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297】河洛茶亭
亭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在平原、山间、水际,还是在城市或乡镇、农村,随处可见,与台、楼、阁、斋、堂、轩、馆、廊、庑、门、殿等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根据用材不同,有木结构的亭、石材雕琢的石亭、砖亭、茅亭、竹亭、钢筋混凝土亭、钢结构亭等。以木构架琉璃瓦顶和木构架黛瓦顶最为常见,前者为皇家建筑和唐朝宗教建筑中所特有,富丽堂皇,色彩浓艳;后者则是中国古典亭榭的主导 。另外根据用途、位置的不同也可分出不同的亭。一、河洛茶亭 1、最早的河洛亭:启筮亭 亭者,停也。即停止的意思,也就是供人们停步休息之用的建筑。 《周礼》:三十里有“宿”。意思是当人们走了三十里后,需要停下来休息或是歇宿。宿与亭是一样的用途,名称不同而已。 启筮亭位于今禹州市旧州衙西,是一座亭台古建筑,今名古钧台,志书记为启筮亭,现存建筑修于清康熙年间。 启筮亭,是夏王朝国家政权传承的标志,是中华民族四千年前进入文明时代的实物佐证,是我国罕见的上古遗迹,是夏启举行“继位大典”的地方。
1)国家交往的频繁催生了亭 各诸侯国家交往的频繁,差旅、使者往来增多,亭得到快速发展。在诸侯国家之间的来往大道上均修建有许多亭,以供商旅、使者往来休息住宿。随处可见,种类齐全。 2)军事方面,有亭障、亭候、亭燧 由于诸侯国家相互争霸,战争不断,为了及时传递命令、通报军情,亭又被当作军事工程来修建,起着特殊的作用,后来成了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亭候,即边境上或要道上瞭望敌情的哨所。亭和报警的烽燧(烽火台)相结合,称之为“亭燧”。亭候、亭燧的军事防御、通讯建筑,自秦汉以后改称烽台、烟墩、墩堡、墩台等,但其功能未改,相传了两千多年。
3)亭传递文书邮件和旅行住宿的功能,是我国邮政、旅馆的先源 如驿站、驿亭。古时有一种“亭传”,也称驿站、驿亭,是为掌管文书投递、转运物资和提供来往官员商旅歇宿之所。这种亭传驿站之制相传了两千多年,到清末设立了邮传部后才被废止。 4)一种下层政权机构的形式 《汉书》载:县道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史上最著名的亭长是刘邦,曾任泗水亭长。 《汉书》载:县道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史上最著名的亭长是刘邦,曾任泗水亭长。
3、栾川亭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五洛水、伊水、瀍水、涧水:“伊自熊耳东北径鸾川亭北,姦水出姦山,北流际其城东而北入伊水。世人谓伊水为姦水,姦水为交水,故名斯川为鸾川也。”这是最早的关于栾川地名出处的记载,而其中“伊水自熊耳东北径鸾川亭北”,无意间点出了一处洛阳古亭。 4、两个风流亭——齐亭、鲁亭,位于齐鲁两国边界线上的行宫,文姜与其兄齐襄公两亭相望,互对情歌。
二、洛阳茶亭 1、褚亭:洛阳最早的古亭 洛阳最早的古亭是褚亭。 西周时期洛阳有个“褚”地。《左传》: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洛阳县南部,有一褚地(褚邑),有一处古亭,曰褚氏亭,附近还有一条褚氏渠。褚地居民,以邑名为姓氏,称褚氏。 褚氏亭初为驿站,后增茶亭之功能。后几经兴衰,成为茶庵,茶庵附近还出现村落,名茶庵村。后由于多年的旱涝灾害和战争,部分洛阳褚氏迁至梁郡睢阳,形成睢阳县茶庵村(今商丘睢阳区宋城办事处茶庵村)。再后梁郡睢阳人迁至安徽淮南,把睢阳、茶庵村的地名带到八公山下、豆腐之乡的安徽寿县。
