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尽了的洛烟 发表于 2017-10-9 09:42

洛城记忆——1980(原创)

1980

这年我六岁,刚开始记事。父亲带着母亲与我们兄弟刚从老城的租屋搬到涧西大厂一年。

在厂门口的幼儿园里,我发现老师和小朋友们与我说话口音不太一样,他们说话的语调怎么像收音机里广播里的声音呢。就在那年,我学会了说普通话。

厂门口的2号筒子楼成为我对涧西大厂的最初记忆。筒子楼的走廊从西到东约三十米的距离可以一眼望穿,一层楼居住着二十多户人家,每家每户做饭的煤炉都放在各家门口,到了做饭的时候,整个走廊便飘逸着各种饭菜的味道。而如今,这种味道却再也闻不到了.......

2号楼的前面有一条小河,这条小河就是今天的“大明渠。”而我们那时却把这条小河叫做“大沟,”大沟旁边每天堆积着从厂里运出来的废渣,母亲每天早晚下班后便会带着我们兄弟在大沟旁的废渣里用吸铁石找铁沫,铁沫积少成多就可以卖钱。大沟里有很多小鱼小虾,沟里的水清澈见底,我依稀记得那年秋天,我家的邻居居然在里面抓到一只绿皮老鳖,而这只老鳖足足在邻居家的锅里煮了三个小时,炉子里的蜂窝煤为此都换了两块,那锅老鳖汤的美味在三十七年后的今天我都不曾忘记。

姥姥在这年终于从乡下返回,在她到家的那一晚,母亲带着姥姥和我们兄弟在大沟边坐了很久。在我和哥哥在大沟边玩耍的时候,我发现母亲在擦眼泪,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母亲落泪,当时我害怕极了,我担心姥姥会把母亲从我身边带走。后来,就此事我问起母亲才知,姥爷在那年终于平反了,以后要从乡下回大城市了。

对于“鸡飞狗跳”这个词语,在那年的筒子楼的走廊里把此成语表现的淋漓尽致,当然主角是我们这些小朋友和各家各户养的鸡。由于那时的物资匮乏,虽然每家只有一间房,可在那栋楼的走廊里有很多人搭起鸡窝养着一两只鸡,养鸡的目的就是给孩子们补充营养。每天,我们从幼儿园回来后,去各家门口的鸡窝掏鸡蛋便成为我们回家后第一个要做的事情。那时的走廊,大人追小孩,小孩追鸡,鸡到处乱窜的嬉闹声填满了各个角落。

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伴随我右手近十年的冻疮就是从这年开始的。而这年春节前,父亲推回了一辆崭新的“二八永久自行车,”父亲说,这车比人精贵,让我们兄弟离它远些。父亲在那年的春节每天把这辆车当宝贝似的擦来擦去,那种举动仿佛是父亲又添了一个儿子一样。

年三十,母亲包的白菜大肉饺子很好吃,父亲一个人自斟自饮着他珍藏了几月的一瓶“张弓大曲,”伴随着窗外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母亲告诉我,明年我要上小学了。那一晚,我躺在被窝里憧憬着小学的种种景象便进入了新年后的第一个梦乡.......


大猫王 发表于 2017-10-9 09:45

同年的回忆真美好、证明咱们也慢慢的变老了。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9 09:45

前排围观,老洛阳风土人情大餐。

民声 发表于 2017-10-9 09:59

又见伤感岁月,给老弟点赞。

阿杜 发表于 2017-10-9 10:56

给老弟点赞,我也住过筒子楼,烧的蜂窝煤

专扯J∞蛋 发表于 2017-10-9 11:06

:victory:

一意孤行 发表于 2017-10-9 12:10

我花开后百花杀 发表于 2017-10-9 11:06


伤感作品很喜欢:victory:

gaoguoli 发表于 2017-10-9 12:51

喜欢伤感老哥的作品!

秋水 发表于 2017-10-9 13:00

gaoguoli 发表于 2017-10-9 12:51
喜欢伤感老哥的作品!

期待后续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0-9 13:34

洛阳版《城南旧事》。

清韵 发表于 2017-10-19 10:15

比楼主大一岁,一个年代的孩子,这些记忆就像老电影,在楼主的描述下在脑子里过来过去。看来真是人到中年,开始喜欢回忆过去了!

小雨纤纤 发表于 2017-10-19 10:22

80年,变改刚刚开始,是一个贫穷但充满希望的年代。

敌敌畏 发表于 2017-10-28 22:35

燃尽了的洛烟 发表于 2019-2-5 23:16

:)

洛阳大剧院 发表于 2019-2-6 12:37

伤感岁月 发表于 2019-2-5 23:16


应该从头到尾做个专辑发扬光大   
有纪实档案性的价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洛城记忆——1980(原创)