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民意警务建设丨这个“李鬼”很危险!小心高仿手机APP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5002593329&di=090718e4ea9737d3301162088187a460&imgtype=0&src=http%3A%2F%2Fstc.zjol.com.cn%2Fg1%2FM00100BCggSDVkg7jGAdO4QAAHlRcTtHCQ744.gif%3Fwidth%3D519%26height%3D342网上转账缴费、处理罚单、买火车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手机APP处理各种事务。记者调查发现,在手机应用市场中,一些通过相近名称、类似图标制作的高仿APP令人难辨真假,给不少用户造成财产损失。高仿APP“鬼”影重重大设陷阱济南市民成栋前不久为网上处理汽车交通罚单,试图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公安部推出的“交管12123”APP。搜索结果第一位的为一款名为“12123”的软件,且APP图标为一个“违”字。下载使用后才发现,这款APP功能和页面都极其简陋,是一款高仿APP,不仅无法处理违章,还含有大量广告。记者在多个应用商店检索发现,此类APP“李鬼”并不少见。值得警惕的是,一些高仿APP还通过伪装成官方软件窃取用户个人信息。济南市民罗腾告诉记者,他此前为在济南一家医院挂号,在应用市场中下载了这家医院的APP,并填写了电子病历,其中包含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职业等个人信息。但之后发现,所下载的并不是官方APP。“这款APP的下载量近10万,窃取了大量个人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罗腾说。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高仿APP开发者为第三方公司。以“北京实时公交”为例,开发者为江苏一家商贸有限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该公司经营范围为“化妆品、服装、日用百货销售”。此外记者还发现,应用市场中的一些高仿应用,开发者甚至为个人,网络上无法查询更多开发者信息。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高仿APP盈利主要靠应用内的大量广告赚取广告费,这类APP开发难度并不高。记者联系了一个APP开发团队,并向对方提出想开发图标和名字都模仿一款学习类应用的高仿APP。对方表示,只要不是要求“一模一样”,就都可以实现。费用在5万元左右,开发周期大约一个月。高仿APP已形成危害用户网络安全的产业链业内人士表示,开发一款高仿APP,花费数万元可以长期赚取广告收益。应用市场在对上架的APP进行审核时,机器审核只进行病毒和兼容性测试,人工审核一般只审核名称、内容是否存在违规,对APP名称、图标、宣传语等内容是否存在模仿,多数应用市场都疏于甄别。记者查询了多个应用市场的相关条款,只有“华为应用商店”等极个别应用市场在相关条款中要求,上架应用不得与其他开发者应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外观、名称、主题等。360发布的《2018年双十一购物安全生态报告》显示,一个月时间内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的数量接近4000个,覆盖设备超过30万个,高仿APP已形成危害用户网络安全的产业链。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沈括说,高仿APP对于正版应用的模仿,已经涉嫌侵权,同时对用户产生了实质性危害。但是,目前在打击高仿APP的过程中,存在多方协调难、举报下架过程漫长、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等因素,给一些不法企业从事违规行为提供了空间。多位专家建议,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应进行联合执法,严肃查处高仿APP给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山寨APP真的很恶心人,要严厉打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