2、都亭(河亭):洛阳最著名的古亭 1)都亭驿,万里丝路第一驿 丝绸之路是由无数个驿站联结的一条邮驿之路、经济之路、文化之路。汉唐之时,洛阳都亭驿是全国中心驿站,也是几条丝绸之路的交会点。 2)都亭驿位置 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亭驿确切位置已不可考。隋唐之都亭驿在清化坊,即今洛阳老城东大街西段以北区域。北宋开国后重建,移至景行坊,在今东大街与瀍河交叉口的西南部,临瀍水而建。
3.由古亭形成的地名 1)洛宁茶坊 位于洛宁县河底镇,地处旱地塬区,崤水南塬。 相传汉末,天下大乱,黄巾起义,群雄争霸。关羽护送甘糜两位皇嫂千里寻兄,途经此处,人困马乏,遂下马吃饭饮茶。茶饭罢,神清气爽,赞曰:真乃好茶之坊!后人遂取名“茶坊并在古道旁建关公庙一座,茶坊所在的村庄名茶坊村。
2)栾川亭 德亭 德亭与唐代李怀德有关。李怀德是李林甫的后代,依靠祖上荫庇做了官,但不学无术,官做得很差。后来突然醒悟过来后悔不已,发誓要痛改前非。遂辞官遁世,来到伏牛山深处一个山清水秀、人迹罕至的地方,搭个茅草亭住下来潜心苦读。学成后再次出山做官,为当地百姓办了很多好事。他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茅草亭修葺一新,并在亭边立碑,上刻“怀德亭”三个大字。亭旁的村子称怀德亭村,简称德亭村。
3)由茶亭形成的地名 用茶亭命名的地方有很多,如: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四川省盐亭县有个茶亭乡,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茶亭镇(今茶亭街道)。 另外,还有福州市茶亭公园,福州连江县茶亭山,湖南益阳市茶亭街,南京市茶亭东街。 带茶的地名更是数不胜数。
3.从亭到茶亭 从亭到茶亭,亭的功能有几次大的演变。 1)由军事功能到社会管理功能 先秦时期的亭,主要是指边境线上守望、防戍的哨所,具有军事性质,设置在一国边境线上,主要作用是望风、传递军情以及防御敌人。秦汉时期,亭的功能与性质发生转变,其军事性质被淡化,其防戍职能由抵御外敌转为缉捕内贼。秦汉帝国设有严格的亭制,每十里建有一亭,每亭设有亭长。汉高祖刘邦就是出身亭长的基层小吏。亭长的职责主要是“开闭扫除”和“逐捕盗贼”,即维持地方秩序。到了东汉,亭长职能不断扩大,已涉及司法、教化、赋役等民政事项。“亭”逐渐向基层行政单位演化,在地方管理中起重要作用。 2)由社会管理功能到休息娱乐功能 魏晋以后,亭制废除,亭不再具有基层组织性质。但是,亭作为行人休憩之所的功能却一直延续下来。在此基础上,亭进一步发展为观眺、游宴的场所,并成为园林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形制也日趋多样。亭,兼有邮递、驿站和旅社的功能。后世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人们往往在长亭与即将出行的亲友道别,长亭逐渐成为送别的代名词。
3)亭的内涵日益丰富,但基本(核心)功能不变,即作为交通要道上的基础设施。 茶亭,正是由此功能发展而来的。修建于交通要道上,供行人休息歇脚、遮风避雨,并提供免费茶水。茶亭具备传统“亭”的休息功能,更是一项慈善事业。小小的茶亭,凝聚着丰富的文化。 4)无亭不成景 亭的基本功能是歇息、游乐、观赏,为园林和名胜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亭不成园。 5)茶亭是亭的基本功能的主要体现 在交通不发达、运输工具欠缺的年代,人们出门就靠双脚,运输就靠肩挑,因此,凡在古商道上一般三、五里地就有一座茶亭,有的茶亭风格非常考究,路人也不乏文人骚客,驻足提诗作对。
