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0:53

【星期六论坛296】走近馨香生活 感受文人雅事

      一炉好香,不仅芳香养鼻,还可颐养身心、祛秽疗疾、宁神静气,于馨悦之中调动心智和灵性,可谓妙用无穷。      走近香,你会发现梦寐以求的宁静原来并不遥远;走进香的世界,你会为源远流长的香文化惊叹沉迷。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0:53

      4月20日,星期六论坛邀请到了香文化学者高冰晓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了古人香的生活,感受文人雅事。      讲课之前,悦香书院的小微老师给大家表演了香艺(打香篆),舒缓的动作,专注的神情,宁静而自然。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0:54

      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0:55

      何为香   香:是一种气味。“香,芳也,从黍从甘。”《说文解字》;“黍稷馨香”《春秋传》;   香:是正气,雅气;“君子佩香以明德”。屈原“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香:是一种觉知,放下;      香:是养性,最终达到养生目的。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0:55

一、香文化渊源
香文化肇始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 (一)先秦时期香文化的萌芽1、祭祀用香香料稀少:兰、蕙、芷、萧、柏、艾、郁、椒、桂、辛夷、香茅等,味道清雅。2、生活用香 用法简单:焚草木香、佩兰、汤蕙、烧艾、 膏兰、 郁金酒。3、香器具简陋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0:58

      (二)秦汉时期香文化的初步发展       香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秦朝的开创,两汉香文化的繁荣。汉代熏香文化的盛行,熏香的主要用途由祭祀转向日常生活。       1、香料来源逐渐广泛,沉、檀、苏和、安息、鸡舌; ( 陆上丝绸之路—西域;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      2、帝王爱香用香;(汉武帝)大臣佩香、含香;“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汉乐府); “赵飞燕五蕴七香汤”《赵飞燕外传》。      3、出现香方、合香;      4、炉具发展:陶炉、博山炉、熏香笼;马王堆西汉墓出土陶制的熏炉和焚烧的香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博山炉。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0:58

      (三)魏晋南北朝香文化的承续      魏晋南北朝时近四百年,岁然社会动荡不安但哲学思想与文化艺术异常活跃,对中国香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同时也是香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魏晋南北朝用香的三条主线:宫廷用香、文人用香、佛道用香。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0:59

      1、 道教兴起,佛教传入,玄学思潮使文人对香更为青睐,出现了一批专门用于,治病的药香 ;      2、香草开始种植。曹丕《迷迭香赋》 “播西都之丽草兮,应青春之凝晖; 流翠、叶于纤、柯兮、结微、根于丹墀(chi); 方暮秋之幽兰兮,丽昆仑之英芝”      3、王公贵族用香奢华   巨富石崇用香   韩寿偷香   隋炀帝的除夕沉香火山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00

      (四)隋唐时期香文化的繁盛      隋唐之际社会富庶,国家空前强盛使香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香药空前丰富、用香礼制完备、香品制作和使用更加精良、医疗用香的发展、奢华的宫廷用香、香文化的交流。      隋唐时期香已进入精细化、系统化阶段,用香成为唐代礼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唐人用香特点:1.注重香的造型,建筑、家具用香;2.注重香对人身体的作用。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01

      (五)宋元时期香文化的鼎盛      宋代崇文抑武,文化繁荣,经济发达,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辉煌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文化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      国家设专门机构管理香药:市舶司、香药库、御香局。      文人与香:文人四雅,《梦梁录》云:“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适累家。”      文人玩香、斗香,合香盛行,苏东坡“雪中春信”;徐铉“伴月香”;黄庭坚,咏香、制香;用香方式多样:篆香、隔火香、香饼、香丸。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01

       宋代医家对香药的喜爱和重视空前绝后。       出现众多香学专著:《天香传》、《香史》、《(沈氏)香谱》、《名香谱》、《(颜氏)香史》等等。《(洪氏)香谱》《香谱》指的是北宋洪刍(驹父)所著的《香谱》,分「香之品」、「香之异」、「香之事」、「香之法」四个部分,属于中国香专论较为完备的第一本著作。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02

