闻再次让人们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可是,还有一方观点是,坏人变老了。即有些人从小就坏,只不过慢慢随着时间变老了,在合适的时机和场合,他们的坏就会迸发出来。


到底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
简单地说某一类人“变坏”了,有随意贴标签的嫌疑,也容易让我们犯以偏概全的错。
比如,最近的一位误机的女博士机场打人事件,以及女海龟硕士硬闯红灯辱骂警察等,我们就不能简单粗暴地归纳说,高学历的女性都变坏了。
事实上,谁都可能变坏,与年龄、性别、学识还是社会地位无关。而高学历、高知识、年龄高、收入高等高素质群体,在我们的想象中应该是更德高望重、知书达理或明辨是非,但现实似乎总让我们大跌眼镜,于是我们愤怒、鄙视或失望。
谁都可能前一个小时还在学术报告厅里高谈阔论,后一个小时就和他人大打出手。


为什么我们会失望?
我们的失望在于,我们对人有着错误的“道德幻想”,我们预设人的良善会随着某些系统的提高而提高,然而,一旦对方呈现出和我们期待相反的状态,我们就难以接受。
另一个让我们失望的原因是,我们定义的好和坏,善和恶,与上帝的定义有所不同。即人所定义的良善是不完全的,不能与神期待的良善相提并论。
骨子里,我们中国人还是预设有一些人是“好的”,在我们的歌声和祝愿里都是“好人一生平安”,总有些人是好人吧。
然而,《圣经》给出的答案是惊人的、前所未有的——没有一个“好人”!
“有一个官问耶稣说:“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事才能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路18/18,19)”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在上帝面前还有一些良善,还有一些值得称义的地方,但《圣经》上罗马书 3:10 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因我们都被罪污染,每个人都活在罪的辖制下。
既不是坏人变老,也不是老人变坏。而是罪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辖制和捆绑着,罪在我们的DNA里,在我们的血液里……自从伊甸园里的亚当夏娃堕落以来,我们从来都没“好”过,也很难一直稳定地“好”下去。
一代名将张学良,年轻时肆意任性,在老年时说,我虚度90年,我承认自己是个大罪人。他多次说我是罪人中的罪魁,如果不是耶稣的救赎,恐怕不知死了多少次。


对人的错误期待,难免让我们一次次的失望,如同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诸多失望:年轻人对老人失望,妻子对丈夫失望,员工对老板失望,老百姓对政府官员失望,学生对老师失望……
其实就连牧师这样德高望重的人,也可能随时会让我们失望。
美国牧师和作家,保罗·区普(Paul Tripp)在演讲中说,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坏脾气,他其实是个非常容易生气发火的人。他的怒气发火,让妻子和儿女痛苦不堪。然而,他自我感觉自己还是个少有的不错的好丈夫和好父亲。
但后来上帝让他看见自己的肮脏,看见自己的不可救药。
后来,他才开始对自己绝望,开始认罪悔改。
他说:“我们只有透过《圣经》,经文中上帝的话语如同照镜子一样,当我们照镜子时,才能让我们看见自己的罪,否则我们自己根本看不见。可怕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处于这样属灵瞎眼的状态。比这更可怕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灵性的盲眼,每天还高高兴兴地活在某种自义中。”
老人、少年人、有知识的人、牧师、任何人……人都可能变坏。和年龄无关,和群体标签无关。
如果不认识至高上帝的话,如果不是被福音所改变,如果没有圣灵的提醒,人随时都可能是坏人。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罪在人身上可怕的影响力的认知,会帮助我们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才不会对他人对自己抱有过高的期望。
不论我们是少年人还是老年人,不论我们披戴着多么“德高望重”的光环,如果我们没有活在福音中,如果不是耶稣改变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有机会效法祂跟随祂,我们不过是随时让他人鄙视、愤怒和失望的“变坏的人”。





电子猫 发表于 2018-3-2 02:00

肯定是坏人变老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浮浅与深刻】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