三、洛阳近代茶亭石刻 1、偃师茶亭碑刻1)偃师修立茶亭碑记(雍正十年,緱氏镇姬家村。136×53cm) 2)偃师施茶碑(雍正十年,佃庄镇东大郊村)3)偃师创修茶房碑记(首阳山寺里碑村,131×59cm)4)偃师青罗山施茶汤碑(府店镇佛光村,高113cm,宽48cm) 5)偃师重修茶庵碑记(翟镇镇圪当头村,130×51cm)6)偃师牛庄东镇建筑茶亭纪念7)创修覆庙茶亭碑(偃师府店镇来定村)8)偃师史家湾茶亭
2.洛阳茶亭1)洛阳义社施茶造铃叙碑(关林,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2)关林关王冢金施茶铸造铜炉钟玉磐碑记(万历乙亥秋季,1599年)3)重修吕祖庵北两茶房六间越台六间碑记(清嘉庆二十年4)民国11年上清宫复修茶亭碑记5)民国11年上清宫复修茶亭碑记 6)龙门修茶房碑记(清同治八年,龙门镇裴村)
3.伊川、新安、栾川茶亭1)伊川重修茶亭记(民国8年,伊川城关小庄村,47×85cm)2)宋显德捐地创修茶庵茶亭舍茶条规碑记(伊川酒后寺上村)3)新安槐树岭茶亭记(清乾隆五十二年,新安县博物馆)4)栾川石门茶亭
4.洛阳古代茶亭的人文特征 茶亭的出现,代表着古亭慈善文化的形成 ;民间性是古代茶亭最大特征 ;互利性;宗教性;公开性。
四、客家茶亭 1.乐善好施客家人,南迁之地建茶亭 五次大迁徙,茶亭遍江南 客家先民从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扶老携幼、长途跋涉,历经五次大迁徙,来到南方来定居,路途上那些长亭短亭给他们带来的种种慰藉,于是乐善好施的客家先民,仿照驿道上的长亭短亭,修建起一座座给行人避风躲雨的风雨亭、茶水亭。 客家茶亭选址具有共性的环境特征 ,包括地理特征、气候特征、交通特征。
2.著名客家茶亭 1)南京新亭江东新亭哭洛阳(新亭会)浦口茶亭寺与福清茶亭寺2)福州茶亭福州有茶亭镇、茶亭公园、茶亭街、茶亭河、茶亭桥、茶亭小学,皆因一座数百年历史的茶亭而得名,茶亭曾是其地标性建筑。
3)兴业县洛阳白马茶亭 广西兴业县洛阳镇有白马茶亭河楼山茶亭,均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茶亭采用寺庙式建筑,雕樑画栋,古色古香,一共建为上下两座,上座为茶厅和烹茶工人住舍;下座是一幢排楼,排楼里面有宽敞大厅,设有石桌石凳,专供来往行旅者憩息。 4)惠州茶亭在惠州等南粤古驿道沿线,依然保留着不少这样的茶亭。
5)江门茶庵寺、茶庵公园江门著名古迹,位于江门市外海街道五马归槽山麓 ,因唐代高僧慧能禅师曾在此结庵小住、以种茶度日而得名,又名六祖寺,1980年代辟为公园。庵内供有六祖惠能大师、观音、伽蓝等塑像。 6)韶关茶亭韶关北郊有五里亭、十里亭,均为当年客家先民留下的茶亭。现尚有五里亭村、十里亭镇。 7)祁门望茶亭山中多古道,古道尽茶亭。
世上任何事物一旦与茶混搭起来,就会陡添几分高雅和美好,亭自从演变为茶亭,就成为了包含建筑文化 、楹联文化、题壁文化、山歌文化等方面的茶亭文化。
感谢刘彦卿老师的精彩讲解!
感谢论坛的精心组织!
感谢义工的辛勤付出!
感谢千山矿业提供场地!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谢谢大家!
好贴! 跟帖拾遗
主讲嘉宾:中原大象老师 每周六下午两点半开始
本期轮值主席:伐木工
主讲嘉宾的风采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