      (六)明清时期香文化的流行      明清时期全面保持并稳步发展了宋元以来香文化的繁荣。      世俗用香的风气更为浓厚,香品成形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得益于冶炼技术的发展香具的品种更为丰富。      《焚香七要》【明】朱权 :列举焚香七大要点:香炉、香盒、香灰、隔火砂片、灵灰、匙箸。非常准确的表达香事活动的基本用具和注意事项。当代的香席活动大都以之作为参考准则。“香炉官哥定窑,岂可用之?平日,炉以宣铜、潘铜、彝炉、乳炉,如茶杯式大者,终日可用。”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03

      (七)断代与复苏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文革、西方文化进入,使“博山炉冷金鸭寒”。       台湾和日本却传承至今。      盛世收藏、国学文化、红木文化催生香文化的复苏。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04

二、文人用香
《香十德》感格鬼神 清净心身能除污秽 能觉睡眠静中成友 尘里偷闲多而不厌 寡而为足久藏不朽 常用无障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05

      1、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宋元之际,黄庭坚善用香之名已为时人所注重,《陈氏香谱》中收录众多香方,汇集其中与黄庭坚有关、最为著名之四帖香方,称为“黄太史四香”:意和香、意可香、深静香、小宗香。太史为黄庭坚于宋元祐中所任官职,时人多以太史尊称之。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06

      60岁的黄庭坚在徽宗崇宁三年(1104)十一月抵达被贬谪的广西宜州,已经半年,由于是待罪编管之身,无法居于城内,辗转被迫搬到城南一处鼎沸嘈杂的市集内小室。其《题自书卷后》云: 崇宁三年十一月,谪处宜州半岁矣,官司谓余不当居关城中,乃以是月甲戌,抱被入宿子城南。子所僦舍喧寂斋,虽上雨傍风无有盖障,市声喧愦,人以为不堪其忧……既设卧榻,焚香而坐,与西邻屠牛之机相直。       “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五兵。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06

      2、苏东坡与雪中春信      宋哲宗元五年(1090)春,人日(正月初七)的一个早晨,春节尚未过完的杭州下起了飘飘洒洒的小雪,苏轼院中的梅花,在薄薄的银纱下,花姿姣丽,暗香涌动。他便取出了当年御赐的玉碗,吩咐爱妾朝云和侍女取梅花花心之雪放于其中,并叮嘱取雪时要摒弃杂念,存感念天地和爱梅之心,不可伤及梅花。      那天正是苏轼要完成“雪中春信”印香和香的日子,这场春雪,仿佛是上天送与他的一份礼物。带有花粉的雪水闪着淡而晶莹的光泽,散发出幽幽梅香。他按顺序把配好的香药在和香盘铺撒一层,用鬃刷弹上一层玉碗中“梅魂雪魄”的花露,再铺一层香药,弹上一层花露待到香药基本润透之后,开始和香。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07

      中午时分,苏轼取和好的香粉做成篆香将其点燃,那氤氲的香气,真好似万株梅树同时喷香。先生自言道:百日窖藏后其香韵则会更加悠长。      在近千年后的今天,苏轼和“雪中春信”印香的故事是否真正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透过这个唯美的故事,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苏轼“爱香”、“惜香”的品质与其精湛的和香技艺。      明代文学家屠龙曾就苏轼先生和香和品香的境界作总结道:“和香者,和其性也;品香,品自性也。自性立则命安,性命和则慧生,智慧生则九衢尘里任逍遥。”如此不凡之境界,真是品香品到极致了。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08

3、李清照:香消酒未消李清照(1084-约1156),宋济南章丘人,李格非女。中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著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均已佚。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08

      4、香之人——陈敬       陈敬-不详,河南陈敬,《陈氏香谱》四卷,《新篆香谱》二卷.精写修制诸香,印篆,凝和,佩熏,涂傅等。所载均为宋代香方配伍。《陈氏香谱》全面反映了宋代香事活动和宋 代文化生活的多个层面,是宋末元初之香谱集大成者,它内容丰富, 征引广泛,汇辑香学言论、轶文遗事,弥足珍贵。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09

      洗衣香:用牡丹一两和甘松一钱,研成粉末;在洗衣的最后一道工序时,将一钱这种洗衣香溶入水中。用这种方法,衣服上的香味可保持一月不散。 采摘牡丹花、荼公式花,并将二者融合后,阴干,再加入龙脑,就做成了玉华醒醉香。将此香填入枕芯,做成香枕,可以有醒酒之功效。      牡丹根的皮称丹皮,是做牡丹衣香的主料。这种香的配方是:丹皮、丁香、甘松各一两,龙脑、麝香各一钱。将做成的牡丹衣香,放入新绢袋中,就制成了牡丹香囊。佩戴上它,身上就会飘散牡丹的芳香。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0

      三、香气养生      “命”是我们能看的到、摸得着的身体,即肢体、五脏六腑等有形有象的部分;而“性”是人得之于天地运化规律的生命密码,是先天物质、信息能量的综合体,我们大概可以用信息、能量、暗物质、精神、神经等来描述它的一部分物性或存在的状态,是与“命”体既相和又独立的形而上系统。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1

      古代大德们认为,“本性”是人生命的“主宰”,一个人要获得健康、幸福、智慧必须从本性入手。所以,在中国古代“养性”是“养生”的根本。       诸所有香,皆为健脾、补脾、调脾。脾在腹中,其主要的机能为运化、统摄精液。脾胃同居中焦吗,是人体对于饮食进行吸收消化并输送精液的主要脏器。      人出生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运化水谷精微。故而,脾为后天之本。      脾主运化,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传输到全身脏腑。脾主统血,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血脉。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2

      因由鼻闻香故,香直入脾经。诸所有病皆先由脾失调所引起五脏六腑之众病。故而香之疗法,即医脾之法。又,嗅觉直接刺激脑神经,脑神经又是管理控制身口意。香疗直接刺激脑细胞的活跃,藉此新陈代谢正常,体内五神自动调和,众病远离。      香气从口鼻入,通于肺腑气血,对身心两方面都有很直接的影响。所以,好香既要芳香宜人,还须不危害健康,且能调养身心,这应是鉴别香品的基本原则。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2

      香的保健功能      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檀香: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      龙涎香: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治咳喘气逆,气结癥积,心腹疼痛,淋病。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3

      麝香:麝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兰花:清热凉血、养阴润肺、顺气和血      艾:理血气、逐湿寒、止血安胎,常用于针灸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4

      白芷: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      桂花:强肌滋肤、活血润喉      梅花:活血解毒、利肺化痰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4

      桃花:调理肠胃、润泽肌肤、美白、祛斑      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去恶气      龙脑(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消肿止痛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5

      鸡舍香(丁香):治头痛、牙痛、口臭、胀气、关节炎、风湿痛除睡意、催情      薄荷:辛能发散、凉到清利      薰衣草:杀菌、止痛、镇静、醒脑、治疗青春痘、安眠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5

      百合花:润肺止咳、清火、宁心安神      玫瑰:理气活血、疏肝解郁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6

      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      甲香:治脘腹痛、痢疾、淋病、痔瘘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6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7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7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7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9-4-21 21:18

感谢高冰晓老师的精彩讲解!
感谢论坛的精心组织!
感谢义工的辛勤付出!
感谢千山矿业提供场地!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谢谢大家!

翠袖依风 发表于 2019-4-21 21:42

木头辛苦了!昨天去地实践,摘槐花,闻蜜香!今天读你的帖学理论,可谓鱼和熊掌兼得!谢了。

又是一个春天 发表于 2019-4-23 12:34

论坛现场图片补遗

又是一个春天 发表于 2019-4-23 12:35

论坛规则每次都要讲。

又是一个春天 发表于 2019-4-23 12:36

主讲嘉宾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星期六论坛296】走近馨香生活 感受文人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